年夜饭杂谈
李兴智
年夜饭对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为珍视的一顿饭。
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咫尺,只要时间允许,都要想尽千方百计赶回家中与家人一起吃这顿饭。否则,即便在外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佳酿,心中总也难免会有那么一丝丝的惆怅。
尽管现今的年夜饭五花八门,但其实吃年夜饭的时间和吃食等从前是有讲究的。吃年夜饭的时间在大年夜的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子时;年夜饭吃的是饺子,意为交子之时、新旧交替、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吉祥如意。
年夜饭是神圣的。年三十的中午家家户户祭拜天地神灵后,下午就开始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了。包饺子时孩子们不能打闹,更不准胡言乱语。年夜饭的饺子为素馅,寓意家人全年平平安安。饺子比平时包的要多,家人可以敞开肚皮吃,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能吃饱饭。包饺子时若饺子馅有剩余则寓意新的一年家人有钱花,若面皮有剩余则寓意家人新的一年有粮吃、有衣穿。包饺子时一般要特意包两个放有硬币的饺子,一个饺子里一枚,家人谁咬着包有硬币的饺子称咬福,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要有大的福气,特别是第一个咬着的人,更是讨个好彩头。
年夜饭是神秘的。大年夜是一个不眠之夜,除夕,大街上烟花爆竹燃放结束和燃起的篝火熄灭之后,人们回到家中,一家人便围坐在供有“天地三界之神位”和“三代宗亲之神位”牌位的供桌前守岁。守岁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民俗和文化符号,象征祭祖思亲、美传承德、祈求平安、活跃气氛等内涵。“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在等待年夜饭的过程中,奔波忙碌了一年的家人,面对神灵和先辈牌位,敞开心扉,分享一年的收获,畅谈一年的心得,追忆宗绩祖德,传承子孝孙贤。守岁,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今人与先人的对话,是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其实更是每个人心灵净化和升华的过程。守岁,与其说是对年夜饭的等待,倒不如说表达的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年夜饭是庄重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赶早,大概“早”与“好”谐音,图个吉利。子时一到,家中长辈便开始烧火煮饺子。煮饺子是不让孩子们动手的,生怕孩子动手出现差错。第一锅饺子先要敬天地,敬天地表达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将三盘煮熟的饺子摆在供桌“天地三界之神位”牌位前,在香炉里燃上一管松香,家人一起叩拜,然后家中长辈将该牌位连同写给天地神灵的一封书信(称天书,内容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的话语)和一些纸钱一同烧掉,称为升文。第二锅饺子敬祖先,将三盘煮熟的饺子摆在供桌“三代宗亲之神位”牌位前,也在香炉内燃上一管松香,家人一起叩拜先祖,家中长辈再焚烧一些纸钱。待第三锅饺子端上桌,家中长辈落座,小辈开始依次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孙辈压岁钱,此时,家人要在院子里燃放烟花爆竹算是隆重庆祝新年的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欢快的氛围中家人开吃新年第一餐——年夜饭。吃了年夜饭,人人又长了一岁。

作者:李兴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陵城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陵城区人大工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