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火药,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童年的记忆中,还真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那是春节前一天,曾将剥好的火药粒,用纸包着,放在外衣的口袋里,在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相互追逐的过程中,不小心竟被一石块绊倒,正好摔在水泥台阶上。由于口袋里装着一串钥匙,结果,钥匙、水泥台阶,和纸包着的火药粒,相互间发生碰撞,导致外衣口袋,当即炸响引燃。
幸亏当时正值冬季,由于内有毛衣,才幸免于“难”。就在死命拍打,不知所措之时,好在一位邻居阿姨,端来了一盆冷水,才在危急之中化险为夷。从那以后再装火药粒,怎么也不敢用纸包着,而是就地取材,用火柴盒装上剥好的火药粒。想当年,由于敲击法的玩法,太原始与简单,在春节玩各种鞭炮的经历中,逐渐被小伙伴们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先进的玩法——枪击。
说起枪击法,应该是当年玩火药纸的第二种玩法。提到枪击,必须有枪,而那枪可不是人们想象中,能扣动扳机的铁家伙,而是用粗钢丝弯曲制作而成。那粗钢丝,其实就是三轮车,或平板车轱辘上,用于支撑车毂的钢丝。将钢丝弯曲成手枪的形状,那钢丝的一头,正好卡在另一头的钢丝帽里。
然后,用数根牛皮筋,将枪身勒紧,拔出钢丝的一头,在另一头的钢丝帽中,填上剥好的火药粒,一抐枪身,钢丝的一头,在牛皮筋的作用下,滑进钢丝帽中,碰炸火药粒,造成了像打枪一样的声响。也不知这火药枪是谁发明创造的,虽然制造它没啥技术含量,但当年可是我们的最爱,并陪伴着小伙伴们,度过了许多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记得当年装备的第一支火药枪,可费了不少脑筋,动了不少心思。为了买到仅两三元钱一支的火药枪,我是勒紧裤袋,省下了一周的早饭钱,再加上捡了十多天,晒干后的二斤桔子皮,终于到位于西大街的,医药公司博古路大药房,换成了现金后,才凑够了添置火药枪的银子。回忆起当年,在春节期间,那腰插一支火药枪的形象,俨然一副美国西部牛仔的派头;而在装填好火药粒,高举枪支,一抐枪身,那啪啪作响的枪声,又好似一副作战指挥员的模样。
也正是那火药纸同火药枪的年月,将我们童年和少年的快乐,填补的充实而有趣。 可现如今,这春节喜庆的鞭炮,已经在市区被禁放。只有让那曾经的乐趣,留在儿时的记忆里,回味在少年的梦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