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畅行藏龙洞
信义庄
1月20日周六“大寒”,雪野湖地标马鞍山、月亮湾,山水同行,奇石、苍松、冰瀑、沙滩、古庙………11公里550米,早7:30出发,自带午餐。
看到队长的帖子,群内激情洋溢,周五一下班,俺就急忙筹备第二天驴行必带的物品。
晚九点半,刚拟提前休息,忽见队长通告,明天公务缠身,无法前往,建议由老李带队,就近畅行“藏龙涧”。
藏龙涧,就藏龙涧吧,众驴友也不挑剔,只要周末爬山就好。
很快,老李发帖:明早改藏龙涧,初定龙鼎大道南头7:30集合,环绕藏龙涧,中午马蹄峪大锅台吃鸡,爬猴道,登猴梯。
不用带饭,还能吃鸡,这好事谁不抢着参加。果不其然,第二天队伍竟十分壮大,那穿红带绿的一排一溜。喜的队长在群内发帖:最勤快的一群人,虽不能往,心向往之。
七点半,老李行使队长职权点卯完毕,即率众驴从龙洞门口出发,向老君崖方向奔去。
对于“龙洞”,俺是不陌生的,从四十二年前的秋天开始,来过数次,想来,十几年前的第一次驴行也是这里。春天来过,夏天来过,秋天来过,就是冬天没有来过。
跟着老李刚刚起步,眼前一条哗哗流水的小河,就一下吸引了俺的眼球。数九寒天的日子里,这水竟未结冰,细观,那水下似乎还有碧绿的水草;这是哪里?是婺源的小溪,还是江南古镇的小河。众驴踩着河中的石碇依次过河,优雅美丽的身姿,让俺眼前瞬间晃动起了春节晚会上的舞蹈《碇步桥》,多么相似美好的场景啊!
几年未来,这“龙洞”变化真大,不仅立起了景区全景图,而且还整修了登山的线路。但驴友似乎并不买账,行走仍然选择那野路前行。
沿柏树间小路,奋力前行,众驴不到半个小时,即迫近了“老君崖”。此时,忽然发现,路旁棵棵柏树枝条上,竟然积有一簇簇棉花状厚厚的白雪,就像一朵朵梨花绽放在枝头,让众驴好生兴奋。诗人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大抵不过如此。站到崖顶,只见南面山峦起伏,白雪皑皑;脚下一汪碧水,令人沉醉;眼前驴友祈福的叠石,让人浮想联翩。
沿崖边小路右转,众驴很快转到了“老君崖”下面,但要继续前行,必须爬上一处三十几米长,八十多度的斜坡,方能攀上对面的山崖。老李说,此处陡坡是过去塌方形成的,既陡又滑,现在雪后更滑,大家务必小心翼翼。必经之路,无法更改,只有勇往直前。来到坡前,抬头仰望,厚厚的雪,陡陡的坡,让人望而生畏。关键时刻,老李一马当先,帅锅纪兄紧随其后。只见两人弯腰撅腚,抓树枝,拽杂草,很快占领了两个攀爬难度最大的节点。老李在上,纪兄在下,分别将那床单做成的和专业的安全绳,牢牢在树上缠紧,一起接力搭建了一条安全通道。看到如此,众驴,尤其那新驴简直开心死了,抓着安全绳轻轻松松就闯过了这道难关。驴行,团队的力量太重要了。
攀上崖顶,在一处地势略微平坦之处,众驴歇息片刻,在击打着树上雪花的快乐中合影留念,随即向大“报恩塔”方向走去。路上积雪愈来愈多,柏树、黄栌枝干上的积雪也愈来愈厚,行走其间,恍如穿行在林海雪原之中。走着走着,调皮的“悠优”突然童心大发,举起登山杖,照着树枝抽去,厚厚的积雪瞬间洒落,溅满了自己及一旁驴友的头发、脖颈,引来阵阵欢笑。
有个词叫“玉树琼花”,如果你还理解的不够透彻,建议你,雪后来此地行走一番,看看那树干上的积雪,瞅瞅那枝条上的雪花,对这词的理解,你一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
下行已经二十几分钟,纪兄说,“报恩塔”马上就要到了,但要到“报恩塔”,必须穿越铁丝网。什么什么,这又不是战场,怎么还要穿越铁丝网?一旁老李淡淡地说到:没办法,就这样,不穿越根本去不了。可这铁丝网怎能随随便便穿越啊!
穿过铁丝网,黄栌林中上行十几米,即来到鹫栖岩“报恩塔”位置,此塔在济南鼎鼎大名,为七级石塔,高近十米,形如西安大雁塔,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塔身佛龛内供奉着观音像,塔下舍利室中有舍利数十粒,塔正面嵌济南王澄书《报恩塔记》。此塔前些年前来,尚能近前观察,而今出于保护的需要,只能站在铁丝网外,远远欣赏了。
“报恩塔”传说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报恩”,我想,有这一点就够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欣赏到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知恩图报”,永远应该成为我们弘扬和传承的优良传统。
离开“报恩塔”,众驴在老李、纪兄的引领下继续前行。先是老李想抄近路,从北面一处悬崖巨石翻下,但试探几次均未成功,我也不自量力地前去探索,结果腿刚迈出,就吓的缩了回来。最后众驴还是跟随纪兄,按部就班地从左下方绕行,不曾想,这一绕就绕上了悬崖峭壁,真正走了一段从未走过的“挂壁”路。
这“挂壁”路,距沟底数百米,多数路段紧貼悬崖,虽险峻狭窄,但有灌木相间,驴行并不危险,但其中一段十几米光秃秃的石壁,却让众驴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事后看照片、录像,真是有点后怕。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挂在“锦屏崖”壁上欣赏到的风光,比那“险峰”一点不差,且还别有味道。一手抓着峭壁,侧身俯瞰,只见远山近景,在积雪的点缀下,俨然一幅绝妙的水墨山水。“锦屏春晓”作为老济南府著名八景之首,的确名不虚传。冬季都如此美妙,想想那春季该有多美!
这崖壁上历代石刻众多,什么“敕龙洞寿圣院”、“壁立千仞”、“白云无尽”、“锦屏春晓”等等,以前来,都是在下仰视,想不到,如今竟能抵近欣赏,令人感慨。
崖壁上不仅有石刻,更有那从石缝中钻出的一棵棵坚韧不拔的树木,那立根破崖,刚毅、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
循着锦屏崖壁,众驴上上下下,原以为要下到崖底,走大路去“马蹄峪”方向,不知为何,老李、纪兄却带领大家向“独秀峰”攀去。这“独秀峰”在锦屏崖壁的北面,其上矗立着一座四方石塔,与南侧的“报恩塔”遥遥相对,共同拱卫着雄伟、峻峭的锦屏崖。
这“独秀峰”虽说并不太高,但上去也不容易,最艰难的莫过于接近山顶的一处垭口。垭口是登临石塔及翻越“独秀峰”的关键所在,这块巨石大有“一夫当关”之势,前行,要么翻巨石而过,要么绕巨石而下。此刻,巨石北侧半尺宽的小路冰雪相间,下面近乎万丈深渊,绕行危险重重,最好的选择就是爬巨石翻越。老李最先翻上巨石,然后趴在巨石上,接应着一个个上来的驴友。还好,除那恐高的“小雨”,让俺在下托举一下外,众驴均轻松创关成功。
原以为,翻越“独秀峰”的一幕就此结束,那知开心快乐的帷幕才刚刚拉开。看众驴安全而过,俺也照此办理,那知笨拙的俺,怎么样调整角度,就是无法翻上巨石,逗的众驴抿嘴偷笑。看来,再不减肥,这驴行恐怕就要自我淘汰了。
正在望石兴叹,无计可施时,忽见巨石之上,不知何时竟上来一位陌生的学生样女驴,似乎是要从石上下来。真是青春无畏,这女生也不管巨石多高,迈腿就要从巨石上跳下,吓的老李一把拉住女学生的手,紧紧不放,并大声喊叫:这样下去危险!那英雄救美的场景,令人啼笑皆非。这一刻,老李恐怕早把“男女授受不亲”,及老尹的嘱托忘的一干二净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此次下山却是容易的让人有些不可思议。“独秀峰”石塔位置,积雪太多,攀上实在危险,众驴主动放弃,迅速从后山下撤。俯视后山,感觉与前山相比,更加陡峭,有意思的是,一大半的路竟光秃秃没有一棵树,全是厚厚的白雪,这样的路可怎么下啊?!还是女驴友聪明,只见“花婆婆”、“悠优”等几位几声嘀咕,然后一屁股坐在雪上,在一连串笑声中,嗖嗖嗖地就滑到了沟底。这一番操作,只把俺惊的瞠目结舌,又喜的合不拢嘴。这群老顽童,疯起来,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看众驴玩的如此开心,俺也想照猫画虎,开心一把;但想来想去,看看自己壮硕的体型,这下行的加速度可比人家大多了,要是一不小心冲起来翻了车,那就得不偿失了。稳扎稳打,安全第一,你滑你的,俺走俺的。撑着登山杖,在陡峭的雪地上倒行逆施,抓野草,拽灌木,很快俺也稳稳地下到了沟底。
这沟底真是太漂亮太美妙了,迥异的风光让俺直怀疑,这是在太行大峡谷中漫步。地上白雪皑皑,两旁危崖高耸,除了偶尔的几声鸟鸣,万籁俱寂,再烦躁的心,来到此处,也会让你一点点静下来啊!难怪有那么多的僧众选择在此悟道静修。
就在众驴纷纷陶醉在这世外美景之中时,突然听见叽叽喳喳的声音,回头一看,不知从哪,竟冒出了一群野驴,哈哈,想不到这天气,也有像我们一样疯的傻子。
来到一处三岔路口,在前进方向上出现了分歧。纪兄提出,看时间近午,天气有下雪的可能,建议走近路去小狸猫山方向,力争尽快下山;老李则说,这路有两处断崖,看积雪状况,估计很难上去,还是建议按计划行走。正在讨论犹豫之际,不想有几位野驴从对面健步走来。对了,人家能下来我们就一定能上去,近前相问,驴友讲:上下没问题。闻此,众驴立即放弃“通天沟”天梯方向,沿沟底急急向前奔去。
峰回路转,众驴很快来到一处宽阔平缓的石崖,看其崖壁俏立,白雪皑皑,色彩迥异的样子,众驴纷纷赞叹,驻足观赏。老李说,这里夏天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秋日满山红叶,色彩斑斓,十分美丽。闻此,“Tina”立即建议大家合影留念,把美好瞬间凝固成永恒。
继续前行,经过一处狭窄的路段,众驴来到了那传说中的第一处悬崖。这处悬崖身居峡谷深处,从下仰视,十分险峻。看崖底积雪及结冰的样子,方知老李放弃前来是大有道理的。近到崖前,突然发现,崖壁上,不知何人何时,竟放置了一条长长的安全绳,真是喜出望外,有这还害怕啥!纪兄率先攀爬,抓着安全绳,一点一点上行,边爬边给众驴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很快,就像特种兵一样,潇潇洒洒地站到了崖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众驴照此办理,很快也大多轻松抵达崖顶。群里人才济济,好几位是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美女,这不,这么危险的时刻,也不忘秀一把才艺。轮到那“洋”妹子攀爬时,只见其拽着安全绳,左扭右转,呲牙咧嘴,十几米长的路段,把攀岩的各种动作、表情几乎完整地展示一遍,方才意犹未尽的上到崖顶,只把大家乐的个个捧腹大笑。
看大家轻松上到崖顶,那一刻,不知咋的,俺竟“老夫聊发少年狂”,丢开安全绳,手脚并用,徒手攀上了崖顶。上去不久,老李就意味深长地给俺讲起了“救命稻草”的故事,俺瞬间秒懂。放心,以后老夫一定安全第一。
距离此地不远,第二处断崖横在了面前。这处断崖也就四五米高的样子,俺怎么看,都感觉攀爬会非常轻松,这点高度,一抬腿不就上去了吗。近到跟前,方发现并不简单。在众驴你拉我顶,奋力攀爬之际,俺看悬崖边缘有棵胳膊粗的软枣树,就想,抓着这棵树,不就可以轻松上去吗?!随后立即开始行动,但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败下阵来。团结就是力量,最终俺还是靠众驴合力,像拔萝卜样,将俺从崖底拔上了崖顶。
闯过这两道难关,余下的路就是享受了。先是在树林中穿行,再次欣赏林海雪原的风光,随后,在山顶防火道上雪中漫步。细细的雪花随风起雾,潇潇洒洒,如梦如幻,令人心旷神怡。
“马蹄峪”的鸡炖好了,空气中似乎飘来了诱人的醇香,该下山吃鸡去了……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