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妄侃唐诗》之四十二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的诗,以边塞风光的描述最为奇特,许多诗句显示了罕见的文笔功底,是唐诗中宝贵的异域篇章。
除边塞诗外,他的送别诗中也颇有妙笔。在路上偶遇即将回京者,托人转告家中自己安好,那首著名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天宝十一年(752)秋天,岑参参与了文学史上一次著名的大雁塔相聚。参加这场聚会的,有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等人。在各位诗人所写大雁塔的诗中,岑参所作《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特别出色: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
乾元元年(758),岑参与僚友杜甫、王维、贾至等唱和《早朝大明宫》。岑参和诗的最后两句“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说的完全是实话。
(2024.元21)
《妄侃唐诗》之四十三
不破楼兰誓不还
三晋地灵人杰,并州王氏族人诗才辈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同为晋阳(今太原)人。王昌龄生于武曌天授元年,早年在家务农,生活贫贱,但他勤奋读书。开元十五年,年近不惑考中进士。七年后授县尉。但因不谨小节,获罪被贬岭南。遇赦北归之后,先游襄阳访孟浩然,继而返长安,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往,改授江宁县丞。途经洛阳时,与李颀等郊游。天宝七年,又遭到诽谤,被谪龙标(今湖南洪江市)县尉,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龙标为官期间,他深为百姓所称颂。
王昌龄的行踪遍及神州,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远赴西域。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王昌龄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雄浑坦荡,格调高昂,充满了慷慨正气。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是借喻汉代名将李广,“阴山”指现在内蒙的大青山,是中原大地的屏障。这首诗意境开阔,纵横古今,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从军行》,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是西域古国之一,曾是大汉王朝的敌国。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洮河,在甘肃南部。吐谷(yu)浑,唐代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少数民族,曾与唐王朝发生战争。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异域情景,高度概括,语言简捷,非常耐人寻味。
(2024.元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