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桂林博物馆(散文)
龙年首日,晴空万里,十分适宜外出游玩。孙女上了初中,到了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的阶段,因而带她参观桂林博物馆。
座落于桂林临桂新区的新馆建成于2014年3月,总建筑面积3.14万㎡,有展厅14个,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广西最大。外观雄浑,内饰精致,功能较全,与图书馆、大剧院和文化广场合为一体,不菲的投资成为桂林地标和旅游打卡地。
我们选择了四个展厅:雕刻艺术、中国龙文化、出土梅瓶和少数民族服饰。
雕刻艺术展厅展品为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华侨博物院献展,展品多为玉器,佩、镯、文房用具等。其中一个镇尺,我问孙女此物用于书房,知道做什么用的?回答不出,我便告知用于压住纸张方便书写和阅读,顺便灌输文房四宝相关知识。当看见玉带钩时,孙女问我怎么用时,我回答不出,只好说可能用于挂衣服或其他什么物件,就像我们厨房挂勺子那样的东西。殊不知旁边一少年(也就高中生样子)即予纠正:它是系在腰带上相当于皮带扣作用的。呵呵,闻道有先后,少年乃我先生耶!我即对孙女说,你要像这位小哥哥学习,从小积累知识,长大后做有学问的人。
在梅瓶展厅,一小姑娘,也就十岁的样子,自愿为我们讲解,一本正经,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太让人称赞!她的奉献,自然让我们受益;但我更“妒忌”她的所得,在大庭广众中展示自己,不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尤其小孩子,有什么比心智的锻炼更值得呢?
梅瓶,古代用来盛酒的瓷瓶子,因口小,只能插入一支梅而得名,此物盛行于明代,这里展出的大大小小花纹各样几十件展品全是本地出土明代文物,可见桂林早在明朝就呈现殷实富庶之景象。
在龙文化展厅口,“龙行中华”大幅广告十分醒目,看得出是专门为龙年开展的。以龙为题材的实物和图片很丰富,看后更受“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种观念的熏染。展厅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八千年前就有了“龙”的动物形象,第二幅描述的是河南濮阳出土的古墓中龙的造型,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原油田施工时曾参观过濮阳博物馆,当时的描述是我国出现的最早“龙”。
广西是少数民族广泛聚居地区,其服装、服饰、头饰、首饰十分华丽考究,可贵的是,全是手工工艺,纺纱织布缝制靠手工,金银首饰也是一锤一錾制成。兄弟民族也是中华民族之一脉,他们的智慧和成就也是中华民族之瑰宝,龙的传人遍大地!
几个小时参观几个展厅,虽说走马观花,却也收获良多。我问孙女有什么感受?她说,东西太多,脑袋装不下。
写于2024春节
作者:叶蓁 石油战线退休,喜欢散文和朗诵,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曾获《中国石油报》征文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