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大年闹元宵”百名作家诗人庆贺新春文学作品八首
旷仲和
1 忆童年春节期间逛灯会闹元宵(晏几道体)
不管龙灯舞甚狂,我欣灯会到厅堂。来猜字谜寻欢乐,若中还能奖粒糖。
半宵过,意犹扬。增添知识喜洋洋。但摸口袋才三粒,却不甘心离现场。
2 鹧鸪天•忆童时家乡南岳过春节装地故事(晏几道体)
队伍敲锣打鼓来,化妆角色汇成排。张灯结彩游街过,飞舞龙灯把路开。
梁山伯,祝英台,谁娃扮演任人猜。更多脸谱跟随后,引把民间故事怀。
3 鹧鸪天•忆童时家乡南岳春节舞龙灯赛对子与诗歌风俗(晏几道体)
各队龙灯欲进村,先需对子唱多轮。甲言好汉为关羽,乙对英雄是赵云。
对赢了,炮鸣频。龙灯舞得更来神。红包散处敲锣鼓,福字临门秀早春。
注:
自古南岳有“文明奥区”之称。50年代初南岳镇过年,从春节开始一直到元宵节,有民间娱乐活动是耍龙灯、扭秧歌以及唱诗歌与队子比赛,俗称唱对子。由于唱对子的人要站在凳子上唱,也叫唱凳子。镇里的各个街道、附近农村组成各个龙灯队,分别到各家各户去耍龙灯。如果哪一户给的小费多、给的东西多,放鞭炮多,那么耍龙灯队就会舞的更加起劲,时间更长。如果这些队碰在一起,那就要开展一场唱对子比赛,输得的一方就要让路。方法是先由甲方的代表站在凳子上,以衡山腔调念对联的上联,或一首诗歌。乙方接着站在另一条凳子上,对出与甲方相对应的下联,或相应押韵的一首诗歌。就这么对来对去。如果有一方接不上,或对的不好,就算输,要向赢方让路。此时鞭炮放的更多,锣鼓敲得更响,龙灯舞的时间更长。我记得每一年的比赛,北支街有一个姓郭的中年人,唱凳子赢的多,在南岳享有很高名气。赢方的龙灯队就进入户主前院或龙头进入大门、大厅,送福送吉利;而户主就放炮迎接,并回馈礼品与送红包。这种风俗到50年代末就消失了,但保留了扭秧歌。
4 忆童时除夕夜(中华通韵)
炭火映红屋几间,新衣换好共团圆。
爸妈忙做除夕饭,儿女催发定岁钱。
吃肉尝鱼喝米酒,提灯放炮挂楹联。
袭来睡意终难忍,醒后才知跨两年。
5 疫情期间庚子年过元宵节有感(中华通韵)
今年做梦闹元宵,不见驱傩锣鼓敲。
带罩出门即贡献,静心守舍是功劳。
互联网里消息览,微信群中琐话聊。
莫道隔离虽拒客,难得一世似清高。
6 虞美人•打工者春节感怀(词林正韵)
盼迎白雪纷飞下,坐爱年庚夜。围炉烤火发红包,小酒一壶共饮乐通宵。
倾情话语何时了?深醉床边倒。几天过后别家乡,雨打风吹依旧赴他方。
7 春节游深圳莲花山与笔架山公园并看炮仗花有感(中华通韵)
其一
双足已惯走天涯,最喜山中纵横爬。
即使春节非例外,层林深处似为家。
其二
远观鞭炮悬一串,却是公园炮仗花。
既把春潮营气势,又将节日饰风华。
其三
迎新送旧燃鞭炮,虽是风俗却秽家。
何不家家植炮仗,把花当炮乐哈哈。
注:
炮仗花,别名:鞭炮花,紫葳科、炮仗藤属藤本,多植于庭园建筑物四周,攀援于凉棚上,红橙色的花朵累累成串,状如鞭炮,故有炮仗花之称。现在城市为了防止烟气污染、噪声、火灾、误伤安全等事件的发生,城市小区等公共场所禁止放炮。由此建议爱炮者在家种植炮仗花,是否可以代替玩鞭炮的感觉?为此而感。
作者简介:
旷仲和,字文开,笔名旷涯,旷野,籍贯湖南。西安交通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曾分别在一些企业单位任科长、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顾问等,中国电力标准化委员会汽机专家委员/顾问,华能专家库专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级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岭南儒商诗会会员等。曾在国家相关杂志、书籍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译文、诗作及著作。曾获国家部级及各级相关机构评定的科技进步奖、技术改造奖、优秀论文奖、诗词大赛奖等各项奖项。全国电力行业标准化优秀工作者奖获得者,入选潮汕三市主编的潮汕海内外名人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