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孤独
现在社会上的“空巢老人”很多,人们最同情他们的恐怕就是孤独了。儿孙满堂,含饴弄孙,是许多老年人所向往的幸福生活。但儿女需要出去工作,孙辈也有长大离开的一天。当今社会,四世同堂的家庭少之又少,空巢家庭的数量要远大于三世同堂和四世同堂的家庭。
一大家几代人住在一起,就真的幸福吗?过去的大家族都以不分家为荣,但家里的矛盾和烦恼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你看《红楼梦》里的贾府、《家》里的高家,哪家不是充满了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就如林黛玉所言:“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据《旧唐史》记载,山东寿张县有个张姓人家,九世同堂,和睦相处,唐高宗李治以为奇,趁去泰山封禅之机前往询访。当高宗问及家主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后来张家便自名为“百忍堂”。“忍”字心头一把刀,这几世同堂的热闹繁华之中,包含了多少隐忍与压抑之苦啊!我猜想张老先生在写这一百个“忍”字的时候,绝不会是兴高采烈,只怕要老泪盈眶了吧。
家大人多,固然热闹,天伦之乐,更令人留恋。但现在的许多老人却不愿和子女们住在一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各家有各家的难念之经,相比于孤独,享受这热闹和天伦之乐的代价似乎有点大,所以许多老人选择了孤独。
孤独虽然不是一种良好的体验,但它最大的好处是——自由。
对于老年人来说,你早晨可以睡到自然醒,吃饭可以不用顾及别人的口味,可以闲坐冥想,也可以拿一本书与古人对话。可以泡一壶茶喝上半天,可以在宣纸上胡乱涂鸦。出门散步最好也一人独行,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走便走,想坐即坐,免得与别人没话找话,还受别人速度的约束和情绪的感染。
陈继儒《小窗幽记》言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此种境界,非孤独者难以体会。亦如王国维所言,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第一境界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如果你连这第一境界都不能达到,怎么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与成就呢!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说:“我爱热闹,也爱独处。”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喜好和现状。对于人生而言,热闹往往短暂,而孤独才是常态。烟花和流星很绚丽,但稍纵即逝;太阳和月亮虽孤独,却永驻长空。
品味孤独,是繁华落尽之后的淡然和宁静,能让一杯清茶滋润浮躁的灵魂,能在一扇窗前卸下世俗的面具,做真实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