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笔如龙权以智 荣光何止在画中
——浅谈国画家王智荣先生的国画艺术
文|余一
虽然没有去过安徽,但我老家一度属于古徽州地区。这就让我想起我的老乡——明代大文豪汤显祖的名诗作:“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而当我读到安徽泾县著名画家王智荣先生发我的系列画作后,我的圆梦之旅已抵达了一半。
得识王智荣先生,是在我与著名画家姬佐秋老师一同共建的“微信群——美技画艺各千秋”里,几年前,因王老师帮助并引荐名医治好了姬老师的眼疾,由此,我们经常在一起互动、聊天,也编辑并制作过群里各位老师书画作品的微刊集。这样一来,与王老师的友谊就更进一层,每每交谈中,体会到先生是一个爽朗、大度,正气、豪迈之人,且其画艺精湛,有着几十年的艺术探索与追求,通过与王老师的微信多次访谈,了解了先生的从艺经历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浙美许多教授、名家、大师的交往,深深地体会到这里面的艰辛与坚持。1982年王智荣参军入伍,曾在在台州军分区宣传科当兵,期间得到过著名油画家全山石、国画家陆俨少、书法家沙孟海等先生的指点。后退伍回故乡,在企业任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改制后,他自己创办泾川书画院及面向中小学生的书画培训机构,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当我问及王智荣老师为什么从西画转入到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以及得益于哪些名师时,先生自信而从容地回答道:“本身自己从小就爱好绘画,而且泾县是古代徽商云集、人文历史悠久、书画行业鼎盛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耳濡目染并身体力行,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圆了自己的艺术之梦。”
是的,自古徽州地区文风鼎盛,其中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萧云从、程邃、戴本孝、郑重、江注、祝昌等,对徽州地区的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泾县王智荣先生就是受这类画坛名宿、历代乡贤、明师大家之影响,润雨均沾,也成为当地对这两大画派有所探索的研究学者。
下面,本着对王智荣先生画作的学习及感悟,表达一下余一对其画作的解读及心得:
首先,先生的国画受益于其西画的学习,往往学油画的人改学国画,一定比单一习中国画的要强。因为其在景物的结构、造型,画面的构图、色彩,光影的变化诸方面,就有他笔下的独到之处。这从他的一些静物(如《端午消夏图》、一些花鸟小品、果蔬品类作品),再就是他绘画的人物(如少数民族人物头像、人物全身图 等);
其次,我最喜欢王智荣先生的山水画、徽派老房子系列,(因为我自己也喜欢画老房子,也曾让王老师提供过大量的泾县、黄山地区的徽派房子的照片)。这些作品无不寄托了先生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先生的山水画是从《芥子园画传》入手的,四十年来,天天临池不辍。
清代大才子、美学家李渔编撰的《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書籍,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近代中国画名家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都对《芥子园画传》大加推崇,尤其是王智荣先生的老师陆俨少先生也主张其学生从该画传、画谱入手,打下基础之后,方能进一步变化与发展。

当然,也受渐江、梅清、龚贤等人的作品影响,他的系列表现古镇风情、故园老屋的作品,构图新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师古人,更师法大自然,经常带领画院画友深入乡间、临摹天然,自然“中得心源”。其部分山水作品,有新安画派的痕迹,更多的是王智荣先生自己的笔墨与线条。他主张国画要有笔法、墨分五彩,构图上,极简也自出机杼,没有笔墨的画面不是最好的绘画。

画面上营造出:磅礴的烟云、郁葱的苍松、秋后的杂树、潺潺的流泉,意境空灵清远,用笔沉着灵动,墨法苍郁雄浑。(如其《章家渡古镇》、《空山秋韵》、《山乡吊脚楼》等)。
画品乃人品。王智荣先生首先是一个正直、侠义的人,他的这股豪气、正气、英气必然渗透到其画作与笔墨之中。黄山画派乃至新安画派,都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决定作品的高雅与奇逸,而渐江、龚贤、梅清、萧云从等大师的品格,一代一代地熏陶着后来者,同样,在王智荣先生主导的泾川书画院,这一精神必然影响着新时代的泾川年轻人。王智荣先生目前身兼多职,在泾县、在宣城,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与号召力,他的许多政协提案,许多为发展当地文化经济、旅游资源、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议,为安徽书画界的事业,做着不懈的努力。

【王智荣先生在江西景德镇画瓷】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画家其作品必须具备独特的个性,这个个性,一是根植传统,从传统中深入,最后脱尽传统的层层枷锁,加入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与妙悟,形成一个在万千国画家中,一眼就能辨识出的有“自家法”的好作品(当然,有的人个性太强也会被当前的社会所误判,认为是不成功的),因为有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真正的画家成为与历代名家、贤达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王智荣先生在与我对话的过程中,也意识到这点,毕竟他正年富力强、精气神旺盛,假以时日,在王老师的不断改进与思索中,他的作品与他的人生,必将闯出一番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荣光的。

【王智荣先生在“汪采白艺术研讨会”上发言】
…………………………………………
【画家·简介】

王智荣,号湖山樵夫,安徽泾县人,1965年2月岀生。自幼喜爱绘画,耕耘不止,在艺术道路上重传统,对倪云林、渐江、黄公望、查士标、汪采白及新安画派等先贤颇有研习;重写生、师法自然,犹喜描写新安、皖南风情。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十届第十一届泾县政协委员(文史委员)、泾县美术家协会创会及现任副主席,泾县泾川书画院院长。
…………………………………………
附:王智荣先生近作
















【本文作者】
余一简介:

余一,原名金繁荣,一道诗兿社总策划、总社长;1972年12月2日生于江西余江,字简瀛、斋号:索盦、拾乐园、寿研斋、鹤斋;网名有余一、余一先生、八全余一、蘭一娓、曲砆、及八全君、八全逸客、畈溪客等。本人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受外公金有堂公的民间书法启蒙,又受教于福建著名书法家范宗栋、鹰潭姬佐秋、古文专家徐进诸先生,业事大进。现为深圳某书院副院长及研究员;深圳雅一龑文化传媒文化策划、深圳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鹰潭市书协会员,中华华夏诗词协会理事,原鹰潭诗社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余江诗社理事等;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书法篆刻大赛获奖,诗作入选多种报刊、杂志、诗集并开专栏;著有《现代长生经1200首》《避险避难诗300首》、《鹤斋钝吟99版》、《余一小语叄辑》、《知向何方》、《余一启示录四册》、长篇小说《虹蚀》及《情感系列中篇小说·爱的绝版·散文集》等数种,诗作达5500余首,出版文字达四十万左右;近五年来,通过微刊平台,为海内外380多位(人次)诗词家、小说、散文家、各类艺术家进行艺术评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编辑网文、博文达800万字,有书法作品被省部、市区、乃至国家领导人、英国、日本、韩国、美、德、荷兰、澳洲、北欧等国际友人收购、收藏。
本人与上海格律诗社社长黄汉江先生一道编辑《上海滩诗叶》,入选全球华人艺术家与诗词作家3780余人,共八万余首诗词及诗词理论论文,荣获2016年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全球最大最多诗人参与的单部诗集”;
2020年,余一主笔,写作《中国乡村厕所革命》一书,由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成为该领域的科普读物,用于指导乡村厕所革命的实践。
2022年8月,责任编辑江西青年国学导师,独立学者风一先生最新专著《致慧一百讲》,由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
————————————
……………………………………
【统筹】余一、犁骚客
【策划】岸钿先生,余一
【制作】晓藜,纯憙
【出品人】一道诗艺社广州分社,江西余一
【时间】2024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