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昭昭 与诗同行
——《春暖花开》自序
程全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因为诗歌,我敢于超越昨天的自己,勤奋地度过求真务实的每一天;因为诗歌,我敢于面对人生的风浪,智慧地投入砥励奋进的每一天;因为诗歌,我敢于攀摘天边的彩云,浪漫地追求诗情画意的每一天。1982年的深秋,走过高考独木桥、走进山西吕梁地区工业学校的我,欣然爱上了诗歌。继小小说《现在就去》、诗歌《献给母校的情歌》在两届校园征文中获得了一等奖,我更加坚定了诗歌信念,并以心相许,以汗浇灌,以力捍卫。
诗歌,可以说是我生活的另一半、事业的另一半、生命的另一半。凭着一腔的热情,我边学习边创作,其文心昭昭,此生不渝;其诗心天地为证,日月为鉴。我扬长避短、用心解读现代诗歌之奥秘,决心创作更好的诗歌以飨读者、以报党恩。
1957年1月14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与诗人臧克家、袁水拍谈诗歌创作问题时说:“我已经看了关于新诗旧诗争论的文章。关于诗,有三条:(一)精炼;(二)有韵;(三)一定的整齐,但不是绝对的整齐。要从民间歌谣发展。过去每一时代的诗歌形式,都是从民间吸收来的。要调查研究,造成一种形式……”
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诗评家吴思敬说:在我看来,一首好诗,一是要做到真,诗人要真诚,诗是掏心窝的话;二是要做到善,“致乐以治心”,好诗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灵魂,恢复人的尊严;三是做到美,能给读者以美感享受。
艾青诗人的诗始终带着黄土地的温暖和芳香,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国家的忠诚、赤诚,对劳动人民的无限热爱。他的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永远激励我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
我特别喜欢李瑛诗人的诗歌。他的《一月的哀思》“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四次出现,“啊,此刻,灵车正经过十里长街/向西,向西……”反复八次,缠绵悱恻,荡气回肠,让悼念周恩来总理的动人场面与歌颂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一幕幕出现在读者面前 ,成为哀感动人的优美乐章。他的《关于生命》“……//要像鹰,像鹰/一生从不惧乱云,风暴,雷雨/据说,当他临近死亡/即使翅膀已伤痕累累/也要高飞九霄,为了/再俯视一眼它生长的河山/即使爪趾皴裂变形,也要/再一次为人间撩起晨曦/然后,它不悲哀,不流泪/不让人看见,不需要怜悯/把梦交给星星/把渴望交给虹霓/把歌声交给风/把影子投向大地/将终生灵肉埋进白云里/让全身倔强的羽毛/滚烫的血和一颗小小的心脏,化着/犀利的闪电/熊熊的烈火/惊天的霹雳。”其力拨千钧的简劲诗句和对生命本真的慧眼灼见,如同鹰那双刚劲有力的铁爪和纵目千里之遥的锐眼,在我的思想深处抓踏下深深的痕印,为我前行道路洞穿着一切迷雾烟云。
“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永远是我文学创作的思想指南。
我虽才疏学浅,但我的拙作确确实实倾注了我的思想感情和心血汗水。我决无奢望赞美之声,只愿热爱诗歌的人们在茶余饭后给予热情的关注、阅读和传播,诗意人生,见诗如面,抛砖引玉,此行足矣。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