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綦江人讲綦江的故事。
现在是13点30分,站在綦江河闸坝身旁的健身步道上放眼望去,对岸的高楼,倒映在綦河里,形成一排水中楼,两岸植被静幽幽,綦河风景美如画,沿河一片好风光。
看那眼前的拦水坝,像把锋利的闸刀,把万年綦河拦腰斩断,让闸坝坎下的綦河水,只有那么浅了,浅得来连河底的石滩也清晰可见,得益于重庆直辖这些年,綦江搭上了环境治理的快车道。
桥河到彩虹桥,彩虹桥到闸坝坎上,闸坝坎下到园艺场,綦河两岸修起好几公里长的健身步道,成为綦江人健身漫步的好去处,昔日的污染得到治理,让浑浊的綦江河水变得清澈透底。
两岸美景关不住,惊得游客大声呼:綦江是个好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那首儿时经常唱响的《綦江民歌》:
綦江是个好地方啊,青山绿水好风光啊,山连着山来厂连着厂,风吹稻花起呀起波浪,满山的广柑红啊,石油遍地香,广柑红啊石油香啊,又绿又香哟又漂亮……
话说綦江河闸坝的由来,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故事:
抗战爆发,蒋介石迁都重庆,汉阳钢铁厂从武汉迁到长江坎上的大渡口,在没有川黔铁路的年代,国民政府在綦江、蒲河2条河道上修筑了11座拦河闸坝,形成綦江河闸坝群,提升水位,让木船通行,将綦江、南桐的煤炭运输到江口,用江轮转运到陪都炼钢、炼铁、发电。
1947年11月,江口猫儿沱~綦江67.5公里綦江铁路建成通车,綦江铁路局和当时的綦江火车站,就设在綦江闸坝坎上的沙溪村,而今的沙溪小学旁;养护綦江铁路的綦江工务段就坐落在老道沟旁的青杠坡脚,而今变成了在建中的奥园水晶城。
曾经的綦江铁路,也就是后来的川黔铁路,从过去的文龙道口处,到綦江工务段门前那段200多米长的川黔铁路,被藏在了新修的棚洞里,棚洞顶上变成了在建中的奥园水晶城步行街广场。
1950年,綦江铁路綦江~三江段建成通车;1952年,綦江铁路三江至赶水段建成通车;1953年,三江至万盛支线建成通车;1958年,赶水至麻柳滩,麻柳滩至小鱼沱铁路建成通车。
至此,南桐煤矿的烟煤,麻柳滩的铁矿石通过綦江铁路火车运往江口,再用江轮拖船转运大渡口,供给重钢冶炼钢铁。
直到1965年川黔铁路贯通,綦江运河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原有的11座闸坝成为区段行船,防洪、旅游观光的风景线。
7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綦江跟随重庆直辖快速发展的步伐,已在13年前发展为管辖2747平方公里的疆土,31个街镇,120万人口的綦江区,镇守与贵州交界的南大门。
40多年不见,綦河两岸的川黔公路、铁路,已经被兰海高速,贯通沿海的渝黔快铁取代,在建中的渝黔高铁,规划中的綦江轨道交通,还将拉进与主城间的距离,原有的那条老川黔铁路,变成了货物列车的专用通道。
家乡的人啊,怎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家乡的那片故土,依旧是那么肥沃,唯有家乡的城市改变了模样,跟随大美重庆越变越美,綦河两岸,高楼大厦入云天,城市群楼连成片,立体交通联成网,方便快捷好出行。
孩提时经常唱响的那首《綦江民歌》,半个多世纪过去,依旧在我的脑海里索绕。
綦江的山,綦江的水,綦江的水养綦江人,綦江人无论走到哪里,留下的始终是綦江的根,哪怕居住在大美重庆,同一个小区的綦江人,总是那么亲切,綦江的山山水水,永远荡漾在綦江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