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易鸣,湖北武汉人。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大学英语教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二十余年;同时养育三个男孩,和孩子一起成长。
热爱文学艺术,平时喜欢写作,喜欢记录和分享生活中美好时刻。
现居武汉市。

山城重庆的夜晚
作者:易鸣 - 武汉
旅行是日常生活的出离,更容易对那些生活中本来习以为常的人或者事产生不一样的感觉,那就随记一下吧。
我家这次是老中青少组合出动,姥姥今年已经77了,我一路都跟儿子们说,姥姥快八十了,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好像这么多年姥姥一直都是那个样子,精神比我们都要好,我想这应该得益于她规律的生活以及凡事都接受的好心态吧。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博主抱怨再也不会三代游了;理由是老的嫌贵,小的嫌累,出门找厕所,酒店煮鸡蛋吃饼和榨菜。
相比之下,我家的老太太一点都不像老人啊,早上也是六七点起床,在房间里完成每日功课,练练太极打打拳,然后就静静地等我们起床,一切接受,毫无抱怨。
这两年,我发现自己在重新认识她,父亲离世后,她把自己照顾的很好。她每天规律锻炼、规律饮食,孤单嘛,肯定也有。
她说,既然命运如此安排,那就接受吧,照顾好自己,给小辈减轻负担。年轻时不懂她,现在才发现她有太多值得我钦佩和学习的闪光点,没学会的现在开始学吧,不晚,我相信岁月一定会优待她这样的人。

多年未和两个孩子出行,这几天的“朝夕相处”,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很难得的机会。
老大16了,俨然已是成年人的模样,所以买了儿童票入场都还要看身份证,标准青少年的做派,走哪儿都拿着手机,除了用单反拍风景,手机基本不离手;出去玩也不耽误和哥们打游戏,聊天;晚上还不早睡,早上自然不早起,每天拖拖拉拉到快中午才能出门。
记得上次出行,他还是早起早睡,一切行动听指挥。
唉,八年了,我在想什么呢,变化是理所当然的了,心中无数次飘过一个声音“以后再不带他出来了”。
小时候随便拍,现在难得抢上一张的崽儿:

与他相反,老二12了,还很粘人,拉着搂着,一会儿亲亲一会儿贴贴,晚上还想跟我睡,被哥哥无情的嘲笑“像个毛毛”,人送外号“小粘糊”(人家还非常受用呢)。
我发现从去年开始,这娃变得很粘人,我想是好事,他不再回避对于妈妈的想念。
在这之前,他是个淡定哥,来来走走都特别平静,连个电话也不给我。
我得主动去弥补那些失去的亲近和链接,那就抓住机会,能补多少是多少,补到什么时候他说了算;我也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这样太亲热,妈妈有点肉麻,然后我们就会呵呵笑半天。
哥哥镜头下的弟弟,是真开心啊。

在城市旅行,看什么?
重庆游攻略,随手一搜,太多了,各种手把手教你怎么玩的,各种网红打卡地,博主们都给你翻出来,搞得一副只有他知道的神秘样子,于是我在出行前看了好多攻略,甚至到了一种不看攻略就觉得寸步难行的程度,旅行的自由感大大受了影响。
由此,在到达重庆后的那天下午,我们就依样画瓢没有去洪崖洞,而是去了对面的大剧院。结果,也是人多,看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啊。于是,果断放弃攻略,大概选个地方,直接去,走到哪儿算哪儿的citywalk,反而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风景。
人生不也是一样,哪里有完美的规划?自由的去体验才是真实的,即使偏离原有的轨道,也是很难得的体验。全程大家都很接受,没有抱怨,老大还动不动就学我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于美食,没去之前充满了期待,各种推荐看得我们直流口水,结果呢?一顿辣子就把我们干趴下,然后就发现不论是火锅,串串,小面,啥都是一个味,吃一餐需要两三天才能缓过来。
出门方知家乡好,地铁上遇到一个略显无奈的重庆人。她说还是武汉的早点好吃,哈哈,一看就是家里来了亲戚,正经历陪玩的“至暗时刻”。
回来那天晚上,姥姥给我们下了一碗白菜肉丸面,所有人都觉得是最近吃过的最香最好吃的东西,看来我们的胃还是适应家乡的饭啊。
从此以后再看什么推荐美食的,理智冷静了很多,我可能没那个福气享受吧。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里说到,有的人能够适应不同地方的食物和口味,那么他可能能过四海为家的生活,但是有的人只能适应自己家乡附近的食物,他可能注定一生就在适合在家乡生活。
到重庆,除了特色CityWalk,红色之行也是必不可少,于是在一个阴沉天,去了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
我好多年前去过一次,但是没有印象了,只是觉得革命者太不容易了,倒在黎明前,看不到新升的太阳。
这一次,除了参观旧址,还看了一场斥巨资打造的演出“重庆1949”(推荐级别),我发现自己情绪的波动都是因为革命者作为普通人“有情”的那个部分:亲子情,尤其是那些出生在狱中的那些孩子和他们的母亲;爱情,革命者之间充满克制的“爱情”、战友之情,彼此互相扶持,互相鼓励,携手赴死。
每每看到这些,都不禁热泪盈眶;人间值得,只是因为有情啊!
这次还有一个很深的感悟,想做什么事就赶紧去做。
人生有什么是真实的呢?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去做去体验,去找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因为生欧宝,这几年出门的很少,心里总是痒痒的,但是当期待已久的重庆游成行后,却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有意思,甚至是在第一天,我就失眠了。那个难受啊,恨不得马上回家,旅行不是享受反而成了折磨。
突然想起16年去西藏,第一夜也是如此,高反严重,后来小北线游也是路途遥远,疲惫异常,那时好像也是特别想回家,风景再好也赶不上家乡好。
哎呀,原来旅行感受也是自带滤镜,忘了那些不好的感受,只剩下继续出行的期望。
这次旅行的最大价值看来是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安住当下过规律的生活才是我最想做的事,当然,也许过了一段时间,我又会想折腾折腾。
在重庆的时候我心里飘过无数次,“再也不带娃们出门,累死了”,但是在回程的火车上,看着他们可爱的脸,又想,还是带他们出去玩玩吧。
人总是这样,在一个极点和另一个极点之间荡来荡去,不过终将会达到一个平衡,。
既然安住当下,也能随时出发,我的人生,尽情去体验,去感受吧。
2024年2月19日

山城两岸

重庆,僻静的街道、餐厅

绚丽的重庆夜景

雨巷文学
责任编辑:陈继业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