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阳千年古刹观音寺寻古探幽》
作者:梦在远方 朗诵:伊兰吐芳
寺临圣王几千秋
云自高飞泉自流
一道汝水环玉带
半轮明月横银钩
第一次来汝阳的外地朋友
过了“上台隧道”或“二马山口”
不必去县城,可以直接在小店镇
向南过汝河桥头
沿河道寻“圣王台村”曲折东走
大约4公里左右
汝阳观音寺就在大路南侧
将你“千年等候”
你“来与不来”是你自己的事情
汝阳观音寺是“倒坐观音”
观音寺从不渡无缘之人
听任你在红尘中,轮回沉浮
点化众生“转身即是正道”
需要你蓦然“主动回头”
据当地百姓传说
在上古年代
这里南依凤凰山,北环“汝坟”河
“聚落”成村,钟灵毓秀
汩汩泉水,爽囗甘美,清澈剔透
引得“张天师家”九位仙女
于“风清月明”之夜
来这里浣(huàn)纱沐浴,嬉戏悠游
她们向往人间的
男耕女织,情深义厚
情愿触怒张天师的“道门戒律”
也不想在“琼楼玉宇中”寂寞难受
张天师一怒
就把他的九位仙女压在凤凰山下
不得与凡间往来
失去自由,以儆效尤
观世音菩萨听说后
非常同情九位仙女的遭遇
就把她们点化为一汪汪清泉
从此解除囚禁,碧水长流
与当地老百姓互相滋润营养
看,人间烟火
度,四季春秋
当初九位仙女下界时
曾将两粒雌雄银杏果暗藏襟袖
种植在凤凰山上
吸天地灵气,纳人间甘露
经过七七4900年精心培育
一雄一雌“仙家银杏树”
终于“第一次”在人间开花结果
根深叶茂,枝繁果稠
从此银杏树便成了凡间胜景
从汝阳凤凰山传布九州
为当地老百姓解病除忧
嫦娥在月宫闲来无事
忽然看见下界汝阳凤凰山下
树木苍翠,紫气袅袅,白云出岫
山中百鸟朝凤,声闻于天
觉得这样的风水宝地
在人间只能偶遇,不可妄求
嫦娥心血来潮
从广寒宫菩提树,柏树上
各摘下一粒树籽
悄悄向“九女泉”岸边,定向掷投
两粒树籽得清泉滋养
茁壮成长,根深叶秀
其中古柏树“杆基部”庞大
在汤王与观音“过招斗法”中
五枚分杈,层层叠叠,枝叶渗透
“形状”似巨大的木莲花
人称“莲花柏”,红尘稀有
遗憾的是那颗古菩提树
在上世纪“文革期间”
由于改观音寺为“当地学校”
亵渎了这片佛门仙家净土
在其身旁修“化粪池”
那颗在天庭都觉尊贵的菩提树
不堪其臭
莲花柏,菩提树一直
是古德众佛,坐禅静修的地方
只因“莲花柏”出污泥而不染
青春依旧
可惜那颗菩提树,却洁身自好
不屑与“化粪池”比邻而居
自绝其根须,涅槃腐朽
真可谓暴殄tian天物
让今人扼腕,叹息,伤感,摇头
“仙界方七日,世事越千年”
时值华夏九州,商朝灭夏
刚刚立“商王朝”不久
商汤原本是“尧舜禹”之后
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开国圣王”
但在开国之初,也曾眉头紧皱
或许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中国历史上
“连续七年”的特大干旱
直晒得中原大地
草木焦枯,颗粒不收
为了求雨
人们杀了大量的牛羊做“牺牲”
向老天爷祭祀磕头
办法用尽,依然太阳当空
滴雨不下,使人顿足摇首
商汤叫来“卜吏”占卜一下
看到底是什么缘由?
卜吏占卜完后说:
“要求雨,得用人做“牺牲”代替羊牛
商汤听了,当仁不让
慨叹说:“我求雨就是为了老百姓。如果一定要用“人牲”来祈雨
那么就先让我商汤,来开这个头
众所周知
夏桀暴虐无道,死有余辜
但商汤伐桀后
汤王仁慈,网开一面
只是流放了桀
相当于赦免了桀的死罪
莫非因此,导致天怨神怒?
“擅赦”夏桀这样的有罪之人
商汤勇于担责认罚
决不推避躲闪,瞻前顾后
他让手下人在高台周围堆起干柴
告诉手下人:
“如果当日午时三刻,上天仍不降雨
你们就点燃柴堆,把我烧死
为民请命,赴汤蹈火,
我商汤为苍生祈雨
死意己决,别无他求”
商汤于是斋戒沐浴
身体裸露,三跪九叩,祷告曰:
“有罪不敢赦
(夏桀有罪不能擅自赦免)
帝臣不蔽
(你的臣子不隐其咎)
简在帝心
(在您的心中我是个简单质朴之人)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别因为我连累万方百姓)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百姓有罪,罪在我商汤德化不够)
说来也巧,
商汤刚祈祷完毕
顷刻之间,云起风骤
瓢泼大雨,铺天而流
七年的旱灾自此而除
普天百姓,因雨得救
商汤的舍身为民
从汝阳凤凰山(今观音寺)
传遍了天下,不径而走
他祈雨的高台
就是今天的圣王台村
他的部队驻扎的地方“王屯村”
后误传为“黄屯村”
今天己绵延人数2700余口
以前的村民,都在圣王台上住
后来因为交通不便
有不少人陆续搬走
圣王台留下了“千古佳话”
汤王宫,观音寺才在“豫西大地”
引“高僧大德,聚三教九流”
风云集会,几度沉浮
欲解真滋味,需向碑中求
时空定坐标,心中出锦绣
现在观音寺“第三进院落”
“大雄宝殿东侧之巨碑”
乃汝阳观音寺的“镇寺至宝”
历风雨沧桑,承前启后
全名《敕赐嵩山大少林祖庭之碑》
系大明弘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
嵩山大少林祖庭“挽学古梅”方丈
(元代古梅正友禅师1285~1352)
为观音寺住持
“道圆太虚长老”所志之功德碑
讲清了汝阳观音寺的历史来由
碑文有云:
“观音寺在县铭(城)之东
(韦坚成化1465一1487年间立县)
相去两舍许,“40里左右”
粤察古碑,乃崇庆元年(1212年)
由旬(10月)之所创也,
这是汝阳观音寺文字纪录之源头
其寺之封(边界)
南枕圣王台,而北襟汝河
西望云梦,东抵凤凰,通衢汝州
远达往来憩官之所,“商贾停留”
明正统年间(1436~1449)
妥(才)有“飞锡僧”
曰号“铁船”和尚潜心于此,
“整饰庙宇寺楼”
鼎新其境,相传五代
累(操劳)不乏人
至於“道圆上人”住持
此其功行之胜,优加于昔”
勒石刻铭,以彰于后
从碑文中可解读出
汝阳观音寺创建
于唐未五代十国时候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
由于宋仁宗赵祯“仁义忠孝”治国
汝阳“仁义汤王宫,至孝观音寺”
在中原大地已初具规模
并引时代宗教潮流
靖康之变(1127年)
金人入侵,年久失修
崇庆元年(1212年)
由于金国与蒙古人作战失利
北方金国皇帝“完颜永济”
(金世宗第七子)
听说汝阳观音寺灵验
专门派人“从北京来汝阳”
求观音寺众神灵护佑
并立下古碑(此碑己丟)
被少林方丈“挽学古梅”
重新刻入碑文
续存绝亡,启明发幽: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
(1436~1449年)
“铁船”和尚弘道有功
明孝宗朱祐堂弘治年间
(1488年~1505年)
“道圆上人”砥柱中流
兴旺香火,为民解灾消愁
深得少林寺祖庭赏识
功德圆满,丹青春秋
现如今寺内建筑
多为清代建筑
观音寺的山门,特别平凡陈旧
一如山野的农夫,看似浅陋
可当你步入山门
层层迭进间
这里给你的就不再是平淡
取而代之的
是一个又一个的清奇幻境
雅藏拙间,质朴别致,曲经通幽,
整个院落长80米、宽87米
面积达7000平方米
共有殿宇64间
院落布置严谨、结构精巧紧凑
左翼为竹园、树林
右翼乃和尚之作坊
平分对称,匠心独有
自北向南沿中轴线
共“五层四进院落”
主殿依次为
天王殿、关圣殿
大雄宝殿、汤王宫
由各殿之名可知
此寺虽名之为观音寺
实乃儒道释三教圆融之地
万教归一,兼容并收。
第一进院落的主殿是天王殿
面阔三间,进深二间
硬山顶,上覆板瓦
主殿正前两旁,分置以碑楼、钟楼
天王殿供奉的
是笑口常开、袒胸漏脐的弥勒佛
东侧碑楼,为后人用水泥新建
有“不伦不类”之丑
西侧钟楼乃清代遗迹
上半部由四条石柱擎起,坚固敦厚
中悬沧桑大钟
钟楼四角,分挂金铎一个
每逢风起
金铎必将迭荡和鸣,余韵悠悠
天王殿四周还各有一碑亭
碑亭均为“小歇山顶”
浮雕精巧、气质古朴
亭内立碑
勒铭多为“贤达名流”
第二进院落的主殿
是护法神“关圣殿”
殿内关圣人,威武中立
关平、周仓分侍左右
殿内山墙之上,有壁画丹青配图
依稀可见,均乃清代所绘
多演绎三国之兄弟情义
让人思接千古,驻足凝眸
关帝背面是观世音菩萨
和关羽同处一殿
关羽在正前,观音在背后
这在我国其他寺院实为稀有
被称为“倒坐观音”
民间有语: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即已转念,何需我大慈大悲 ”
醍醐灌顶,淋漓通透
中国佛教中的关羽
为护法的“伽qie蓝菩萨”
而且在兵荒马乱时期
被道教任命为“三界伏魔大帝”
伸张正义,过关斩将,快义恩仇
加上儒教授予的“关圣帝君”
荣誉称号
这位英雄人物
集儒、道、释、三教神职为一
被善男信女,广泛认可接受
走进第三进院落
禅意深深,佛韵醇厚
大雄宝殿为观音寺核心建筑
这里是“四众弟子”朝暮“课诵”
和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梵音袅袅,香客叩头
灰筒瓦顶,五脊六兽
正脊中间置有
一琉璃彩狮,背负宝葫芦
造型逼真,做工精细一流
左右两侧铁绳牵之
正脊两端为琉璃“螭吻龙首”
殿内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像
端坐于须弥座上
低眉含目,众生普度
迦叶尊者,阿难尊者
合掌侍立,恭敬守候
左右神台之上分别塑有
“骑乘青狮”和“六牙白象”的
文殊、普贤两大菩萨
象征智慧与力行合一,精进勤修
十八罗汉分坐两旁,应有尽有
殿前香炉,伽蓝弥漫
让人
望而生皈依之心
拱手念阿弥陀佛
碑亭有二,分立左右
如同威武两将军,将大殿护守
两碑之中东侧巨碑乃镇寺至宝
前己祥尽,在此不再赘述
沿大雄宝殿东侧南行
忽见一口小井
圆如镜,近观之
清清微波漾心
盈盈之水欲流。
其乃远近闻名的“功德水”
十里八乡之人
或为平安,或为多子
或为功名利禄,等等
多来此求水以祈福禳ráng灾
清凉身心,甘甜肺腑
口齿清爽,穿肠入肚
让人身超然,心归净土。
步入第四进院落
如同走进北京故宫
才知汝阳观音寺
非豫西寻常庙宇比肩同俦(chou)
石雕精彩,繁花锦簇
道宫林木,曲径通幽,
小桥流水,清泉石流
高台错落,对称左右
进院落之后,先入眼帘者
左首半壁有一洞窟
名之曰“老母洞”
门上有联,清晰可读
其横联曰:“何须面壁”
两侧云:“莫向他山借石
还来此地做人”
所含之机,含蓄通透
走进“老母洞”
洞内供奉着一尊“青石菩萨像”
这尊菩萨的造型
在整个中国庙宇文化中
堪称“一枝独秀”
她端坐在一个由四个人
所抬的石台上
说轮回因果,讲冥冥缘由
这四人分别是:
子都,庞涓,韩信,罗成
他们各有不同的奸邪丑陋
子都是春秋时郑国公子
暗箭杀人,射杀颖考叔
庞涓陷害孙膑,心存嫉妒
韩信为了风水发际,传说活理生母
罗成暗藏回马枪,忘恩负主
原来这四个人
生前虽然武义高超,足智多谋
但他们的心胸狭窄,令人不齿
故被中国“世俗佛教”弟子
列为“四大短人”
在此赎罪,受轮回之苦
老母洞前另有一小泉
泉名“涤滤泉”
寺内石碑,诗文摘录:
“澄鲜澈底本源清
涤尽尘嚣一世情
凡念来时应可化
禅心到处信堪盟”
桥西半壁也有一洞
名曰“水帘洞”
洞上也有楹联:
瀑布临头垂白练
水晶盘里拥青螺。
横联云“圣泽日新”
中有一脉清泉,汩汩而流
流进汤王池
掬而饮,饮而叹,叹而思
这“ 圣泽日新”四字的深意
竞然是《大学》汤之盘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最完美的解读
老母洞和水帘洞之间
便是一步三孔桥
桥乃升圣桥,左右各有水池
桥上,青石栏杆仍较为完好保留
其上或踞雄狮,或置仙桃
玲珑逼真,让人称奇
登斯桥也
汝阳观音寺“前后左右”风景
俯瞰尽收
升圣桥是一种闲庭信步
升圣桥是一种临风把酒
升圣桥是一种灵魂超拔
升圣桥是一种审美自由
你可以去寻找
汤王殿的居高临下
你可以去问讯
是谁盗走了“青石菩萨”的人头
你可以试一下
挠痒丁香树是真是假
你可以思考一下佛教天王殿
与托塔天王殿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你可以去水帘洞
看青石板上的“天气预报”
你可以问汝阳观音寺的菩提树
到底有没有?
你可以实地勘察
汝阳观音寺72望角的审美角度
你可以去看八角六棱井的
石雕图案,鸟禽走兽………
笔者才疏学浅,挂一漏万
一人烹调,难调众人之口
何况须弥纳芥子,芥子藏须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不如你心随意动,各自走走
我有我的抛砖引玉
你有你的质疑理由
佛家讲万物圆融
我们讲和谐握手
最后,我仍然想固执地希望
能带着你到汝阳观音寺迎旭阁
面前认真瞅瞅
迎旭客又称观音阁
与横霞阁对称左右
这里是观音菩萨与汤王较量斗法
的唯一“胜迹遗留”
那疏影横斜的莲花柏
在汤王宫面前,仿佛诉说着什么
那观世阁上的那副对联:
至今仍禅意悠悠:
雨冢凌霄道觉路
半岩叠翠护法门”
横批为“媲懿丹丘”
很多人在这里走马观花
很多人在这里糊里糊涂
在我看来
这副楹联才真正是
汝阳观音寺“画龙点睛”之处
原来观音菩萨云游四方
忽然发现了这处凤凰山
就在这里做了一个标记
而后又到它处云游
谁知观音菩萨刚走
汤王就捷足先登了
修建了“汤王宫”
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
无奈就在汤王宫前
修建了一座观音阁
并写下了一副藏有隐语的对联
预兆并最终解释了
汤王宫为什么变成了观音寺?
那是因为汤王与观音菩萨
用“王权尊贵”与“怜弱惜孤”
在历史演进实践过程中
分出了高下,定出嬴输
汤王宫为什么变成了观音寺?
那是因为汤王与观音菩萨
用“王权尊贵”与“怜弱惜孤”
在历史演进实践过程中
分出了高下,定出嬴输
歌曰:
雨冢凌霄道觉路
半岩叠翠护法门
汤王捷足登高处
观音居下庵阁存
媲懿丹丘善为体
慈悲为怀教感恩
天下皆知美为美
斯恶下矣动机心
长短相交前后随
高下相倾转时运
水可载舟可覆舟
资治通鉴有定论
遐思圣王今何在
汝阳只闻观世音
观音寺前香火旺
圣王台上空登临
人民万岁才万岁
苟日新来日日新
人民人民最伟大
万岁万岁焕青春
伟大领袖毛泽东
全心全意为人民
梦在远方: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伊兰吐芳:一个喜欢用文字音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者。“伊阙之滨鸣琴筝,兰之依依沐古风。吐哺握发勤耕耘,芳草青青桃李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