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山径文学社祝你元宵快乐!)
·

·
梅山年味格外浓(四)
·
〖唐孝璋〗
·
(七)看龙灯
·
年拜完了便是耍龙灯。梅山俚语:“正月龙灯,二月风筝。”寻常年岁,各村寨都耍龙灯。这是梅山村民一项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既敬神祈福,又娱乐身心。当年我们没底塘每年春节期间要过十多根龙灯。(没底塘,作者出生并度过童年少年的村寨。)
今晚据说桥头(村寨名)的龙灯要去上房(村寨名)“赴堂”。按家族观念,桥头、上房均系萧姓,联宗修谱,统一班次,视为一家,称之曰:“汉相家”。主方为“留灯”,客方为“赴堂”。(萧何是汉代丞相,故历代萧氏皆称“汉相家”;留灯,挽留外来耍龙灯的人员在本村寨食宿过夜;因为留灯这项集体活动均在祠堂里操办,所以叫做“赴堂”。)
这消息千真万确,且从桥头至上房,必须经过我们没底塘,我们太髙兴了。晚餐之后,华哥、狗哥便来到我家,然后去约了招姐和秋姐一同来到下街口的土坡上。我们极目张望下面哪个村子有没有龙灯灯火,静心倾听下面哪个村子有没有龙灯锣鼓……
往返几次,等啊,等啊,毫无动静,既没看见龙灯灯火,也没听见龙灯锣鼓,只见下面村子黑洞洞的、静悄悄的,倍觉心灰意冷,每次扫兴而归。
大家唉声叹气,好似泄气皮球,走在街上,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气喘吁吁,没精打采。
我们于唉声叹气之余,还流露出不甘心的神色,最后来到下街口,默然地登上土坡,吔嘿,奇迹出现了。突然发现一队人正走在山口,走在最前头的人打着一只散灯,上面写了“汉相家”三字,提着一只花筛(一种竹藤篮子),正在依次发蜡(蜡烛)。
他们点好蜡,一字儿排开。啊!龙灯终于盼来了!我们顿时意气风发,蹦蹦跳跳,气力倍增。只听那边两支长号率先吹响:“嘟嘟,嘟嘟,嘟嘟嚎,嘟嘟嚎,嘟嚎一一”接着亲屆牯击鼓(耍龙灯的村寨里当年结婚的新郎叫“亲屆牯”。耍龙灯,只有“亲屆牯”才有资格击鼓。梅山俚语称之为“亲屆牯,打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铙钹、车钹也响了:“欠欠恰恰,欠欠恰恰……”锣儿也跟了上来:“嘡,嘡,嘡……”接下来两位花甲长者迈着持重的步子打着两只上书“汉相家敬神”字样的楕圆形的棒棒头灯,两位五十开外的长者打着花头灯紧随其后。走过魚、蝦、鸡公、花缽、唐僧取经、桃园结义、刘海砍樵等彩灯之后,一位精壮的汉子舞一个圆宝逗着一条逆龙一路滚来,只听见竹篾龙筋嘎嘎作响,舞龙者随着龙身蠕动,配合十分默契,耍出一条活灵活现的滚龙!
没底塘街上早已炮火连天,家家门口天灯明亮,栽香焚烛,迎接龙神,祈求消灾免难,身体健康,求財财聚,求福福生,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滚龙之后,一根吊灯,高低起伏,蠕动自如,时而腾空飞升,时而落入低谷,随着提灯手的播弄,演绎出又一条活龙。
一位武士拿着一个彩球,挑动二人舞的雄狮尾随在吊龙之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跟在雄狮左右,插科打诨,既保护了狮子的安全,又掩饰了狮子的不足。一路口哨,伴着狮子鼓点,雄狮跳跃前行。
一位三花小丑,口打呼哨,扭捏作态,脉脉含情,斜眼迷离,挑逗着舞蚌的美女。美女背着蚌壳一开一合踩着莲步一步一趋缓缓前行。两个乌龟不时伸缩龟头伴于蚌壳两侧,保护美女表演前行。
一位端莊的后生舞着一个滚动的圓宝,两眼仰视配合着龙头的摆动,龙身各栋也庄重不苟、举步沈稳、十分庄严,体现了正龙威严的本色。
龙尾后面两只牌灯谓之“坐枪”,其后便是后台锣鼓,再跟上一群打散灯、持电筒、提马灯的人员。他们有些是耍灯的会首,有些是村里的头面人物。
突然,华哥提议:“快走!去看耍蚌壳去!”我们五人如梦初醒、叽叽喳喳穿行于人群之中,屁癫屁癫地来到秋姐家上首那个禾堂里。
“还好,狮子还没耍。”狗哥髙兴地说。只见一根滚龙、一根吊龙、一排彩灯和那条正龙将禾堂围了一个大圈,看龙灯的人都在大圈子之外。中间有戴了面具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维持秩序,谁都不敢进去。尤其是那两个乌龟特别可恶,发现有人进去,那龟头便突如其来地伸向你,令你讶然一惊、防不胜防,大闺女小媳妇一见这龟头伸来,便活怕了(活怕,指害怕尖叫躲闪的形态)。禾堂里摆了个狮子擂台:三只方桌组成,下面两只,上面一只,组合十分简单,上面桌子上放了一个米花和八个粑粑。(米花,一种用糯米蒸熟油炸的上层红下层白的圆形美食。)
狮子锣鼓敲得山响,我们五个人见缝就钻,早就钻到禾堂傍边的扮禾桶上,可算是看狮子的最佳位置了。
頃刻,只见那活泼轻巧的孙悟空迎着狮子锣鼓一跃便上了桌子,接着一拍桌面、眨眼不见又上了第二只桌子,还没让你反应过来又在高桌上立了“天柱”。
随着众人“啊”的一声,我向华哥望去,只见他伸着长长的脖子、望着孙悟空的眼睛睁得溜圆,张开嘴巴,流着口水。正在华哥揩口水的时候,孙悟空双手捧着米花粑粑又已纵身落地,庄姿从容,躬身致谢。耍完狮子以后,该耍蚌壳了。
三花子(逗耍蚌壳的丑角)一声口哨迎着伴奏出场,含情脉脉、扭动腰身逗着蚌壳,一位盛装的美女走着碎步将蚌壳一开一合一路跟来。挑逗一个圆场,美女脱壳出场,三花子说:“毛小妹,我们趁你妈去作客去了,该唱一曲洋花小调,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美女:“好好好,王三哥,我们唱起来呀:
打开东门送花来,叫一声哥哥请进来。
哥哥就进来,妹妹笑开颜。
左边花园金鸡叫,右边花园凤凰啼。
哥是金鸡叫,妹是凤凰啼。
摘一朵牡丹花,妹妹爱不爱?
妹妹我都是爱,无人摘下来。
但得贤妹妹爱,为兄摘下来。
摘一朵牡丹花,妹妹头上戴。
戴得好不好,戴得实在好。
戴得乖不乖,戴起逗人爱。
哥也爱,妹也乖。
哥哥妹妹耶,相亲又相爱。”
三花子:“毛小妹,不得了,你妈来了,赶快走!”
美女马上躲进蚌壳,三花子逗着蚌壳,圆场。顷刻长号吹响,大锣大鼓,一並轰鸣,龙灯一行出了上街口,朝着上房走去。
·

(耍蚌壳的毛小妹笑成了一朵花)
·
(八)求平安
·
期盼的日子,过一天,好长好长。快乐的日子,过一天,好短好短。从大初一日开始,一眨眼的功夫便到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过完了。
我们村寨也耍了龙灯,可我们年纪小没有資格参与耍龙灯的活动。几年来看见那些大哥大姐自由自在地跟着大人家去耍龙灯,我们是何等的羡慕啊!心想自己如今十岁还差四年才满,当然没有力气去耍滚龙,可我去耍只花缽还是可以的。我曾对爸妈提过一次,阿爸阿妈当然不准,且说:“这龙灯嘛,今年耍了,明年还要耍,今后有的是机会,一个伢子家家,三只锄头才起闹,打草鞋才缠鼻子,今后还怕没有龙灯耍!”心里感到不快活的时候,真有点埋怨自己为何不早点从娘肚子里拱出来?可一见华哥和狗哥比我大也没有耍灯的资格,所以也不便再提了。
或许是想得太多,前天晚上竟然在梦中耍了一次龙灯:
运气几好(指特别好),这次耍龙灯是招姐阿爸桂贤叔为头,我们五人齐心合力缠了桂贤叔一上午,最后他说:“好吧,就依了你们,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候走累了,大不了背着你们走,唉,你们这群好耍郎君!霸得蛮,没办法。”
出灯那夜,我们五个人都加入了耍灯的队伍。我当然是耍了那只花缽,点上蜡,通亮,漂亮极了,自然如愿以偿,心里乐得甜滋滋的。招姐耍的是跳蝦,用手拉着那根绳,一紧一松,那跳蝦便自然地一伸一缩,活的一样。秋姐耍的是鸡公啄米,也用索子牵动,令一对公鸡交互低头啄米。华哥、狗哥各耍一只扇灯,华哥的扇灯写的是“迎春接福”、“普天同庆”,狗哥的扇灯写的是“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五人列入队伍之中,髙兴得敌不起(指受不了),多年来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何等舒心神往。在大锣大鼓、鞭炮、通引、长号的声浪之中,我们欣闻硝药的香味,举着各自的彩灯,随着人群缓步前行,说不出的高兴溢于颜表……
谁料一时天空雷声大作,顿时狂风呼啸,令我们透不过气来,所有的蜡烛也被吹熄了。接着一场暴雨把我们淋成湿漉漉的落汤鸡。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既不见了招姐、秋姐,也不见了华哥、狗哥,仿佛只有我孤单一人。
一个炸雷,把我惊醒……
今天是收灯的日子,耍龙灯的目的就是祈求龙神消灾免难,普降好运于沐恩信人,以求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梅山风俗,请道士安慰龙神,可以收瘟;设立道场打清醮,有一堂福事叫做“收瘟”;耍龙灯敬龙神,既可祈福,亦可收瘟。
收灯便是收走一切邪道、灾星、霉运,因此当晚每户人家都要于堂屋门前设立天庭香案,摆上供果,焚香秉烛,等待龙神来收瘟。
跟出灯一样,原班人马来到祠堂里,各就各位:打鼓的打鼓,打钹的打钹,司号的司号,舞龙的舞龙,耍灯的耍灯,发蜡的发蜡,一切按常规行事。
万事齐备,所有的灯都点亮了,各户的天灯和家先上的神灯也通明了。(湘西南称家中神龛为“家先”)
两支长号依旧:“嘟嘟嚎,嘟嘟嚎,嘟嚎……”应声而起的还是:
“咚咚咚、咚咚咚……”
“欠欠、恰恰……”
随着龙灯的进程,村中炮火连绵不断:
“耸,耸,耸,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耸,耸,耸!……”
后台锣鼓响了:
“咚咚咚咚咚……”
“欠欠欠欠欠……”
“咚欠、咚欠、咚且哐!哐且、哐且、哐且哐、哐、且哐、哐、且哐、且哐、且哐、且且哐……”
锣鼓声、炮火声、祝福声、欢笑声汇合成昔时梅山浓郁年味的交响乐。令人陶醉、适意、向往,何其亲切、明快、怡然!
我们随着长龙走在村中。据大人家说,滚灯和吊龙是孽龙,正灯才是正龙,在正灯下走走可消灾免难,于是我们一直流连于正灯之下,祈求免难消灾。有不少母亲来到正灯下面用龙布给孩子揩臉,以求孩子健康成长有出息。
待每户都耍到之后,说明全村的瘟疫、灾星都收完了。
人们来到江边,拆下龙布,留下来年可用之物,余下龙灯的残骸付之一炬:“是龙归大海。”随着熊熊烈火灰飞烟灭,余下的定然是全村男女老少的好运:人人清吉、个个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
尾声:如今“严禁烟花辞旧岁”、“闲玩手机迎新春”,微信贺年,意厚情深,谨書此文,以示后人:梅山前人老少,如此欢度新春。(2024.2)
·

(城步吊龙 正月初八陈旭摄)
·
【题解:湘西南雪峰山脉古称“梅山”;梅山自古“不与中国通”(宋史)】
·
视频:2024年农历正月初八,湖南城步苗乡的狮子龙灯滚滚而来……(陈旭摄影制作)
《春到万家龙狮巡游》
·
作者简介:唐孝璋(1938-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6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在苗乡从事教育工作。1998年退休。著有长篇小说《人生梦》上、中、下三部。山径文学社初创人之一。

(86岁唐孝璋傲立冰雪 2024.2)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唐孝璋《尽忠义士,反腐英雄-〈水浒〉主题新探》
点击链接-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注☆同时祝愿自己生日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