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感怀
文/李刚
龙年的正月十五到来了,正月十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称为元宵佳节。
童年里的的正月十五,使我记忆犹新,仿佛近在眼前,那是我在十二岁时,期待已久的元宵佳节终于到来了。因为我只有正月十五的晚间和大年三十的晚上,父母才允许我们可以在外边玩,不受时间所限。我吃过晚饭,我和几个要好的小伴,高采烈地提着父亲给我做的小灯笼,拿着母亲用水冻成的冰灯,踏着过膝的积雪,去孤山子南坡,给奶奶送祭灯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河边路旁和井台上,一盏盏形状不同的灯,照亮了夜空,仿佛瑞雪与大地都在燃烧……
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和小伙伴们常一起玩耍过的那片芦苇深处,拿出了我们事前准备好了的木枪木刀,开始了京剧演唱。我们开心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家万京剧唱得好,还可以反窜。
嘹亮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惊醒了睡梦中的月亮,她掀开厚重的云被,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的目光,真像洁白银幕上璀璨的灯光,照耀着南极冰川上活泼可爱的一只只小企鹅……
演出结束后,我们直接去了于叔于婶家。于叔是位转业军人,在林业局开小火车运输。三十多岁的年纪,浓眉大眼,脸颊两边长满了乌黑的胡须,他很精神,就是愿意与小孩一起闹,用胡子扎那一个个稚嫩的面颊,吓得小孩看见就跑。于叔即可怕又可爱,经常给我们讲故事,邻居家的小孩都很喜欢他。
我们一进屋,给原来就热闹的小屋,增添了欢乐的气分。每年的这一天,在他家不分辈分的闹剧开始了,我们合力用提前准备好了的化墨灰子,锅底灰和印尼,把于叔脸,装点得就像京剧里的丑蛋一样,我们别提有多开心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了工作,先后都成家生子,我们都离开了东站家乡,开始孔雀东南飞了。
无论我到到哪里,均找不到了那曾经美好的氛围了。只能把那一段美好幸福的时刻,储存在我大脑的史记之中,经常地翻阅一下。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暮年,像今天同样经常过元宵节,感觉确实不一样,在也找不到童年的那段往事了
今天,国家繁荣昌盛了,人民感受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又迎来了一个新春的元宵佳节。
我想:华夏儿女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特别是龙年的正月十五,对中华儿女,欲意深远。龙是人的传承,象征着国家的腾飞!
上元节——元宵节,在华夏大地已经传承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二千多年里,上元节通称灯火节,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过法,真是东西南北各有特色!无论如何,这个节日,均离不开灯火。灯是光明与方向,火是红火与温暖。
中华儿女不断地传承着各地的民族习俗,把古老的传统艺术与发展中的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出即不失民族自然,又保留原始韵味,还有创新意识的精典,来喜庆元宵佳节,真是意义非凡啊!
元宵节,是新春的首个元月日,人们用种方式进行庆贺,期待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祈祷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