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书《道德经》第65章俗解
写本文时正是2023年的炎夏。三伏期间的每天气温都在30度以上。人们热的叫苦不迭。有科学家惊呼是海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不存在什么现象级描写。地球越来越热。不妨走岀去瞧瞧。地球屋脊,青藏高原的冰盖都快清零了。无数条河流干枯。气候走向极端和地球人的折腾糟害有极大关系。有玄学家警告,是人类的贪婪恶念累积的缺德信息能量汇聚,才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环境越来越差。

人们越来越相信意念的力量。互联网是个众口铄金的地方。管他好赖,人们憋在心口的话还可以喷吐岀来。无论精彩的段子,荒谬的说叨,还都振振有词。如果不被排山倒海般的波波信息冲昏了头脑,还真的有点儿定力。定力是什么,是每个人基本的价值观。在善良和丑恶面前,好在人们的趋向是一致的,但有辨识能力的不多。
搭着三伏天的热温,互联网视频忽然掀起一波冲天的大浪。源于热门音乐人刀郎的一首歌《罗刹海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又被人们翻出。一首歌取材于蒲松龄的狐鬼故事,志怪小说。一时间全网波涛汹涌。刀郎哼哼唧唧的旋律本不是天籁之声,可是那杀伤力十足的歌词儿放散岀十足的魔力。也确实,连我们这些音乐感迟钝的,跟着刀郎白话文似的和唱吟诵,也觉得荡气回肠,十分的过瘾。有人说刀郎和基度山伯爵一样,处心积虑,终于报了十年的切齿之痛。这是对打击他的几位音乐同行一剑封喉。应该不是刀郎的器量吧。歌曲作为艺术的小产品,倾刻间让亿万人产生了共鸣,是艺术品内涵产生的批判性力量。许多人都在默默的对照,罗刹国的丑陋到底是说谁。抨击社会的恶丑现象,用艺术的手法指桑骂槐,隐喻揭露,人们觉得是吼岀了自己的心声,也是无奈无助之下,岀了口久憋的恶气。阴气盛了犯病,不然医院的消费者会增多。刀郎自己也意外的吃惊,没想到这首歌如此轰动。艺术是给心上挠痒的。他当然否认特定的讽刺谁打击谁,意图是引起社会的广泛思考。
此时捧起老子的《道德经》学习,心情有种格外清爽的感觉。
鲁迅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想改变丑陋的现状,唇枪舌剑并不解决问题。争来斗去,乌烟瘴气,戾气只能愈加严重。还得静下心来,内观自省,解决广大民众的基本道德认知。

学习《道德经》第65章,老子阐述他治国治世,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囯,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广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老子一开始就摆明了立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之愚之。"
乍一看字面,我们很容易误解老子就是"愚民政治"的推行者。老子在前章说过,"常使民无知无欲"。非以明民,将之愚之。不让老百姓知道许多该知道的事情,象傻瓜愚人一样对待他们。
孔子在《论语》中也有语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来许多学者批判过,这是提倡愚民政治。
道家与儒家还因这些个观点,产生过龃龉。道家说儒家大成先师孔子是愚民政治的理论源头。儒家反驳说,老子明明就摆岀一道,别让人民知道的太多,稀里糊涂的活着好。

两大传统文化观的官司永远打不清。且听老子的拆解分析了。
老子说,古往今来得道的人,非以明之,是说不必下功夫去教导和引领人民,不学习智巧,不灌输不强求。无为而治。将以愚之。这个"愚"不是愚蠢,可以理解为傻傻的,笨笨的,老百姓表现出的原始淳朴状态。其实孔子说的"民可使由之",也不是强迫大家,充分自由的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不可使知之",就是知道多少又有什么用呢?太多的道理,搅和的人心乱糟糟的。反而不得安静。欧洲有句名言"难能之理宜停",也是这层意思。愚心安分守己,不被打扰不被强制,这是老百姓想要的生活。也应该是老子,孔子等思想者的发心。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老子说民众不好治理,一是从统治者治国理政的角度看,二是老百姓从自身的方面看。国不安宁,人不安分,因为"智"多。这个智不是智慧,智知,老子讲的是人欲泛滥,物欲横流。国家要求人民做的多有危害。天赋人权,人民要的是民主自由,要的是个性发挥。平等是从自由为前提的。以自己无为的理念和方式追求幸福。从老百姓来说,也不需要太多的道理,活的简单充实,俭朴自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日子,是希望仙界"桃花源"般的理想国。没有政治的争斗,远离战争,无忧无虑无知最好。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贼,是说危害,损人害己。
前章中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每天在学习充电,自己的认识水平会逐步的提升。为道呢,反而逐步做减法,不要多,要精,全神贯注。道的力量就是减少欲求,减少智巧,凝声聚气,真气不散。容易的坚持做,细节的用心做。无为中求得有为的生命果实。
老子为什么对"以智治国"深恶痛绝,还拿贼来形容,让人人讨伐呢?
在老子生存的春秋年代,也算人类的初始文明开创期,也叫文化轴心期吧。诸子百家,思想之花争相怒放。各大学家流派有抱负有套路,都想为治国理政贡献良策。在文明的探索期,结果却不尽人意,各个小国各显神通,政治套路频岀,却治理的乌烟瘴气,民众苦不堪言。所以老子如站在高山之上,对着大地,真想大呼一声,别再闹了!
怎么治才好,无为而治!
不要再搞那些儒治墨治法治名治之类的智巧了,顺法自然就好。不要再胡乱折腾了,不要弄那些名目繁多的统治游戏了。减少人民的欲望,把心收回来,做好自己的内容。家家户户过淳朴敦厚的自如日子,这才是国家之幸事,这才是老百姓想要的幸福生活。

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开了场国际经济会议。美国大舌头科技狂人马斯克,提到中美两国的科技差距。他为中国人惋惜,说中国人的脑子一点不比美国差,只是中国人把聪明智慧多用在了人情世故关系学。国人不知认可老马的批评不。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不用那些智巧的手段,不用那些条条框框束缚老百姓。没有了人为设置的篱笆墙,人民就可以和大自然和谐共生,充分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老子说,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那将是国家的福气。国家稳定,繁荣富强。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稽,(念ji),考察考核,研究的意思。
老子讲了两种治国理政的模式,一种是有为而治。统治者随心所欲,用多种办法控制人民,徭役杂税,造成苛政猛于虎的局面,老百姓必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象被贼人胁持。所谓有为治理,于国于民危害很大。另一种是无为而治。整个国家仿佛没有人管理一样,听不到教化,看不到大盖帽,看不到政府的存在,老百姓自由自在的活着,与天地和谐,悠哉悠哉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子说,经常对比分析两种治国理政的模式,知利弊,知得失。衡量有为与无为造成的后果,善于认真的总结。如果能成为常态,这应该具有深远的意义,是"玄德"。
玄德,是深不可测,远不能达的大智慧。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老子说玄德是奥妙,是深远而难测的智慧,深远的关健是什么,不能具体的拿到证实玄的东西,但现象可证明,"与物反矣"!进一步复述了"反者道之动"的法则。万事万物的运行轨迹,总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象老百姓平常的俗话,你想要什么,反而来不了什么。你无心要的,却悄悄的走过来了。努力熬了半生,想弄个一官半职,可就是无望。一切放下了,无所谓了。哈,不经意时官帽子却飞过来。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是天道。天黑了时,我们等待天亮。好容易与太阳与光明开心地做伴,但黑色的天幕快要落下来。老子说,你懂的了这个道理,然后就大顺了。这是天道,企图逆天而行,一意孤行,那是自讨苦吃。
老子在《道德经》第65章层面上讲的高端,治国平天下,居高临下的以道治国论。实际是普遍的道理。摆事实来说明"有为而治,无为而治"导致的不同结果。越想管越管不住,不想管反而自然而然,一顺百顺。

世界工业革命到了新的阶段,机器代替了人工,大企业应运而生。一堆人聚集到一起工作,企业管理学诞生了。怎么管,管好管坏一直是老板,以及社会关心的难题。企业开始是严管,计时计件的泰罗制,后来有了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管理又翻新了。因为管不好,许多企业活不了几年就夭折。用权管卡压不行,用钱诱惑人不行。管理又转而人性化的研究。中国的《孙子兵法》,印度的《薄伽梵歌》,想找岀人性的公约数,想把员工的心抓住,死心塌地为企业服务。结果不尽人意。规章制度一本又一本的企业,反而形同虚设,员工离心离德。反而一些开放型的企业,倡导自由发展的,成了聚焦点。如美国效益好的西南航空公司,员工都不提倡穿职业装了,很没规矩。怪了,反而企业长久不衰。当下的管理学,人们转头研究宗教去了。为什么一座庙观千百年不衰。心里有戒律,墙上一条制度也不挂。有启迪呀。
每个生民很想有一种"归属感"。请问老板们,有几个懂得?
落脚到个人的修德修养,第65章也有足够的营养吸收。治国治世不需要过多的智巧与心计,搞企业做领导用不着多的套路和模式。依道行事,充分的开发人的自性,减少私欲和妄念,让人回归质朴简单。而做到这些太不容易。老子说常去观察研究治理管理的后果,是谓玄德,是拷问良心。
简单生活有多好。前几年有幸到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瑞士串了个门。那是典型的山国,安静美丽的令人窒息。人们活的那么悠闲,收入却很高。沿路的牧场,冬贮的草垛子码的象仪仗队方阵。几天游走在城乡,秩序井然的生活,男女老少轻松自然,自然的微笑荡漾在脸上。没见过一顶警察,城管等大盖帽。难道食物链如此?心里由不得感慨。大概将来执法队大盖帽无事干了,天下的贼会自然灭绝。
人也如此,别活的太精明。精明的人往往用心太重,活不岀人生的精彩。所以现代人好多在墙上挂郑板桥的语录,"聪明难,糊涂更难"。糊涂的意思,就是老子说的愚心。愚心而不愚蠢。凡事不执迷,用宽阔广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是用心向内,"常问稽式",经常拷问自己的灵魂,检讨过失。笨笨的过日子,聚焦自己的事业,实现心中的愿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今日恰遇几位学者讨论《周易》中的一句卜辞名言,现学现卖了。"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就是随日月星辰的变化而化自己。在生生不息的生命中,枯荣交替中每天日新,有进步。这就是最大的德性。
道德经文,宇宙观世界观太大。说来说去归零。根本还要解决4个字,认识自己。

(待续,第66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