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女儿去参加大外孙女的家长会,因为老大今年要升初中了,我去参加小外孙女的家长会。老二的班主任刘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老师只能陪孩子走一程,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父母是原件,家庭是打印机,孩子是复印件。”这句话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无道理。班主任带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小学班主任,没有特殊情况,一个班主任要从小学一年级带到这一级学生毕业,总共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同一个班级,同一个班主任,同一个任课教师。六年之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却相当大。其原因何在?原因除了先天的智力因素有差异以外,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因而受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熏陶。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红薯地里长不出莲藕。在家长会上,刘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她问一个学生说,昨天的作业为啥没做完?学生低头不语,刘老师又问,你家长都不检查你的作业?学生说,我妈上夜班呢,我爸打麻将去了,他回来我都睡了。刘老师说,面对这样的家长,她无语了。刘老师沉默了半天,语重心长地对所有的家长说:“班主任只能陪孩子走一程,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所以,希望家长担当起做父母的责任,言传与身教并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刘老师的话像警钟一样,响彻在每一位家长的耳旁,震撼着每一位家长的心灵。是啊,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班主任只能陪你走一程,而你的父母才是你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老师是教书匠,但老师不光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而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尽管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他( 她)毕竟不是教书匠,他(她)更重要的责任是育人,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小逐渐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其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一位哲学家曾说:“习惯是一种巨大且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孩子从一出生就生长在父母身边,模仿性非常强,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亦步亦趋。父母只重视言传而忽视身教,言传再多,效果等于零。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家长,“学”不一定要“高”,但“身”一定要“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示范的力量是强大的。

《三字经》云:“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 。”老师在学校尽职尽地教育孩子,父母若不给力配合,那么老师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像一个人给皮球充饱了气,你拿针给充饱气的皮球戳个窟窿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为了孩子,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为孩子做出表率,把正能量传递给孩子。

清朝的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说:“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金缨把传承良好“家风”和“国正”联系起来,可见家风的重要性。
所以,作为父母,既要当好父母,弘扬良好的传统家风,又要当好孩子的班主任,立德树人,让己之小家兴旺发达,让国之大家繁荣昌盛。
2024年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