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么头的精灵 侯文君
《崔氏谱承》记载:“先人于明初迁至以村西河边有水打磨取名水磨头,后沿革为水么头。”螳螂河水由此将村子一分为二,也就是河北、河南两村了。正如村名所示,南鲁山镇水磨头最能体现其特色的就是水和石头,它才是村子的精灵。
五月时节,小河两岸的石头墙垣规规整整,一盘盘石磨有规则的散落着,更奇的是一架动力强劲的水车随风带动着水磨转来转去,水磨头也就名副其实了,此情此景在水乡泽国才见啊。眼下一对俊男靓女撑着阳伞徜徉在绿草坪上,我就想起了《柳堡的故事》里面的唱词:“风车随着东风转啊,小哥哥惦记着小英莲哎。”过河的两岸也用石块堆砌成了漫水石,这对戏水的鸳鸯就一摇一晃地从垫脚石上掠过,就像是蜻蜓点水的燕子,轻盈洒脱。对岸有几处凉亭,有几只小狗在亭子里玩耍,边上的不知几多岁月的石头井镶嵌着古老的石井栏,轱辘也静静地悬在那里,整个井台也都用石头砌成,滑溜溜地透射着古老而又青春的光泽。这可是养育了多少列祖列宗子孙后代的母亲井啊,不由得人不肃然起敬。
河岸绿柳婆娑,丝绦依依;河畔碧莲玉立,荷叶田田。又丛丛翠竹密密层层,黄鹂啼飞,叽叽喳喳。房檐屋舍,春燕呢喃,飞来飞去。毗邻村落的嶙峋山崖,壁立刀削,直插云霄。崖上迎春花簇簇丛丛,缠络铺散,一串一串的枝条上缤纷的黄花已被枝枝绿叶所替代,形成了绿油油的灌丛,青春盎然,生机勃勃。三五成群的翁妪聚坐岸边,吸烟品茶,拉呱闲聊,怡然自得。村内不时传出鸡鸣狗吠,此呼彼应,欢歌笑语,你起我落。
河水清清,清澈见底,常年汩汩滔滔,潺湲东流,轻吟低唱。游鱼细石,在青苔的绿藻的遮掩下,时隐时现。一群一群的家鸭凫水畅游,忽东忽西;嘎嘎嘎的欢歌笑语追云逐月,河面就荡起了层层涟漪,乍看就成了村野小家碧玉笑盈盈的浅浅酒窝。潆洄于山崖跟前的河水汇聚成了蓝盈盈的一泓潭水,石壁倒映水中,水中有山,山下盈水,水山共色,色彩斑斓,此情此景也就有了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味,只是要比婀娜柔美的它要粗犷豪放。
不必说红砖瓦房的宽敞明亮,也不必说宽街阔衢的四通八达,也不必说广场院落的宽大舒展,但是遗留古村落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就能叫人流连忘返。一爿爿石头房子,一座座石头堡垒,一栋栋石头院落,从地基到屋顶,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内到院边,建材全是土生土长的当地青石,兼以历代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还有的就是父老乡亲的智慧堆砌,简单个体汇聚成复杂整体的石头文化也就别出心裁得引人注目,凝固的雕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石头建筑形成了棱角分明、井井有条、精诚团结、固若金汤的艺术分贝,这就是村人的奋斗意志的缩影了,也是村民战无不胜的动力了,还是村众积极进取的泉源了。怪不得村子一直都是走在本地的前列呢,即使政治经济文化也都不遑多让。
更不必说的是村里不知子丑寅卯年月所建的门楼才令人惊诧不已。门洞石拱形状八块大石砌成,至今异常坚固,而且与周边石墙浑然天成,不能说堪比赵州桥的举世无双,但其也是历史悠久的古董文物。辉煌更在拱洞上面还端坐着两层神仙阁楼。多少年了阁楼常年香烟,村人对她都奉若神明,熱香叩拜,顶礼虔诚。她欢送村人兴高采烈的壮行,也迎接村人满怀喜悦的归来,还期盼村人兴旺发达的放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必水磨头村的先祖们虽然质朴忠厚,但骨子里却有着勤劳善良、美好优渥与奋进开拓的希冀和追求。
石磨别人看来是白虎,但村名水磨头有石有水,水石是壬辰,也就成了水龙;而且过去年月,磨还是人人的立身之本,家家户户都安石磨,村人在石磨上无休无止的劳作,才养育了他们自己及其后裔。最早的风车随着东风转开始,水磨头也就龙行虎步了。水龙的腾飞奔涌,石虎的卧踞潜伏,成就了村人的龙虎精神,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
最后,以我在前几年所写诗歌作结吧,那是我走访村民王家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一同分享水么头的静谧、清新、幸福和喜悦吧。
古榭新塘百鸟啁,清河暖风唱春秋。
鹅鸭弄莲拨红掌,翁妪饴孙嬉绿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