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 科

著名作家高建群,临潼故乡云鹤人。
眷恋骊山酌大爱,逢友著述描灵魂。
文笔雄健擎大锤,题词书牌美誉魂。
昭然雅颂王老九,放歌时代赞诗神。
2024.3.2.

日前,著名作家高建群在百忙之中专门为王老九诗社题写了社牌,其书法古朴凝重,苍雄优雅,厚望博发。这是他对家乡的一种情怀,挚爱而抒发的一种感情!有着一种浓郁的乡梓情。

王老九著名农民诗人。临潼骄傲。老先生临潼相桥镇人,与我老家的村子隔一条渭河。王老九先生有文采、出口成章。所作诗歌久远,一时誉满全国,挣相传诵。老先生曾多次进京,参加文代会,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多么真挚的语言,把一位大作家对农民诗人王老九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著名作家高建群在写社牌题字旁侧的一段注释,2024 农历春节王老九老人诞辰一百三十年而作。

今年是农民诗人王老九诞辰130周年和原陕西省文联、作协胡采主席为王老九诗社题词30周年纪念。

解放门,大敞开,翻身农民走进来。这是农民诗人王老九长诗《进西安》的诗句。王老九是怀着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迎来解放.满怀主人翁的自豪感登上诗坛的。王老九.陕西临潼县相桥镇人.生于1894年2月23日,于1969年2月14日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王老九原名王建禄,因人穷,官名没人叫。他在家族中弟兄辈排行老九,故人称王老九。到16岁时才念过一年私塾.因无钱交学费而辍学,从32岁起.他就把世间的不平事编成快板说给群众听,借此消除心里的窝囊气。他越编越顺口,后竟能见景生情.出口成章。西安事变发生后。他非常高兴。昼思夜想,三天编好叙事长诗《张杨捉蒋临潼山》。他的快板诗,深受群众的欢迎。1949年3月,诗人的家乡首次解放。他冒着风险在斗霸会上用自编的快板诗剧《苦情录》自己演唱。5月,诗人的家乡彻底解放。他很快创作出揭露关中大恶霸秦颂丞的快板诗:《除了肚里的大疙瘩》,这首诗曾轰动一时。他的诗被报刊登载。西北文联、《群众日报》等文艺宣传部门多次写信鼓励。随后,他被邀到西安。受到文艺界许多领导同志的接见,列席了西北第一次文化行政会议。他写的《进西安》被评为一等奖。1952年58岁时,他第一次自己用笔把作品写在了纸上。1953年。他第一次进北京.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写出了有名的长诗《进北京》。1957年,他第二次进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1958年,他第三次进北京,参加了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会议。被选为协会理事,和毛泽东主席照了相。握了手,写出了《伟大的手》。1960年6月,他第四次进北京,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同年8月.他第五次进北京。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井当选为作家协会理事。“农民诗人五进京”一时成为美谈。

高建群,祖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画家、文化学者,“陕军东征”现象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文坛难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历任陕西省文联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陕西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西安航空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大秦印社名誉社长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跨世纪三五人才。先后被《中国作家》杂志社授予当代最具有影响的作家,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等。其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遥远的白房子》《伊犁马》《我的菩提树》《大刈镰》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在北京研讨会上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据此改编的35集电视连续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在央视八套热播。《大平原》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名列长篇小说榜首;《统万城》获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优秀图书奖,名列长篇小说榜首,其英文版获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高建群也是第一个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的内地作家。

王老九和高建群都是我们临潼人,双栖渭河南北,一个农民诗人,一个专业作家。 胡采主席30年前题词题词:王老九精神和诗风,应该永远继承发扬!

看到著名作家高建群题写社牌,王老九诗社魏琦波心潮澎湃,吟诗一首致谢乡党高建群同志为王老九诗社题写社牌:

先生文笔早昭然,字字写来逸爱怜。
情暖骊峰七彩石,汗润渭岸五谷田。
铁犁翻新风雅颂,茧手巧绣真美善。
谁人不识王老九,放歌劳动万万年。


甲辰正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