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村庄:胡家崖盖下的人家
史家寨中坡大拐弯西侧的土坡,被称为胡家后坡。其间有道,可上后坡西侧南北狭长台地,该台地北接刘娟池房后小岭,南接苟家崖盖南侧台地,被称为胡家崖盖。胡家崖盖下,即东村胡姓人家。
胡姓人家,位于苟姓人家以南,宋姓人家以北,西临旧皇甫路即老街道,东有二阶台地后接胡家崖盖,乃本村大姓之一,今分所居院落、源流变迁和趣闻秩事三部分加以介绍。
一、胡姓人家所居院落
直到七十年代,胡姓人家在皇甫路东,从北到南有六个院落,依次为:
原李军孝所居院落,坐向南两间厦子,今为胡志选所有;
胡志选弟兄所在院落,西边靠路三间庵间,东南北各有一间厦房,再东崖下两窑,今居胡志选;
胡普选所在院落,西边靠路三间庵间,往东南北各两间厦房,再东三间四川房,崖下两窑,现空置;
胡续堂所居院落, 靠路三间庵间,往东南北各有三间厦子,崖下两窑,今归胡永锋所有;
胡新志所在院落, 靠路南北各有两间厦子,往东三间三川正房,崖下一窑,今居胡军时;
胡新士所在院落, 靠路南北各有两间厦子,往东三间三川房,崖下一窑。原住户今搬至苟约新南边,老宅基为朱晓朋所用居住。
在皇甫路西侧,解放后七十年代以前,亦有由上述院落迁出户形成的院落。
胡普选所在四合院以外,路西有两间厦子,坐南向北。
胡学谦于解放后,在路西塄下,今胡红选南,盖有三间三川房,坐东向西,形成一院。胡学谦南为胡生贵院,胡生贵以南,东有胡公武院落,西为胡秉武院落。
胡拴牢和胡碎娃,在胡续堂所在院落路对面,新盖一院。其南有胡鹏武(俗称胡阳阳)院落,再南有胡风武院落。
另胡生勤搬至四组杨(羊)高平院落以南。胡敬武亦迁至四组。
二、胡姓源流
东村胡姓,族中老人相传同汤峪川胡家坡胡姓同源,弟兄二人迁于史家寨,年纪相差二十余岁,老二因于胡坡赌而发家,搬居其地,后成胡坡村。本村胡养缠(胡缠武)亦讲,其曾出外与胡坡村胡姓之人同做木活,闲聊时听闻胡坡胡姓祖上由史家寨村迁入。故二村胡姓同源,当为事实。
东村胡姓,古来所传之俗,春节初五全族统一送神,又同修族谱,每次四代。故今谱系为世大家有,应文学武,德恒存守,凡十二代。族谱于破四旧时烧毁。
后世传至学家辈有37人,至武字辈尚能按谱取名,其后取名即乱。德字辈中,胡生勤之兄胡生贵最大,最小者胡养江,二者相差30岁。
胡生勤曾同六组岳惠民登台演出,应年纪相差不大。岳惠民生于1928年左右,按此约算,胡生贵亦应1920年代生人,至2000年,其寿应在70至80岁之间。假设第一代世字辈20岁左右迁入史家寨,代差以20年计算,大嘉有应文学武七代共140年,加上70一80,大致有210一220年。从2000年倒推210一220年,公元为1780一1790年,传统年号为乾隆四十五一五十五年。则东村胡家来村时间大致略早于东村岳姓,晚于东村张姓。
胡姓来村早于岳姓,可以从所居条件得到证明。胡姓定居于南坡和中坡之间,而离中坡较近,其地势高于中坡,又远离南坡,有利于躲避两坡雨时来水。且东侧土崖高大,无砾石,易于窑居。这些条件皆优于岳姓所居。
胡姓来村,其老院落即胡续堂所在院落。长兄生五子,逐渐分门另住,直至五院,被称为老五门,均严守家规,各自地盘后从背后塬前至小河归各门所有。
长门居老院子, 学字辈十六人,武字辈存十一支:胡效武,小名续堂,两子军锋、永锋;胡吉武,子胡东利;胡秉武,子德让、伟让;胡培武,父曰学涛,子曰作谋;胡善武,子曰爽利;胡进武,父曰学海,子永强;胡汉甫,子华强;胡拴牢(大名不详),子孝志(又名万毅)、志贤;胡凤武,小名翻女,子曰顺利;胡胜武,子春厚;胡生贵(又名万财)和胡生勤兄弟,;胡满满,胡敬武(才娃)、胡碎娃兄弟,碎娃有伯名松武,碎娃子曰群者。1965年前,胡拴牢、胡碎娃、胡生勤、胡风武四支搬出,其余七支留居。后胡吉武、胡秉武、胡培武、胡胜武等亦搬出。
二门居胡志选和李军孝所居院落。 学字辈有五,一支名不详,迁于林家寨;一曰胡学勤,二子分曰兴武、续武。兴武有二子分曰志选,红选。绪武有二子曰志愿、志敬;一大名不详,小名稳家,其子永续(永武),永续一子二女,子曰胡红卫;一名不详,有三女,皆出嫁于本村三组,其妻后招胡吉安,居于长门院内;一名李忠秀,属养子,其子李军孝,属武字辈。李军孝所居,本为永续祖辈所盖,后独立成院。就此推断,李忠孝养父(文字辈)应同永续之祖为弟兄,二门至晚应字辈时盖房于李军孝院,其从老院迁出时间当为更早,最晚于来村第四代有字辈迁出。
三门居胡新士院落。学字辈有4人,为亲弟兄。就此而论,三门最早于文字辈迁出。
四学字辈中,一名不详,子曰鹏武,小名阳阳,阳阳生三女分曰串蕊、香串、红娃,一子曰新士;一学名亦不详,无后;一名学贞,为驮货客,生子英武,小名叫牛犊;一曰学亭,生子三,大鸾,小鸾,另一子亡故。大鸾生女胡圆,小鸾有子。
三门文字辈为演员,人称胡丸子。香串后亦演戏,成知名国家一级演员。
四门居胡新志院落,学字辈有5人,一名不详,生子曰继武,继武有子分曰军强、新强;一名学群,生子曰克武,克武有子曰马娃;一曰学恩,小名叫文生,入赘汤峪尖角;一名不详,二子分曰来汉、武汉,二人异母。武汉子曰军时,来汉被孙坡人抱养;一名不详,子曰稳汉,孙曰新志。
五门居胡普选院落。学字辈7人,武字辈5支。学字辈六人存名,分曰学润、学源、学斌、学谦、学让、学识(zhi)。七人中,四人后人不能确认。故从武字辈分述如下:胡俊武,小名民娃,生子分曰选锋、小川;胡公武,人称公娃,生子从选、红涛;胡志武(又名志厚),父曰学谦,子曰军正,女曰军英;胡勤武,系学让与其兄两弟兄报养,生子曰普选;胡养缠和胡养江,父曰学识(zhi),养缠子曰可为,养江有两女,养江为武字辈最小者。
另有胡西凤,学字辈。嫁与本村四组杨姓,生子杨维汉。
五门祖上开杂货铺,家富有。
从胡家老五门居住院落的方位看,从南到北,分别是二门、五门、长门、四门、三门。因为五门祖上有铺面,最富有,往北紧靠老院。而三门学字辈四人为亲弟兄,搬迁时间应最晚而居于最南。因此其他四门的搬迁顺序是先北后南,先后搬出。五门富有,先搬于老院落以北,二门次之,再北,一直扩张到和苟姓接界。四门和三门再分别搬至老院落南方。从学字辈人数看,五门可以排列如下:长门、五门、二门、四门、三门,亦同院落排序相同,足证上述结论。
之所以这样迁居,是因为从东崖和西边皇甫路的距离看,北宽南窄。从宅院布局看,长门,五门和二门的大房靠路,院内才是厦房。四、三门大房靠崖,东边路边是厦房,即是证明。
更重要的,从地势看,南高北低,宅基地面低于南坡,易受南坡雨时洪水影响。向北迁居,离南坡较远,不受洪水危害。
胡姓流迁大致如此。
三、趣闻秩事
我对东村胡姓,亲身经验并不多。胡沛武多年任大队干部,文革前后担任过支部书记,文革中一度担任副书记,胡续堂同先父交好,多年担任大队会计,但村干部同作为学生娃的我来说,并无交集。和续堂叔多次路上见面说话,他声音宏亮,吞吐清晰,颇为客气,印象亦惟此而已。
胡姓中有小学同学胡永锋、胡军士、胡军强、胡华君。永锋从小学开始,学习一直不错,后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原西安师范学校工作,见面机会就稀少了。军时个头不大,嘴巴较大,人称"绵鱼嘴",人也忠厚,小学后似乎再也没见过面。军强个子较高,人很和善,直到现在还能想起他笑起来的样子,我们一直上到了初中。胡华君学习很聪明,后来因为父亲患病,被迫辍学,非常可惜,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面。
胡志选,曾在小学担任过民办教师。一年级时,给我们带过数学。胡老师待我们非常和善,学生犯了错,仅仅批评了事,从来不动手责打。胡老师以后从学校回家,在后院的二阶台地上,养过兔子。初中专时,一次去拜访胡老师,胡老师热情接待,故印象颇深。后来他在西安打扫卫生,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最近几年,他回乡退养,来往多了一些。胡志选、惠立农和施养民是我小学印象最深的三位老师。他在学校的情况,我写入《我的老师们》。他和兄弟胡红选之兄弟情,我曾介绍于《家乡的兄弟柿子树》。
下面我要介绍的,是我听闻的东村胡姓的奇人异事。
长门中胡学涛,胡培武之父,人称胡十二。胡十二高约有1.73米,瘦瘦的,显得很高,双眼发亮,擅长功夫。
胡十二经常在场里用碌碡练功,弯腰弓身,碌碡一翻一个跟头……或者提气将两碌碡用手分别沿腿上抄,直至夹于腋下,一气呵成。或者将马勺置于缸中水上,五指张开,将马勺轻轻吸起……
胡十二年轻时,一次赴东岸子(八里原以东)看戏,人潮拥挤,与一妇女贴在一起,当地人误以为调戏妇女,怒而追打不休。胡十二不得已,被追进一家院内,欲关门不得,见一根丈二木椽,遂抄于手中,轮得呼呼生风。群汉不得入,十二不得出,二下两持。胡十二遂抓起椽之一端,像撑杆跳一般,从院墙呼地跳出,扬长而去,群汉反应不及,目瞪口呆……
胡十二虽练武,但举止并不张狂,反之颇似文人。据岳崇民老先生回忆,一次他们几个小孩到“佛堂”窑里(亦称居士窑,当时大队部在佛堂)去玩,恰遇胡十二。胡十二待孩子们甚为和善,侃侃而谈,讲了不少事情。其中之一就是猜迷,“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想,便是瞎(ha)秀才”。小学生们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猜不出结果,胡十二"嘿嘿一笑,告诉大家答案:“束”!
正因为如此,胡十二非常有吸引力和领导力。保长胡占魁亡故后,其妻人称黄大姐者不顾族中强烈反对甚至拷打(旧时夫权很重),执意嫁给胡十二作小。真武庙1950年最后一次取水,史家寨村作为七村八社中的"搭拉社",其组织者便是胡十二。
直到老了,胡十二身体也很好,合作化以后,还给集体上粪。
长门又有胡胜武,胡华君之祖,亦善功夫,尤长于轻功。吹箫气短,貌视拔不上气,却能飞檐走壁,老式土板墙一拍即上。
胜武尤盛名于石门巨庆一带。渠庆有老汉姓石,与胜武有交,二人相约赴焦岱集,石姓老汉在门前等候。该日,老汉在门前吃包谷粥,该人常戴眼镜以护之。胜武轻脚从其前掠过,与其换眼镜而去,而其人不觉。因等不及,老汉赴集,估计集上而见,及鬼神岔,胜武赴集已回,大呼曰:何不还我眼镜!其人尚不悟,闻之惊奇不已,问之方知。
村人打牌,胜武过其门,村人唤曰:他叔,能取西安南门某家包子否?胜武曰:此事何难,少待片刻。倾之取包子而回,而笼布尚热。
胡家五门有杂货铺,其主人名不详,胜武称其二爸,一日手拮,问其人要钱而不得,胜武遂去。其人后觉抽屉里钱去,问胜武,胜武曰:汝不谓无钱乎?
取物而人不觉,神技乎?
胜武子曰春后,亦从其父练功。后于集体从事电工,能将钟表同广播连按起来,准时开播,又能自制电磨碾滚……
长门又有胡善武,人称善娃,传其善能驱鬼,坐其轿而夜游。晚间与妻同卧,妻醒后不见,而门窗俱栓。一觉醒来,见其卧于身旁,不知其何时而返,而门窗闭合依旧……
一日晚,善娃复驱鬼夜游,因计时不准,未及目的地,天欲明,鸡叫,鬼惧,不管高低,抛轿于野外,善娃跌而伤腿……
三门胡丸子,善于化妆。欲上演,人皆化妆,而丸子不动如故。及上台近矣,丸子执笔,双手三涂两抹,即完备矣……
胡姓人家后有迁于四组者,亦多趣闻。
胡生勤面丑音妙,好演旦角,人称"隔墙翠",其趣闻见吾撰写之《戏在史家寨》。
又有胡敬武,人称才娃,经师也。人传其念经至深夜,经完而时未至,遂含糊其词,曰:一个老鼠上楼了,下楼了,跌到楼下摔(dan)死了。又有传其餐前念经曰:阿弥陀,阿弥陀,担担蒸馍朝上挪……故事讲到这里,余忍俊不禁,哄然大笑,村人何其编排才娃至此也?遂一直记至现在……
(资料提供者有胡永续、胡志选、胡红选、岳崇民、岳买柯、兰新忍、胡伟让等人,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