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彩留芳”展现海珠非遗魅力
图文:罗宙纶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024年3月1日,由广州市海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艺彩留芳》第三届海珠区民间手工艺、书画暨海珠区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学生成果展在海珠区文化馆(宝岗大道南北广场三楼)开幕。





有130多件作品参展,其中约70件是民间文艺家们的作品,50多件是来自传承基地10所中小学的作品,10多件是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

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张永良、广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处处长何菲、海珠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丘伊莉、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荣誉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民辉,海珠区教育局、海珠区文联、海珠区文化馆馆长陈宇华、海珠区非遗保护中心叶苏红、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艺明等有关单位的领导、省市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书画家、工艺美术家、及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这位小朋友是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在非遗传承人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非遗宫灯《欢庆元宵》瞧,她的反应比大人快!

步入展馆,第一时间映入眼帘的是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刘小玲为成果展撰写的前言:徜徉在第三届“艺彩留芳”海珠区民间手工艺、书画暨海珠区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学生成果展,仿佛走在一条奋进的大道。你可以看到兰桂堂里不灭的灯光;看到榄雕纹理隐藏的追求;看到指掌下万里河山的壮丽;看到小小蛋雕里的生命之光;看到中华图腾的奥秘;看到剪刀灵巧剪出的吉祥和飞针走线绣出的美好生活……看不尽民间艺术的繁华似锦,更深刻感受到艺术家们勇于创新的激情在澎湃。

从第二届“艺彩留芳”到第三届“艺彩留芳”时隔三年。这三年来,虽然受疫情所困,但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重担从未卸下,线上线下的非遗项目进校园课堂从没有间断,授课场次超过1000次。在各个传承基地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协会传承人老师的指导下,一批民间工艺的新苗在茁壮成长。在他们的展品里,虽然还有点稚拙,但我们看到了创新,看到了突破,看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赵艺明对着凝聚手艺人心血的展品不禁感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民辉表示:“这次展览既展现了海珠区非遗的文化底蕴,也为大众了解非遗提供了平台,让大众感受到非遗传承创新的魅力与意义。”





据了解,本次展览至本月10日,在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组织民间文艺家举办非遗讲座、醒狮表演、广彩、宫灯、剪纸工艺等体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