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心急“马”不快
车子 时 时 坏
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知是那位大师总结的,太到位了……柳军军今天的情况,就是如此……人急得嗓子眼儿冒汗,自行车就是不争气……这不,它又一次掉了链子……。
提起这辆铃声不响,全身都响的旧自行车,哪可是有一长串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一
在哪个年代,购一辆自行车,比现在购一辆汽车的难度都大……作者清楚记忆,全队四五十户人家,只有三辆自行车。一辆是军军干老程书记家的;一辆是军军二姨夫孙成禄家的;第三辆是本队会计张树森家的……为啥这么少?是农户不想买吗?不是,理由有两条,一是经济条件不弃许,二是凭票购买,有钱也弄不到指标,就卡在那张稀罕的“票”上了。军军家的那辆自行车,是老爸给东风农场的场长,一位转业的营职军官家里做木活,营长付给柳木匠的工时费……。就连这辆旧车,分家时老爸也没给大子儿军军,留在他们的老家了……。
二
军军报了“独生子女”后,奖了一辆自行“票”,其实就是一个指标,176元的“飞鸽”牌加重自行车,得用户全价购买……军军一家人凑来凑去,只凑了个零头。一百元是军军向大姐夫贺建国借的……新车是买回来了,可大姐夫不要那借出的一百元钱了,要用姑父当队长时购买的旧自行车换军军的新车……军军有口难辩,这不,这辆五十年代的旧车,就落在柳军军手中了……。
三
掉的链子按了一次又一次……车到“破城子”那段路面时,前胎又没气了……祸不单行变成了现实……好在刘喜基姨夫的家就在“破城子”附近,军军立马决定先到刘家姨夫家去打气,修车……军军推着自行车,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刘家门口。
“三姨,在家吗?”
“噢,柳军军,来了。快进门,我刚从地上回来,准备给你姨夫做午饭呢……。”
“您忙您的,我修一下自行车,打个气”。
柳军军说。
“你算找对人家了,你姨夫这个人,当个民办教师,闲不住,给学生娃娃修自行车不说,村民们的修理活也搅上了”。她搬出了姨夫的工具箱……柳军军检查了一下,掉链了是内侧拉拉子的锣帽掉了,他在工具箱中找到了适用的锣帽,上紧了拉拉子……查看了气肠子,原来是气肠子老化后,破了,小毛病,他在姨夫的工具箱中,找到了气肠子,剪了一小节,重新装在气针上,打上气,就算把旧车修好了。
“(看过《敦煌赤子》上卷的读者都熟知,军军的大舅妈叫习香珍,三姨叫习香兰,亲姊妹,也是习明花的姑姑,两头亲……。”这是题外话——作者注)
四
柳军军修好自行车,匆匆向三姨告别,立马翻上自行车,匆匆向找茂枝的下一个目的地飞赶……!
作者简历:
刘志军,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曰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