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建国高薪特聘
军军一 一回绝
寻找突然离家出走的茂枝,柳军军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携带那么多现金出门,女娃也一定会选择多种方案……据柳军军仔细分析,女儿绝不会选择在车站落脚……离开敦煌,无非三条路,东去瓜州、西南肃北、阿克塞;往北柳园。最大可能是上柳园。步行出门,总要有歇脚点。何建国姐夫一家就住在东沙门一队,不管咋说,女儿应在大姑家落脚……走东沙门应该是最佳选择。柳军军就是往东沙门这一站骑车去的……。
一
本来十二三公里的路程,那辆光出麻烦的自行车,柳军军竞用了近两个小时,这才赶到姐夫家中。
军军退伍快二十年了,姐夫家去过多少回也记不清了……。记住了一次是他订婚后从黄渠返回时,他连人和自行车掉进一个闸口,全身湿透了。他推车到姐夫家,穿了一身姐夫的衣服而返回……一次是结婚前请客,来过姐夫家。这两次记忆最清楚,还有多少次,也没啥记忆了……。姐夫家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四个字来形容!
姐夫由生产队的队长一路荣升,现任转渠口公社企业公司副经理兼元明粉厂厂长职务;姐姐在公社承包了一个临街门面的门市部,经营农副产品和曰用百货……军军在门市部看到了姐姐、姐夫两人。
“他舅,过来了。近来在哪儿就职?修造厂那么好的单位,咋说不干就不干了?”
姐夫见到军军,不等军军开口,直接了当就问上了。
“建华厂长被抓了,怎么干?只能无奈离厂……”。
“你姐常说,你在部队是当干部的料,为啥说退就退伍了?
”。
军军心里清楚,当年关副政委找自己谈话时,只要他不表态,找宋团长或黄营长,一定会真像大白,留队一事,那是板上钉丁的事……!
“那时人年轻,……想家了,就自己放弃了吗?”
军军就这样应咐着……。
“听你姐说,你进郭家堡的元明粉厂后,还把原来硫化碱厂的七千吨购煤指标转给了元明粉厂,有这事吧?”
“确有其事!那是让人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你把那个指标转到我厂,一万吨煤我都要……每吨我给你提十元钱的劳务费,办成了就是十万元钱,你干不干?”
“姐夫,这活我不能干,也拿不下来……煤是国家计划内产品。这些指标,我和张全有副厂长,两跑省煤碳厅,三跑哈劳司,行程四十多天才批下来的……”
“老贺,别一见面就谈工作了,……让娃大舅吃饭。”姐姐从套间出来,端出了饭菜,(一盒大米饭,一盒大肉炒白菜粉条子,冬未春初,应是最好的客饭了。)
三人座定之后,军军急忙插了一句话:
“她大姑,我打听一下,我娃茂枝近日到你家来过吗……?”
“娃咋拉?”
姐姐急切的询问。
“说来话长……”。
作者简历:
刘志军,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曰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1330937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