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兰波,男,1971年出生,山东临沂市沂河新区朝阳街道前相庄人,琅琊古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书法师从彭作飚先生,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市优秀青年文化工作者、第四届乡土艺术人才、临沂市工艺美术大师、河东区政协委员、四雁工程人才、沂河新区书协副主席、优秀书法传播者,现任临沂晋墨坊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水韵琅琊 情寄墨乡
文房四宝,是书画艺术创作的四大基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与艺术魅力。墨,作为中国传统文房用料,书写绘画的颜料,其工艺和质量对书画作品有直接的影响,古语 “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法之一大关键矣。”在书圣故里临沂,也有一种墨品,借鉴徽墨等名墨制作工艺,取材琅琊蒙山沂水风物,经过百年传承,制墨技法延续至今,并不断推陈出新,展示艺术产业生机与活力,它就是临沂晋墨坊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推出的——琅琊古墨。琅琊古墨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琅琊文化仅存的部分活化石之一。沂河新区朝阳街道(原河东区重沟公社)前相庄村张家琅琊古墨制墨技艺传到今天,一直保持着古法技艺。张兰波作为第七代传承人,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受到祖传制墨技艺的熏陶,他幼年时代对制墨工艺心存懵懂之时,每年春节看到爷爷给乡亲们写春联的场景都会兴奋不已,异常兴奋的靠上前去帮忙磨墨,积极跟着大人贴春联,经常弄得两只小手沾满墨汁。在年味里伴着墨香,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再长大一些,他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了制墨,他当时的制法很简单,就是取一些锅底灰,然后用一些胶、加水像熬粥一样就做成了墨,虽然不如大人们做得快做得好,但他知道做墨是他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技艺,一定要传承下来。

2010年,张兰波注册了临沂晋墨坊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在传承祖传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祖传工艺与现代技术,通过改变胶与水、墨的不同配比,以及选料的严格。相继开发出琅琊古墨衍生品如云中燕系列(墨锭、朱砂墨块、云中燕油烟松烟、宿墨、快干墨、国画彩墨十二色)、北太墨汁系列(北太练习、北太植物胶、北太桐油烟、北太金银朱白墨液)、永昌金墨高端墨汁系列(浓墨液、金银朱白墨液)、沂州古墨墨汁系列(松烟、桐油烟)、晋墨坊炭液等50多种产品。其中,墨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成为墨汁行业的知名品牌,产品远销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每年的产值在两千万左右。
二、寻根技艺 创承精粹
光绪年间,临沂河东张清平自幼好读书,酷爱书法。最初,张清平为了自己写字方便,一次次的试验,让他对制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做起了制墨。他开始走出家乡,寻访制墨名家学艺。后游学并学习了徽州制墨技艺,回乡之后创办了自己的制墨作坊,也就是晋墨坊前身。宋人晁贯之《墨经》记载:“沂州龟山、蒙山皆产松之所,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唯上上。”张家祖上采龟蒙山之古松制松烟墨、又集桐油、猪油为原材料制造油烟墨、深得地方文人喜爱,因地处琅琊临沂,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故乡,所以命名为“晋墨”,产品相继畅销于鲁南苏北一带。琅琊古墨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张兰波讲述,琅琊古墨制作技艺传承谱系目前已发展到八代。第一代源自祖上张清平(1845年出生),于光绪晚清1879年始创琅琊古墨制作技艺。
张清平自幼酷爱书法,制作了琅琊古墨和晋墨松烟、油烟墨块,因地处琅琊临沂,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故乡,所以命名为“晋墨”,作坊名为晋墨坊。其后张家制墨代代师承,一直延续下来。第二代张栋师从张清平,从小耳濡目染制墨技艺,生产墨块并把墨块销往鲁南苏北一带;第三代张克俭沿袭并传承了第二代制墨技艺;第四代张西珏(1904年出生)结合本地原材料,开发出沂州古墨墨块,采用桐油、花生油、大豆油的不同配比,烧制取烟,用过滤筛,筛选出最细腻的烟灰,其制作的沂州古墨具有“一点如漆”的美誉。第五代张文景(1932年出生),师傅张西珏在沿袭原有的制墨基础上,将墨块规格更多元化如壹两、贰两、八两;第六代张凤明(1952年出生)开发了银雀山竹简墨块,外形有特点,墨香四溢。到第七代传人张兰波,他一边传承祖辈制墨工艺,一边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沈括的《梦溪笔谈》等古籍中学习古墨选材、练烟、提取、合料、成型等技艺进行融会贯通,研发创新,先后开发出了墨膏、云中燕黑墨块、朱砂墨块等名品。其中,墨膏2012年获得了发明专利证书。到第八代传承人张恒,继承了师傅张兰波的制墨技艺精华,擅长创新和设计,为晋墨坊琅琊古墨与时俱进发展注入了生机。

三、发扬光大 墨香九州
张兰波根据当代书写特点,结合古法与现代工艺,先后开发出云中燕珍品浓墨、沂州古墨、北太练习墨、北太植物胶墨、炭液等30多种产品,还开发了沂州古笔、沂州古纸、羲之爱鹅等文创产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其中“羲之爱鹅”文创产品就是张兰波根据书圣王羲之爱鹅养鹅故事得到启发,王羲之从鹅的形体特色和戏水动作创作出兰亭序二十一不同“之”字。这让喜欢书法并有着很高书法功底的张兰墨心有灵犀,触类旁通,他研创的“羲之爱鹅”文创产品礼盒是一款文房四宝集达成者,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为设计背景,每款礼盒配有沂州古笔、沂州古墨墨汁墨块、沂州古纸、羲之爱鹅圆砚,体现了王羲之喜爱鹅的历史典故。
《羲之爱鹅文房》创意礼盒荣获中国文房四宝协会2020首届文房用品设计创新大赛“新意奖”和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大赛铜奖 ;2021年,琅琊古墨制作技艺被山东省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太墨汁品牌被评为“国之宝——中国文房四宝品牌产品。企业被评为“山东省文化用品行业十佳品牌”、“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首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特约企业”、“山东手造优选100单位”、“山东手造产自临沂重点企业”、“临沂老字号”、“临沂市非遗研学旅游基地”、“临沂市非遗工坊”、“最受欢迎的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等。

在制墨技艺里深耕,张兰波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证书,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获“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成功不忘桑梓,致富不忘乡邻。近年来,晋墨坊连续15年参加全国文房用品博览会,参加省、市非遗活动及文化博览会100余场次,荣获文房用品设计创新大赛新意奖等奖项10多项,多次被评为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演奖。同时,先后带动扶贫就业126人,帮扶贫困学生1000多人,连续9年开展“爱心公益送墨”活动,受益师生共112万人。

为传承古墨文化,弘扬书法文化,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关注和传承,张兰波张兰波先后培养了张恒、张刚、张志涛、庞海燕、朱文玉 、王雪等 10 多位年轻的徒弟,采用传统的授徒方式进行言传身教,并带领他们参加技艺交流培训活动,多次参加北京、上海文房四宝博览会和济南文博会等非遗文化展会,将非遗琅琊古墨等产品推广出去。
“最是书韵能致远,唯有墨香传千秋”。2023年10月,张兰波被评选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张兰波的带领下,琅琊古墨文创团队正如春笋破土,生机勃发,葳蕤苍劲,墨香九州!2023年11月,琅琊古墨非遗工坊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乡村振兴局评为 山东省省级非遗工坊 。
《琅琊古墨》
作者/王征(原创)
羲之故里沂州府,
天降书童张清平。
书香世家创伟业,
琅琊古郡传美名。
天资聪颖好研学,
勤学苦练制好墨。
昔日王谢堂前燕,
遍入寻常百家家。
遍寻古迹求良策,
游学九州奇艺得。
守旧创新细琢磨,
初心不改制新墨。
采龟蒙古松为料,
融百家民俗精华。
钻缭绕烟灰古法,
制新墨面世琅琊。
魏晋风骨得榜样,
落户琅琊晋墨坊。
书香门第终有就,
一世英名万世扬。
空灵通透足下守,
着色润染绘旧楼。
多意琼烟缭绕起,
亦浓亦淡写新州。
国运民意平铺叙,
荟萃文史皆了然。
风土田园缩影绘,
水墨写意汇诗篇。
书圣二王笑颜展,
洗砚池畔春色淡。
造笔蒙恬得继传,
晋墨坊里美名担。
百年基业夯实底,
世代传承保实技。
最是墨香能致远,
丹心一片付旖旎。
衷心祝愿琅琊古墨,如春笋破土,生机勃发,葳蕤rui苍劲,墨香润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