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佳慧见黄嘉明顿了顿正在沉思,便接着说:“下淹湖又名西崦湖,湖呈元宝状,远观如馄饨蒌。它西连铜坑港,接纳烟波浩瀚的太湖,四面环山,虎山,塔山,卧龙山,邓尉山等峰峦错落湖边。这里山环山,水抱水,绿水青山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山水画卷。西崦湖湖水清澈洁净,微风敛远,水波荡漾,恰似嵌在群山之中的一面镜子。”离开虎山,众游客徒步走了一程,再次登上大巴,钱佳慧再次点了下人数,对司机说:“人都到齐了,开车吧。”汽车驶离了光福古镇沿着福太公路一路朝西,不一会儿便进入邓尉山区,但见铜井山岭上重岭,峰外有峰,逶迤绵亘,苍苍莽莽,气势磅礴。经导游指引,大巴停靠在潭东村的一块停车场上,黄嘉明首先下车,待众游客全数下车,钱佳慧便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光福镇西的潭山脚下,下面我将带大家登上潭山,这个景点就是大家熟知的石嵝庵,这是一座古庙,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查证,现在的建筑乃民国所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好,下面请大家跟紧了,随我一起上山。”
众人随后跟随她沿着一条石板铺就的小路缓缓朝山上走去。但见山坡上,竹木扶疏,微风吹过绿叶,沙沙作响,其情清以和,其境幽以静,一派淡泊宁和。进了山门,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竹林,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口古井名曰龙泉,旁边供奉着一尊地藏菩萨,沿着石阶再往上走便是古庙石嵝精舍。据吴县志记载:清初无声禅师居此,庵有屋十余间,还有龙泉,留余泉诸胜。清状元陆润庠曾题额“石嵝古刹”。潭山濒临太湖,青山翠竹,景色秀丽。石嵝庵因山而筑,藏而不露。庵东有一棵明代木香,高达三丈有余,花开时有如绿叶丛中挂满银屑,微风轻拂,香气阵阵,沁人肺腑。
明代万峰和尚堆砌的万峰台,屹立在石嵝山崖。游客们登台远眺, 太湖景色尽收眼底。庙里供奉着弥勒佛,如来佛,观音菩萨,济公活佛等众佛像。
古庙掩隐在竹林深处,众人离开寺院来到万峰台,登高眺望,但见东南两侧满坡松树,松竹遍布满地,空气里依然飘送着淡淡的松香,微风依然在树梢低吟,天际依然飘着白云。相传,石嵝庵最初为尼姑庵,抗战爆发后由于新四军游击队经常留宿,因此遭日伪清剿,之后便成了一座空庙。直至解放后,一位叫脱尘的和尚在此隐居,听说他曾是国民党的团长,文革期间遭到红卫兵的搜捕。脱尘和尚去世后,先后有两位出家人在此修行,现为慧深法师隐居。听说由于风水及地理环境的因素,石嵝庵一直香火不旺。但此处却是出家人最好的隐居之处,清静优雅,特别是龙泉之水甘甜醇香,若泡上新茶,绝对是美不胜收,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朱钧贤,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一个女人三个帮》《太湖英雄传》长篇小说,发表《决战太湖滩》《爱的波涛》《苏州人在香港》等网络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