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散文·我和《西安铁道》报50年的缘分
作者: 刘玉伟
近日,我再一次给《西安铁道报》投稿,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我是阎良工务段的退休职工,1970年8月由下乡知青成为三原工务段的职工后,在工务段整整干了40年。
我仔细算了算,1974年4月13日,我的第一篇稿件在《西安铁道报》(当时叫《西铁工人》报)上发表,到现在也快50年了。我从二十三、四岁的小伙,到快七十四岁的老人,我和《西安铁道报》50年的缘分从来都没有断过。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西安铁道报》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提干入党,从工区的养路工成了工务段的机关干部。1974年4月,当我的那篇稿件在报上发表后,那年的7月9日,我就参加了西安铁路分局通讯员学习班,我在学习班待了八个多月,先后认识了彭建华、樊长安、吴钧、石玉国、张泰山、闫文教、曾祥志、胡子贵、容嵩等局报社的老师,在他们和学习班领导的帮助下,我采写的稿件有二十五六篇除了在铁路报纸上发表外,也在省、市的报纸和广播电台上发表,有好几篇都被刊发在头版头条。
1975年3月,我从学习班回到单位后,依然和报社的人经常联系,我不论是在工务段通讯组,还是在工区班组,我写得稿件也经常在报上发表。1977年我写得长篇通讯《七千多个日日夜夜——记三原工务段铜川中间道口安全生产的事迹》,6月22日在《西铁工人》报上发表后,陕西和西安人民广播电台在《对工人广播》节目里也连续播报了三天。
1979年7月10日出版的第七期《陕西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小说《赛》,我的另一篇小说《两家人》,1979年11月24日在《西铁工人》报上发表,几乎占了三分之二的版面。1983年10月三原县文化馆编辑出版《无名花》一书,就收录了我的三篇小说,除了《赛》和《两家人》外,另外一篇也是发表在1980年8月2日《西安铁道报》上的小说《轨检车到来之前》。
1984年2月,我又被分局宣传部抽到西安,和西安客运段的席非(他后来成了局报社的记者)到西安西站采访,准备写一个长篇的报告文学,这篇稿件是铁路局《五彩石》杂志社约的稿件。稿件写好后,因为种种原因,就没能在杂志上发表。
我感谢《西安铁道报》,就因为我经常在报上发表稿件,就引起了段领导的重视,他们知道了我,1984年6月,我被调到新张线上的相桥线路领工区当计工员。我10月份入党后,1985年1月,我又调到段党委办公室任宣传干事。
段党委副书记吴永昌也喜欢写作,他在阎良线路领工区任党支部书记时,就把我从铜川的柏庙沟工区,调到了阎良线路领工区管辖内的大程专用线工区,他说这个工区空房子多,又比较安静,很适合我学习和写作。我在大程专用线工区时,和他合作写的稿件也多次在报上发表。
我到段党委办公室后,吴书记就对我说,党委宣传干事的位子就是给我留的。我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我除了在各个报刊上发表新闻和文学稿件外,我主管的党委宣传工作,在分局宣传干部季度考核中都名列前茅。1985年6月10日,我出席了西安铁路分局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也成为文协的第一批会员。

我感恩《西安铁道报》,1992年11月12日《西安铁道报》(当时叫《西铁信息》报)上发表了我写得文章《谢谢你,我的良师益友》,那是《西安铁道报》(《西铁信息》报)出刊300期的喜庆日子里,我写给报社的心里话。因为,1989年,我从机关被调到基层领工区当记工员时,报社的周冠平、陈文章、张泰山、吴钧等老师就多次同我们段领导通话,希望能把我放在更能发挥我写作特长的岗位上。
我虽说是事后才知道这件的,但我依然感动的是痛哭流涕。1991年4月初,我又调回段机关,在行政办公室主管全段的信息和通讯报道工作。1991年11月17日,我写的新闻稿件《三原工务段领导情系职工不等不靠/想方设法解决职工住房难》在《西铁信息》报上发表后,还获得“韩机杯新闻竞赛”一等奖。1992年3月14日,我被《陕西工人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我2000年内退,2010年正式退休后,我似乎远离了铁路组织,再也看不到我喜爱的《西安铁道报》了。我2002年住到大明宫铁路小区后,有时会在路上或是垃圾桶里看到有人丢弃的《西安铁道报》,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拿回家里反反复复地看个没完。
2010年2月15日,我们有了外孙女后,我们老两口日常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好外孙女。我不会用邮箱,虽说还在断断续续地写作,却没有给任何报刊发过。2003年3月11日《华商报》百姓副刊上发表我写的诗歌《你我相伴直到永远》,也是我把稿件直接送到报社的。
2018年4月,我开始在手机上给各个网络平台发送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稿件,已经有超过2000多篇(首)的各类文学稿件,分别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发表。我也先后成了《情感文学》、《作家前线》、《作家摇篮》等平台的签约作家,也成了中国诗歌报的会员、中国爱情诗刊的在线诗人。
2018年9月26日,我参加路局退休职工诗歌朗诵会时,见到了原报社的樊长安老师,经他介绍成了局老年诗词研究会的会员,在研究会里又见到了原报社的总编周冠平老师。我在那几年里,除了参加研究会的学习和活动外,还参于了几期《西铁老年诗词》的编辑工作。
我感谢《西安铁道报》,在这五十多年里,是她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动力,是她让我的写作水平,有了不断地提高和进步。我2020年12月加入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2021年12月加入西安市作家协会。我写得随笔《我的入党经历》在未央区作协的《文心》杂志上发表后,在省总工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中获得三等奖。我在成为未央区政协文史资料特邀研究员后,我写得调研文章《百年古村落,旧貌换新颜》,获得“锦绣未央.未央城中村的华美蝶变”文史资料专辑征文稿的三等奖。
我感谢《西安铁道报》!我更爱《西安铁道报》!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心里有很多话要向她表达,也许这一首我也喜欢唱得歌曲,最能表达我感激的心情。“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永远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
刘玉伟,2024年3月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备注:我把这篇稿件发给《西安铁道》报的编辑赵胜利后,经他整理后,用了半个版面,以《一张报,半生缘》图文并茂的形势,发表在2024年3月12日出版的《西安铁道》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