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奋斗的足迹
文/黄振涛
武功县职业教育中心前身,是当年的陕西省武功师范学校。
1981年9月~1983年年7月,作为第一批民教学员,我们在此度过了一段艰辛而快乐的时光。
去年年底前,眉县籍同学程姐对我曾说,一直想来此看看,追寻当年奋斗的足迹,约几位同学,坐在当年的座位上,拍张照片,留作永远的纪念珍藏在岁月的记忆深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惟有高情商之人,才有这般思维与境界。武功师范从1977年恢复办学,至1997年乔迁并入咸阳教育学院,为国家培养了8400余名小学初中教师,特别是从1981年起,连续6年招收民办教师学员,为培养合格师资队伍,缓解师资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年的莘莘学子天各一方了。我的同桌、扶风籍同学昝炜从外地来到武功。傍晚时分,我们步行至武功职教中心门前,拨通魏校长电话后,由培训中心主任杨光军陪伴,漫步于校园处,看到教室灯火通明,感慨万千。
我们在当年教室、操场、食堂、宿舍、图书室处驻足,当年生活学习的场景历历在目,一群怀有抱有远大抱负的有志者历经艰辛,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在前进道路上奋力奔跑着。
杨光军主任为我们精心拍照,将幸福的时刻留作永恒。
武功师范,是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在学校大门处,我的思绪再次翻腾。毕业时,我们欢送相拥,难舍难分,几度哽咽,有的同学喜泪纵横。从这所学校大门走出的上万名学生,为陕西宝鸡、咸阳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不少人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领军人物,转入其他部门的,不少人出类拔萃。
武功师范招录第一届民办教师学员,我们是八一级一班的,全班40人,年龄最大的是1954年人,最小的是1961年人,相差7、8岁,入学时我23岁,有二分之一的结婚且子女4、5岁了。我们同学现已全部退休了,还有个别人仍在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着。
今早上8点送走昝炜离开不久,在阳光幼儿园附近,偶遇十多年未曾谋面的武功师范同班同学吕克文,满腔热情的话语说不完,互加了微信。
别了,我的母校!期愿武功职教中心全体师生再接再厉、奋发图强。
(2024年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