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滟江湖绕春意,林深草径踏葳蕤 108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韶峰暮壑燕低飞
丹阙璇霄凝翠微
波滟江湖绕春意
林深草径踏葳蕤
浮光掠影未靡颓
荣辱何惊任盈亏
念念悬悬今晓落
红尘沧浪梦之谁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源,以功名利禄田舍为节末,文以载道承理,化教天下民心,然诫之谆谆,闻之藐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命境界的差异其实就是我们预虑远近与价值追求的不同。有人说“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也有人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有人见贤思齐,有人助纣为虐,有人奉献仁爱,有人索取财富,生命的数量与生命的质量哪个更重要?如果将人生意义仅仅定位于拥有物质的数量上并以“守财奴”的身份为此奋斗终生,自认为风光无限而实为“可怜悯者”!真正懂得生命道理的人,他们不再追求生命的完美与圆满,而是安于生命的和谐自足与互利共荣,这也许就是宇宙命运同体浑然难分的道理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往往重视外来和尚的传经布道,而忽视近在咫尺的的修为圣贤,然而我们发现生命成长中的确“山外有山,楼外有楼“。高山为谷,深谷为陵,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从而构成自然风景的境界层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自然之道与文人之道表象有异,其内理则殊途同归,有人若问生命境界有几重?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畜生级、小人级、凡夫级、君子级、贤者级、圣人级。当今之世,很多人道貌岸然,却畜牲不如畜生弱肉强食,小人自利自私,凡夫随波逐流,君子彬彬有礼,贤人知书达理,圣人悟道通宇。也许芸芸众生皆可从中找到自己的境界,境界之高低惟有自己独品其中之味道!但小人往往以己之狭心度君子之华腹,他们不能真正透观人生境界者,皆是因为被尘俗欲弊所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太极阴阳不是纯阳而生纯阴而长,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宇宙没有直线,生命没有圆满,芸芸众生最终不过两种走向即物欲之求与精神之求,如果将物质作为手段来完成精神的修炼与升华,这将是完美无憾的最佳人生过程,“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而徇道终身,矢志不渝者,亦是凤毛麟角矣。

潏波流似萍,飏尘自飘零 1090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潏潏流波漾似萍
飏尘沧海自飘零
空天长慨付云魄
网海起缘揽众星
炉香卮酒万家红
金宵一梦几君同
夜静更阑江月望
诗赋翰林烛更明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夭夭艳态,华华其芳,弱柳千条,草木苏葳,宇宙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就是交给万物万类“白鹭青天上,万类竞自由”的独立运行时空,但这种天高云淡任鸟飞的自由状态必须依道而行,欣欣共荣。人道效法天道,人文效法天文,人类社会应该道法自然,自由自在但必须囿于法律道德的约束范围之内。天道无亲,与善并踵,天道意志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以人类自由不能违道逆理无法无天!自由是行为合道而社会井然有序,自由是思想端正而灵魂解脱有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草树木,春苏秋杀,日月流逝,来去匆匆。偶然间与一位网络访友谈及自由,听其对自由的解读,倒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叹。岁至今代人们言及自由时,大多人从身体纵横天下云游四方入手自夸而谈人身之自由,我总默然,其实真正的自由不是躯壳在尘寰世界中辗转无缚,而是灵魂自由,而是意志自由,而是心境自由,因为精神桎梏才是生命难以觉醒的最大牢笼!行尸走肉才是束缚人生最大的悲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很多人放弃精神修养而沉迷物欲横流的世界,物质世界即使桃红柳绿五彩缤纷,但繁华落尽所取所用也毕竟有限,因而随风逐浪波波相因以困。为了房子沦为房奴,为了车子成了车奴,为了缘分成了情奴,为了财富沦为财奴。记得一部电视剧《蜗居》里描述的就是将青春人生困在房巢的故事,一部剧情将当代人生的多少困惑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无所事事而又虚无缥缈源于精神匮乏而非物质不足,为什么社会越富有而精神越倍感困顿?为什么人类越文明而人心越难满足?为什么物质越丰饶而情缘越脆弱?为什么社会越发展而诚信越危机?也许人之可怜之处并非不明为谁活着?可悲之处在于沦为奴隶而自己浑然不知!牺牲一生大好光阴却去作茧自缚,用毕生财力自我构筑所谓的“理想奴国”而作茧自缚困死其中。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物欲横流而是如自由、人权及民主等都以尊严作为实践的社会基础性精神细胞!因为尊严一旦丧失,那么人性亦会丧失!自古社会价值观的普世概念以人类的思想成熟并得到社会认同作为标志,所以古人以修身养性做为立身立命立业之本,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平衡中选择文化正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人类灵魂本来是高贵的,人类尊严本来是天赋的,人类意志本来是自由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类文明脱胎于天地自然,生命的自由离不开天道之囿,自由即由自、由己、由心、由我,正如《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明德”就是知书达理,觉知宇宙奥妙,从而做到内圣外王地不受外事外物外人之支配、迷惑、干扰!草木可以在离原中兴衰在寒暑中枯荣,在天地间豁达无覇进退自如,而作为大自然灵长尤物的我们人类!我们还能象游鱼飞鸟般悠然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时空无限吗?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精神自由已经被欲望笼牢层层锁死,几人还能追求“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的自由境界呢?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