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渝中母城,20多年前经常出没,熟之又熟的国际村,健康路,大田湾体育场,即将被在建中的“重庆中心”,一期摩天大楼替代的两路口,已经被淹没在龙年的春天里。
上午走趟国际村,回望心中的渝中母城,20多年前经常出没,熟之又熟的国际村,健康路,大田湾体育场,在建中的“重庆中心”变了样,变得更漂亮了。
国际村、健康路一带,有一段加盟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友人,在这里驻扎活动留下的足迹。
上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在“二战”烽火中,国民政府首脑南京沦陷,蒋介石迁都重庆,一批友好国家驻华机构随之迁来此地,盟军远东战区军事顾问团设立于此,“国际村”因此而得名。
从国际村公交站旁的人行天桥端头,沿着那段弯弯拐拐的石阶步道拾级而上。
沿路看到,矗立在国际村地段,30多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事业单位修建的住宅楼,全部穿上了新衣。
在这些四五楼、六七楼、八九楼一底的居民住宅楼中,有10多栋是原重庆铁路分局自建的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40~70平米的职工住宅楼,围绕旅客列车服务的三乘一体单位,重庆站,重庆客运段,九龙坡车辆段,重庆铁路公安处,重庆铁路运输法院,重庆铁路运输检察院,分局机关,一两千名干部职工在此居住。
居住在国际村半坡的居民,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睡梦中依稀感觉到,藏在国际村地层深处的1号线地铁列车运行的震动声,像钢琴大师弹奏的美妙弦律,时而在枕头边素绕。
石阶道旁的住宅楼墙头上,揭挂着一幅幅,反法西斯阵营里的国际友人的老照片人文资料,清晰地记载着“二战”烽火中,一批批国际友人在此活动留下的足迹。

国际村石雕堡,无线电台,英国海军俱乐部,美国记者楼旧址等留下的痕迹,至今仍留守在这条爬上国际村山梁的石阶道旁。
爬上国际村山梁,沿着山梁往鹅岭方向攀爬,爬上“鹅岭隧道”山梁上,那就是鹅岭公园旁的印制二厂网红景点,抗战时期,民国政府在这里印制纸钱币,而今成为中外游客经常光顾的打卡点,再过来就是李子坝崖头的浮图关公园。
站在国际村山梁望长江,菜园坝火车站虽然被长江一路身旁的城市高楼遮档,跨越长江一路的国际村人行天桥崖头对岸的融侨半岛,仍清晰可见。
翻过国际村山梁,下到山梁脚下的健康路,健健路旁那幢连为一体的重庆铁路公检法办公大楼,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20多年前经常来重庆铁路运输法院、重庆铁路运输检察院、重庆铁路公安处提取案卷材料,20多年过去,留下的只有重庆铁路公安处的身影,仍静静地矗立在健康路旁,重庆铁路运输法院、重庆铁路运输检察院,已经迁到两江新区办公了。
健康路一带的居民住宅楼,同国际村住宅楼一样,作为渝中母城的旅游圣地,国际村→健康路→印制二厂→两路口皇冠大扶梯→李子坝轻轨列车钻高楼的网红景点,一同换上了新衣,连成一条渝中母城的风景线。
紧邻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身旁的那幢一楼一底综黄色的小洋房,正是当年美国驻重庆大使馆旧址。
1896年12月,美国在重庆开设领事馆,这是美国与重庆关系的开端。1938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率美国大使馆迁渝,1946年美国大使馆返迁南京。
这幢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建筑,纳入了当时的中正医院作为使用范围。作为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之一,该旧址的文物载体是显示战时首都重庆在国际政治、外交地位上强力提升的重要物证,也是重庆在抗战时期重要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的价值体现。
更靓丽的是,去年底,全面改造开放的大田湾体育场,体育场连结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一同改变了过去脏乱存旧的模样;大田湾体育场四周,过去眼花缭乱,热闹喧嚣的几百家门面,从市场经济中解脱出来,而今已全部拆除,亮出了清爽靓丽的体育场;紧邻看台一圈,栽上了已经成活的翠竹,市民透过围栏,仿佛也能看到体育场里的比赛;大田湾体育场的改观,还给了市民游客美丽的风光。
坐落在两路口商圈里,古老的山城电影院,两路口百货商场,两路口小学,红岩相馆等环绕一圈的商铺,上世纪90年代末拆迁后,被在建中刚竣工的2幢近400米高的“重庆中心”摩天大楼替代,彰显出“重庆中心”的雄姿。
20多年过去,桂花园端,依附在体育场围栏里的那家“烤鱼总店”,每天傍晚,几十张餐桌,桌桌爆满,相邻的10多家“黔江鸡杂”的火爆场面,虽然不见了踪影,那过去的喧嚣声,仍在耳边回荡。
唯有桂花园血库旁那家“何王氏串串香”,依旧像过去那样天天火爆,在“官叶山庄”居住的那些年,经常电话预订,来这里吃串串香。20多年后的今天中午,再来这里吃“何王氏串串香”,别有一番情趣。
春天里的渝中母城,渝中母城的国际村,健康路,大田湾体育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建中的“重庆中心”,你真的变了,变得更漂亮了。
唯有渝中母城的人,曾经在渝中母城工作过,生活过,学习过,居住过的直辖儿女,思念渝中母城的那颗心,对渝中母城的眷念,永远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