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岩增,一位卓有建树的专业作家。在退休消闲之际,依旧笔耕不辍,老骥伏枥,将一路走来的珍贵记忆和难忘经历倾注于笔端,写成《流金岁月》,以飨读者。
【新视野文学】受岩波老师委托,从即日起连续刊载岩增老师的《流金岁月》,每日更新。欢迎各位读者继续阅读精彩,感谢您的热情关注!

【作者简介】岩增,原名李岩增,天津第十中学及新疆大学本科函授毕业,擅长书画、写作,历任新疆建工集团组织处长,党委工作部长,《中国西部建设报》社社长等职务。


流 金 岁 月
——三线建设回眸之五:艺术,照亮生活
(与著名画家王世昌的二三亊)
作者 岩增
在当年参加国家三线建设的浩大干部职工队伍中,可以说“藏龙卧虎”,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有的一直在黙黙地奉献,始终是个普通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而有的则出人头地成为社会名人。王世昌就是名人之一。在当年参加国家三线建设的初期,王世昌先生只是一名普通医生,他在工作之余抓紧点滴时间延续自己的爱好,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国家一级画师,新疆著名的花鸟画家,新疆絲路画院的首位院长。每当看到他的作品,就让我想起过去几十年前与他交往的许多往事。

我第一次见到王世昌先生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在哈密工作,那时他是公司医务室的主治医生。我在公司落实政策办公室帮助工作,每天查阅档案、整理资料、记录处理结果等等,由于上级要求时间紧,天天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头昏脑胀睡不好觉。为不影响工作,我到医务室找到了王世昌大夫。王大夫当年正深入钻研中医,他给我把脉后说,我给你开点中药吧,我同意了,他抓了几付草药让我熬汤药每天早晚喝,又开了一盒六味地黄丸配着吃,就这样连诊了两次,我便大有好转,不但睡眠好了,身体壮况感觉完全恢复,比以前更有精神了。此后只要不舒服了就去找他,对他的中医信服得很。而我们也逐渐熟悉了。

在当年,各单位都有大型宣传板报,因为我喜欢美术字和水粉画,我们厂美化板报的主题画和插图就都是我的杰作了。调到公司后,为配合宣传各项工作,公司的大型宣传栏的美化工作也成了我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每到重要节日,宣传板报图文并茂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也引起了王大夫的注意。每当我在小会议室书写绘画时,他都抽空过来观看,他大我二十岁,我一直把他当长辈,非常尊敬他,他一来我就诚恳地请他指教,因为我己经知道他也是画家,是天津著名花鸟画家李昆璞的弟子,我也很喜欢国画,借此机会向他学习绘画知识,他为人和蔼没有一点架子,他经常讲水粉画和水墨画是相通的,融会贯通会促进绘画水平的提高。后来他创作水墨画哈密瓜时,就融入了一些水粉画技法,效果很好。慢慢地我们成了莫逆之交,他于我亦师亦友。

他经常把我叫到他家看他画最擅长的梅花——简直太美了!他的红梅最让人喜爱,他家里到处都是他画的梅花,人称"三百梅主",那真是名符其实。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搞“建设”,无论三线建设,还是边疆建设,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内地的干部职工而言,都是紧张、枯燥、单调乃至沉闷的。而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和高水平文化艺术创造,则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从哈密来到乌鲁木齐后有几年因我调到工区工作,住的远了,与王世昌先生来往少了,八十年代初我调到公司宣传部工作,家也搬到了公司家属院,我们就又成邻居了。自从来到乌鲁木齐,王世昌又开始探索哈密瓜的新技法,他跟我说,要把哈密瓜画得“立起来”,也就是有立体感,这样才更好。他不断探索,每前进一步都高兴地告诉我,并毫无保留地把方法介绍给我。他也终于创造出了独特的技法,成为名符其实的“哈密瓜王”。

老先生多年来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了绘画上,对于前来向他求画的则来者不拒,主动让你挑选喜爱的,直到后来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才不再“白送”画了。王世昌先生于2010年故去,我永远忘不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医术,他的为人,他的探索精神,他的一幅幅精美画卷,这一切,都成为永存于人们心中的宝贵记忆和财富。
(图片源于网络)



【新视野文学】编辑部
荣誉顾问:寇琦(Ruby)(加拿大)
龚如仲(Ralph)(美国)
荣誉社长:寇琦(Ruby)(加拿大)
涓子(美国)
总 编:一米阳光(中国)
编 委:颜如玉(加拿大)
何丽娟(中国)
一米阳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