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百年民俗活动 洪圣诞巡游万人空巷
——祝愿国泰民安 弘扬和谐家风
图、文/罗宙纶


海珠区土华于元代建村,至今有700多年历史。“洪圣王诞”,又被称为“小波罗诞”。相传南海神有五个儿子,五个神像分别由南海神庙附近乡民在村中供奉。土华村供奉南海神排行第三的儿子“始案”,俗称“硬颈三”。2004年,土华村重修洪圣古庙时,村民从地下挖出了一枚镇庙铜印,上刻“南海洪圣王印”六个篆字。
“行乡”活动总指挥谭耀甜在出发前强调注意事项

洪圣王诞承载着立身、伦理等重要教化作用。在这一天,村民抬着洪圣爷的行宫绕土华村出巡,被称为“行乡”。2015年,土华村洪圣诞被正式评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天上8:30,由“龙亭”、舞龙舞狮队组成的“行乡”队伍浩浩荡荡从洪圣古庙出发,环村而行。沿途鞭炮开路、敲锣打鼓,十分热闹。 “行乡”队伍前面有圣水洒扫,不少村民行人主动沾些圣水,大家笑逐颜开。

在热闹的气氛中,巡游队伍游遍村里的大街小巷和大小祠堂,再回到洪圣古庙。整个过程历时约3个多小时,过大年般的热闹引万人空巷。

土华村有一个传统,每当孩子入学、媳妇进门都要进行一个仪式,去朗读黄氏宗祠门口的对联:“孝莫辞劳,转瞬便为人父母;善无望报,回头只看你儿孙。”一辈辈土华村民,都是从这副对联开始,以厚德传家,迈进人生的大门。网上常有形容“泪目”用语,就是这个意思吧。
抓个空档,拍了幅黄氏宗祠对联的图片。村民告知,两边红纸对联是刚上初中的小朋友书写,可见,良好家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行乡”的队伍中,一班靚姨春风满面,抬着金光闪闪的纸菠萝和纸花篮。走在前面的杜姨、郑姨告知,这些金菠萝塔和纸花篮,都是村里姐妹阿姨们巧手摺叠出来的,平时会一些手工艺,正好排上用场。问:姐妹们辛苦了……回:“为了这个传统节日,大家加班,都是做义工”话音刚落,随即是一阵快乐的笑声。

10多年前,村里的梁氏大宗祠,曾由族人集资800多万元重修,基本原砖原瓦保留。

扶老携幼睇巡游

春风杨柳万千条

花开两岸新村景

龙年腾飞胜旧年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赵艺明表示:从以往的祈求风调雨顺,到如今的弘扬和谐家风,都体现着村民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扬,对于构建和谐、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具有积极意义。

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何礼谦认为,洪圣诞“行乡”活动在土华村延续了300多年,传递着土华村民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也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

听大人讲:老虎屁股摸不得,狮子呢?

土华村民俗讲述人谭鉴洪(洪叔)说: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土华村民对洪圣诞节活动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近年来,吸收本村青少年参加这个传统的民俗活动,洪圣诞节得以传承,老一辈村民言传身教,使洪圣诞节活动发扬光大,越办越好。

当天,村里筵开超百席斋宴,粤菜名厨巧手烹饪。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谭耀甜,是土生土长的土华村居民,他热爱家乡,乐意为村民服务。2004年,他父亲谭灼威带领总共19个人包括谭耀甜,恢复“行乡”活动,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他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谭耀甜很快成为了“行乡”民俗活动的行家里手。20年来,谭耀甜负责组织洪圣诞活动,做到尽职尽责,每次活动都忙得不可开交。虽然辛苦,但想到为了非遗传统文化,为了土华村的节日,也是为了父亲的嘱托,心里都是甜的。谭耀甜说:这次活动,元宵节后就开始准备,村民热情很高,要感谢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位拍档和顶起“半边天”的大姐阿姨们,有大家的支持,活动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