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黄花
文/于公谨
醉里朦胧残月处,
飞星自去西山。
秋风漫过意潺潺。
看黄花绽放,
却感念霜寒。
水转涛声何冷漠,
不知多少云烟。
南行雁影落河川。
叹犹然入梦,
记忆在阑珊。
卜算子 容颜
文/于公谨
好梦几时休,
月入三江久。
把酒言欢见雁旋,
却是长河瘦。
叶落浮霜寒,
可叹曾留守。
感念西风冷漠中,
些许容颜旧。
五言诗 断鸿
文/于公谨
万里清秋路,千重雾纵横。
忧愁风雨处,不见断鸿声。
随笔
影响和平
文/于公谨
这个时候,耶伦的做法,很清楚明了,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美国狗的人,才可以有资格和她一起吃饭。很多的狗,是想要表达着自己的独立性,可能吗?用某一个人的话说,“被包养了,就不要和我说独立”。这话是有些一样的。既然是成为了美国人的狗,就不要说自己的独立性。这是对人的侮辱,也是没有了狗的自然。所以,现在,是狗说了算,而不是人说了算。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可以说,人说话,影响了和平,狗主人说话,就没有影响。
盛夏(三四)
即使是存在,有些人也是不愿意承认。
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看到他们跪着,或者是说,他们自己都是觉得耻辱,才会这样否认。问题是,这样的否认,是没有多少用处,毕竟很多人都看到了,看到他们的无耻,看到了他们的的道德沦丧,看到他们做了狗。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很多。
我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段文字,里面说得是,不应该对魏忠贤表示赞同,魏忠贤是一个太监,如何如何的。
当然,文字里面,充满了侮辱的词汇,当然还有咒骂。
好吧,就算是这个人说的没错。那么,我们反过来说,那些长蛋的人,可能是他所称赞的人吧。想一下,吴三桂是长蛋的人,如果没有他,清朝敢入关?想过吗?如果是魏忠贤活着,清朝敢入关?魏忠贤还知道保家卫国,为什么长蛋的人不知道?
很多人说袁崇焕。
袁崇焕为什么会被人支持?因为清朝的投资者需要提及。想一下,他们这样做,是对谁的侮辱?是说明朝皇帝没有用人之明,才会这样杀了袁崇焕的。这是丑化着明朝的崇祯皇帝,为清朝统治者自己正名,说他们夺取天下,是理所当然的。
清朝统治者从来就不说,如果袁崇焕不杀了毛文龙,清朝的军队,就不敢乱动,毕竟清朝的军队,需要的是两个旗的兵力,防备着毛文龙。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皇太极当时高兴的睡不着觉,毕竟这是清朝人做不到的事情,袁崇焕做到了。
袁崇焕没有勾结清朝?
换了任何人,都是会怀疑的。
还有,袁崇焕是怎么杀了毛文龙?
是矫旨而杀。
就凭这一点,袁崇焕就死不足惜。
为什么会有人歌颂?为什么会不让人提魏忠贤?
因为他们比不上魏忠贤,他们就是狗,想要和吴三桂一样,做了狗。
即使是吴三桂做了狗,最后被封为王爷,有什么好下场?
很多做狗的人,都是这样,他们是想要做狗,从来就没有想过,那些主人会怎么对付他们。这就是这些狗所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抗日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困难?
这和现在是一样,说句实话都是困难的事情。
浪淘沙令 思念
文/于公谨
南雁去悠悠,
多少离愁。
西风淡影水清流。
叶坠轻飞留几许,
记忆何休。
入梦进西楼,
曾过花洲。
烟霞几缕锁寒秋。
漫起冷筝弦断处,
思念幽幽。
七言诗 香
文/于公谨
雨后微风雾锁凉,扁舟一叶载芬芳。
花开几许归来处,点点星辰淡淡香。
清平乐 春寒
文/于公谨
梅香易老,
却是春寒早。
月色悠悠千遍好,
却是东风欲到。
杨柳已转青青,
茫然几处云横。
燕子双双将至,
花开满溢孤城。
随笔
歌颂某一个人的文字
文/于公谨
盛夏
为什么会是这样?
就是因为汉奸多。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朝入关的事情。
清朝入关的时候,知道满族人有多少吗?
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当时看了,是很惊讶的,也是很羞愧,很恼火的。当时,多尔衮是不敢入关,毕竟是两万来人,怎么可能会敢进入?
这个时候,汉奸的重要性就出现了。
吴三桂就是这样出现了,范文程也是这样出现了。
他们进入,多尔衮也是不敢,得到确切的消息,才敢进入。
想一下,两万人,两万的满族人,就这样统治中原二百多年,是何等的耻辱?如果没有汉奸,他们敢来?敢进入中原?
吴三桂可以杀了多尔衮,可以自己当皇帝。问题是,他是狗,做狗的,跪久了,站不起来,就这样替满族人打天下。
满族人站稳脚步,康熙(很多人称他是康大麻子,因为天花,所以满脸麻子)就开始削藩,就没有可能会遵守信用。在他看来,狗就是狗,不必遵守约定。
吴三桂没有想到满族人不守信用,就没有想过,他是狗,即使是封为王,也是狗,也是满族人的狗。才有了反抗。想一下,他带着满族人占领中国,想要让满族人守信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没有想过,他就是满族人的狗。
不甘心的结果,是被灭掉。
那个时候,很多的东林党人,在做什么?
说实话,是耻辱。
他们是跪下来,迎接着满族人。
很多的读书人,地主什么的,都是这样做。他们并没有明朝,觉得明朝对他们不好,他们想要清朝统治。
清朝人来了,那些东林党人很高兴,江南大地主很高兴,结果是,他们被屠戮了,才知道那些满族人,从来就没有把他们当人。
这个时候,他们才想到了明朝,想到明朝对他们的好,有用吗?
他们最后的结果是死亡。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何其讽刺?他们觉得满族人会把他们当做人看待,会优待他们,就没有想到满族人会杀他们。
于公谨。辽宁省瓦迈店市人,喜欢写作,爱好书法,散文,小说,诗词,剧本,皆有作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