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辨是非
【原文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又是一章关于处事观念的讨论。所谓“以德报怨”就是用恩德去对待别人对你的怨恨或仇怨。也就是说,当别人对你有仇恨、积怨,或者有对不起你、伤害你的行为时,你不但不记恨,反而对其施以恩德。
孔子说要“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直来对待积怨、旧恶。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不会因为别人与自己有积怨,做过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就不坚持公平正直的立场,更不能“抱旧恶积怨而驱人之善”,要明辨是非,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坚守正义,不能感情用事。
“以德报怨”其实是墨家和道家的思想。我们都知道《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是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简子在狩猎时追赶一只狼,狼拼命的跑,遇到了墨家东郭先生。狼请求东郭先生救他,东郭先生明知狼是人的敌人,干的是伤害人的坏事,但还是想通过给其施恩感化它,就用装书的布袋将这只伤人的狼藏了起来,使狼躲过了赵简子的追杀。结果,狼不但吃掉了东郭先生的毛驴,还要吃救它的东郭先生,幸亏赵简子返回射杀了这匹恶狼,才救了东郭先生的性命。东郭先生救狼的行为就是典型的“以德报怨”行为。这种不分是非黑白的处事观念,说到底是“消极、逃避”又“媚颜屈膝”丧失立场与气节的奴性、汉奸文化,自然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践踏祖国大好河山、蹂躏父老乡亲的时候,就有汪精卫等大大小小的汉奸们,抱着对强盗的幻想,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投身于侵略者的怀抱,助纣为虐,卖国求荣,丧失民族气节。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你打了我左脸,我再把右脸贴上去供你打,只要你打得高兴!”还把这种软弱无能的表现视为“以德报怨”式的涵养、修养,却不知是对人格的玷污,实在是不知羞耻奈尔!真正的儒士,绝不会丧失立场,抛却公平正直去一味地折中、调和。他们肩担道义,追求中庸之理而不苛求于人,不记恨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