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祝仁教授投稿授权发布
执行主编韵芘胡桂芹导读
文匠文明我九州,珪璋都市赞金瓯。
唐宗宋祖风骚史,勉励今朝看俊流。

缅怀钟文典先生
作者:邓祝仁
引叙:
今天(2024年3月19日)昨天(2024年3月18日),廣西桂林圖書館隆重舉行了“鐘文典先生學術研討會暨專題學術成果展”,各方面人士出席了紀念活動,他們高度評價了鐘先生的治學成就和師者風範,回顧了先生一生的追求與奮鬥,表達了對先生的崇敬和緬懷之情。鐘先生是我的貴人,他對我的學術研究和人生成長曾給予無私地幫助、指引,我永遠忘不了他,他永遠在我心中。在此,謹以散文《緬懷鐘文典先生》聊表心意。

缅怀钟文典教授,广西蒙山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主要研究太平天国和客家文化,主要著作有《太平军在永安》、《金田起义》、《太平天国人物》与《太平天国开国史》《广西客家》等。主编《广西通史》与《桂林通史》。曾任广西历史学会会长。一九五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到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五日,钟先生离开我们就整整两周年了。期间,我没有为先生写一个字,几次提起笔来,没写几个字,又放下。我终于体味到鲁迅先生“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意味了。

大学求学期间,无缘聆听钟先生授课。大学毕业后,因为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先生。第一次面见的确切日期已经记不清了。总的印象是,这位又瘦又黑、其貌不扬的长者极受人的尊重,大家很愿意和他打招呼,总想设法和他攀谈几句,而先生对他人的招呼总是点头致意,有求必应。先生的语调通常很低,每当他发言时,即使哄闹的会场顿时便会安静下来。

和先生的单一交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到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工作的时候,屈指算来,也快二十个年头了。先生和《社会科学家》杂志的渊源极深,作为桂林市社科联首任主席,他极其看重《社会科学家》,关心《社会科学家》的发展。为了办好这份刊物,在创刊之初,他亲笔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四点希望”,希望编辑部同仁恪尽职守,努力工作。
这四点希望是:
立足本地,坚持鲜明的地方特色;
立足现实,突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立足民主,发扬和谐的争鸣风气;
立足开拓,力求较高的学术水平。

文章全文刊登在一九八六年九月的《社会科学家》(创刊号)上。后来,这四句话成了社会科学家杂志社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
即使放到今天,先生的编辑思想也是高瞻远瞩的。《社会科学家》创刊以后能够平稳、健康发展,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和智慧。

《社会科学家》(一九九零年第三期)《中国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选介》栏目向读者介绍了钟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成果。在《学者语丝》栏,先生发表了《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一文,说出了他治学的态度与规范:历史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史家评人论史,既要对历史和古人负责,又要对现实和今人负责,还要对未来和后人负责。因此,无论是从事历史教学或科学研究,坚持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成了我们编辑刊物、做学问和做人的准则。先生对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行为是深恶痛绝的。

和钟先生印象深刻的几次交往值得说说。我为《社会科学家》杂志向先生索求过两次题词,一次是一九九六年刊物创刊十周年纪念,另一次是二零零三年的百期纪念。二零零三年三月三日先生为《社会科学家》百期纪念写了题词:“集思百家 服务当代”。
下面稍微详细说说一九九六年恳请先生题词的事,这是我第一次登门造访先生。

一九九六年初夏,为了搞好《社会科学家》创刊十年周年纪念活动,我叩开了先生位于王城南区的府第。我向先生汇报了活动筹备计划和刊物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构想。我说,《社会科学家》十年来秉承他的“四点希望”,已经具有“地方特色鲜明”“学术水平较高”“现实针对性较强”“刊物整体形象较好”等特点,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形成了独特优势。第二个十年,刊物要在原有基础上,构筑新优势,逐步锻造出鲜明的风格,以新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先生肯定了杂志社的思路,很高兴地应允题词祝贺《社会科学家》创刊十周年。一九九六年五月一日,先生写了下面的题词:为繁荣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服务两个文明建设 继续努力 再创辉煌

我第一次感觉到先生一张一弛的呼吸。虽然早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可先生的目光永远那么炯炯有神,思维永远那么敏捷,言谈永远那么流畅,语调永远那么平和而有节奏。先生对年轻人永远那么亲切和蔼,他乐于扶持、提携年轻学子是出了名的。我从来没有见他高声训斥过谁。一九九六年,是社会科学家杂志社业务极其繁忙,活动特别多,编辑力量相当紧张的一年。先生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给刊物主办单位领导打电话,让他刚毕业的一个研究生到杂志社工作,促成编辑部引进了首位具有硕士学位的编辑。
一九九七年春节,我去给先生拜年。师母开的门,她不认识我。我自报姓名后,师母通报了在房里的先生。师母给我倒茶,招呼我吃糖。先生满脸红润,精神矍铄。见我来了,十分高兴。拉了几句家常之后,先生主动问起《社会科学家》新近的一些变化。我汇报说,同仁们思想活跃,杂志社调整了刊物的市场定位,从创刊之初的“面向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和社会上的文科爱好者”转向为主要面向“有本科文化程度以上的中青年”,即25—4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人,新入编了中国期刊网和我国第一份电子出版物《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借清华大学的科技力量宣传刊物,准备新增《青年学人论坛》(后更名为《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决定丰富原有的《中国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选介》与《学者语丝》等栏目,推出“名家系列”栏目,即每期评介一个社科名家,由“名家语丝、名家访谈、名家特稿、名家书评”等文章组成。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一口气说了好长一段话:调整市场定位,入编电子出版物有必要。在桂林这种小地方办刊物,一定要“借船出海”。清华大学堪称这样的“大船”。目前大学要扩大招生,研究生也在扩大招生,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神速,《社会科学家》杂志今后一定会有市场,前景辉煌。搞好“名家访谈”栏目重在策划,重在选时选人选稿,很不容易的。如果成功,会使杂志上一个台阶。还要处理好一些关系。比如外地作者和桂林作者的关系,主办单位和杂志社的关系等,要主动向主办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先生的谆谆指导和热情鼓励增添了我的勇气。在以后的日子里,编辑部的同仁们真的把“名家系列”栏目办成了杂志的招牌。诚如先生所预见的,在“名家系列”栏目的引领下,其他栏目文章各显神通,使刊物真的上了一个台阶,《社会科学家》初步显示出正在形成“稳健新锐”的风格个性。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期刊审读报告赞扬“名家系列“办得出色,成了读者阅读刊物的首选栏目或文章。到二零零零年底,《社会科学家》杂志已经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优秀旅游期刊》,所编辑的一组旅游类《名家系列》在全国旅游报刊评比中被评为栏目一等奖。

乘着这一股东风,迎来了二十一世纪,我胆子更大,劲儿倍增,想在新世纪推出卷首语性质的《家园话语》栏目,每期卷首刊发一篇短文,综述阅稿心得,评说学术热点,分析学术趋势等。这毕竟是一件影响刊物风格面貌的事情,我吃不准。一九九九年底的某一天,我又一次登门求教于钟先生。先生仔细听了我的陈述,说写卷首语既要思想,也讲文辞,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是件“戴脚镣跳舞”,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同将自己架在火炉上烤,叮嘱我一定要想清楚。我说不怕,我全力以赴,不怕“露拙”,为了塑造刊物的鲜明风格,我拼了,退休前,为了刊物,就干好这件事。先生见我决心很大,就不再说什么。我当即邀先生写第一篇“家园话语”,起个领头作用。先生笑笑,推辞了,却鼓励我写。说我可以的,他相信我。接着进一步提醒,卷首语别看只有区区几百字、千把字,独立看完全是一个整体,如果写得好,能瞻前顾后,放在全年来看,又是一组系列文章的一小部分,这些不同的小部分连缀起来,可以看出刊物的发展脉络和风格塑造的轨迹。能完成这件工程,对刊物形成个性将起到巨大作用。在先生的指引下,《家园话语》终于办了出来,坚持了三年多,直到我退居二线,每年六期,每期1篇,写了二十多篇。这些文章,每一篇都寄给先生看过,凝聚着先生的智慧和爱心。我应邀出席过广西师范大学举办的钟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念会,和先生伉俪及广西师大时任校长黄介山教授等与会者合影,留下深刻印象。但最让我感怀至深的是先生两次为我的著作写序。二零零零年底,我编了一本四十万字的旅游论文自选集。二零零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大年初一,我给钟先生拜年,将拙著呈给先生审读,并请求赐教、作序二月十八日,序文一完成,先生就电话通知我前往索取。先生在序文中称拙著为“鸿篇巨著”,并谦虚地说他半个月来“选读了部分篇章,受益不浅”。为了鼓励后学,先生将他的阅读感受概括为“厚实”两个字,说表现为:内容厚实、研究方法厚实和文字表达功夫厚实,还预言拙著“所论,对桂林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借鉴作用,也将是厚实的”。二零零三年,我和我的大学同学合著了《鉴真与桂林》一书,钟先生又为之作序,夸赞我们“为了写好《鉴真与桂林》,尽其所能,穷搜苦索,终于找到了迄今中外关于鉴真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史籍,并且咀嚼揣摩、融会贯通于书稿之中;而尤为称道的是,作者‘把历史文化名人珍藏心中’的情感十分真挚,感人至深。”两篇序文,显示了钟先生对后学的无私提携,同时让我看清了学术研究的力量和意义。如今,我每每捧读先生在八十高龄之际用他那颤抖的手一笔一画亲笔写下的字迹歪歪斜斜,有的地方还打了“补丁”的文稿,就感觉先生如在眼前,泪水就充盈我的双眸。钟先生没有离开我,他时时刻刻在鞭策着我。
( 来源:新浪微博--2012年10月15日09:36。)
(▽)邓祝仁教授

中国华南最高峰(有声网刊)
办刊宗旨:打造桂林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有声网刊名片(篇)
主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
承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群
桂林都市诗社格律诗词群
桂林都市文学社群
广西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桂林办事处(桂林分会)
名誉顾问:钟家佐 罗荣坚 韦保建 岑路 张次辉 常青
顾问:黄小甜 苏剑
终身名誉主任:黄家城
编委主任:韦天喜
编委常委副主任:阎天际
编委副主任:文辉 文长海 蒋铧 龚志林 欧铸辉 蒋漱玉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水源 韦太芳 史凤颖 丘继荣 庄重 何渭清 李星明 李庆崇 李致音 苏平峰 吴宏明 周信发 周小华 胡桂芹 俸梓惠 钱开胜 秦一株 黄子曦 黄甄兴 梁聚福 谢光辉 傅金纯
名誉主编:宿富连 廖德宇 林军 杨思海 秦健华 李平华 唐长日 黄蓓蓓 林耀平
主编:文长海
执行主编:胡桂芹
编辑:毛碧琴 余文琴 刘一笑 赵淬 石仁庆 王永慧
统稿:蒋官军
插图供稿:王林
审稿组长:廖家驹
副组长:梁桂传
审稿成员:尹林 唐基苏 敬新谱
复审:丹霞屋主
终审:韦天喜
金牌主播文学顾问:
虹 老革命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金子 何伟生 玫瑰伊人 紫燕
(创始人:黄家城 文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