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几句诗。
汉代的卓文君在《白头吟》中曾说,愿得一心人,白头不分离。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其实,抛开性别而论,这句话表达为现代语言,那就是鲁迅先生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然而就鲁迅先生而言,他的知音并不完全是他的许广平夫人,这话也就只能说到这,不多论证。
由此想到唐代三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冶,曾经写过一首《八至》诗,内容是这样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八至甚是精准,不是一般人能而言之的。李冶曾为女黄冠,道服慧心,才道得出这人间至理。这夫妻睡在一个床上,肌肤相亲,不是至亲么?可是他们就完全知道对方的事,懂得对方的心?未必罢。抛开那些同床异梦,各怀心腹事的夫妻。夫妻之间,谁还没有奌小秘密,由于担心,顾虑等种种原因,宁愿告诉自己的朋友,却不足,不能,不愿道给对方,这不是至疏,是什么?
说完了夫妻,再说朋友。有的朋友,交往了一辈子,甚不能深入内心。但有的却能一见如故。古语有言,倾盖如故,白头如新,说的就是这。可见朋友,要成为一心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份。
那么有人说,朋友既则投缘,则无话不谈。如果夫妻兼作朋友,那不双全其美?
我告诉你,很难。为啥?爱对方到了骨子里的人,为对方着想,不会把所有事情告诉对方的。比如,遇到了困难,挫折,事情,你宁愿一个人担着,也不愿告诉对方。只所以如此,那是你不愿意让对方同你一起担惊受怕,这是爱的表现,所谓重情者重义,说的就是这。还有一种原因,你怕说出来,遭对方轻视,伤了自己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对方倾述,但就是说不出来。
其实这不好。恩爱夫妻之间其实要"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高兴快乐要共享,痛苦忧愁要共担。知心才能同心,才能长情。你不告诉对方,时间长了,对方便多了想法,误会了,弄不好还会生疏的,吃亏的是自己。所以心态坦然,彼此随时沟通才是夫妻同心的关键。
当然对那些搭伙过日子,大难来了各自飞的夫妻,你有事了告诉对方,只能加速对方离开,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爱之间互不了解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平心静心沟通。把个至爱翻作相疑,甚至互相伤害,弄不好要散伙。
另外,交往中是不能单纯看表面现象的,气盛者往往心虚,自傲者往往自卑。一个出身贫寒,早年丧父的人,假如他自负才华,气盛,傲气,那说明了啥?才华傲骨是他立身之本,矫枉过正,那不成了傲气了?
一个人受到伤害了,他会发脾气,甚至说话尖刻,你以为他好斗,强势,那你就错了。
要改变至亲至疏,达到心人白首,要靠慧心,要会经营。
此中奥妙,非过来人不能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