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 多才多艺的农民作家
作者:张书成
商洛有许多农民作家,他们身在农村,整天与泥土和庄稼打交道,丰富的乡村生活给他们的创作予以了极大的灵感和取之不尽的素材,使他们创作的作品既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受到广大农村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也为商洛的文学园地绽开了一朵朵绚丽多姿的艺术之花——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金叔榜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

初见到金叔榜的人,谁也不会把他和“作家”这个头衔联系起来:他布衣布鞋,留着小平头,黝黑的脸上带着山里人的善良和憨厚,说话低声细语;家当也和当地的农民没有什么两样:新盖的房子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俱,房间里木床和桌子上满是书籍,唯一闪光的是一台电脑……从家里的摆设和他本人的长相、穿着来看,真的想不到他竟然是一位学者型的农民作家。让人不禁对这位农民作家刮目相看。
他1957年出生在商州区夜村镇崖峪沟村,高中毕业后,修过水库,打过工,学过木匠,还在秦岭山上背过矿……但是,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苦,读书学习是他的习惯,即使在灵宝山上背矿晚上睡在黑石崖下,他也是点着马灯看书,有时见了好段落或佳句,立马在纸烟盒上记下来,生怕忘记;有时遇到了好故事、好情节,也千方百计记录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一些文章见了报,登上平台,一些会议和重要场合的发言也得到了领导重视,其中关于山地开发的建议被市区政府采纳,先后获商洛山地开发奖,被央视和地方电视台多次采访报导,也被选入国家21世纪人才库,并在多个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

长期的农村生活,使金叔榜积累了丰富的乡村生活素材,也萌动了撰写一部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念头。他把这想法向妻子刘玲说了,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于是,从2019年春节开始,他白天务庄稼,做木工活,晚上吃完晚饭,就一头扎到卧室里写小说。夏夜,室内闷热,蚊子叮咬,他全然不顾,思维在稿纸上驰骋翻卷;冬天,外面大雪纷飞,狂风怒吼,他伏在桌子上,让心中的人物在笔下重新复活,变成艺术形象。有时实在写得困了,就趴桌上小憩一会,醒了再继续写。有时爬上床刚入睡一会,梦里一个情节笑醒了他,一骨碌翻身起来,坐在床上赶紧纪录下来……他的底稿十分有趣——有的写在白纸上,有的记在烟盒上,有的记在旧报纸、杂志上,五花八门,片片扇扇,只有他能把那些稿子连接起来,外人看起来是一部“天书”。
好在他的妻子刘玲不光不反对他写书,而且大力支持,是他的第一个读者和助手。常常在夜里他写不下去时,夫妻俩就反复讨论故事情节,弥补缺陷,琢磨用词用语;而写得顺势时,妻子就给他几句鼓励话,或者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使他信心倍增,精神抖擞地继续写下去。
老天好象在有意考验这位农民作家的意志和承受能力。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光了金叔榜的四间老屋,家里的电器、家具均毁于一旦,唯一抢救出来的就是金叔榜饱蘸心血和汗水写出来的底稿。面对天灾,金叔榜和妻子没有流泪,没有叹息,他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又盖起了新房,并重新投入了小说的创作,夜以继日地保持自己的初心,牢记着农民作家的历史使命。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足足三年时间,金叔榜完成了长篇章回小说《秦麓往事》的写作,近五十万字,分为88个章节,又经过在北京某部服役的儿子金亮的打印修改,终成初稿。之后,经过反复阅读,认真构思,几上几下,删去了部分不合理章节,最终于2022年初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核通过,全部小说为44万字,陕西省有关部门已道过审核,同意出版。

这部塑造了桃花村许多村民生动形象的小说,涵盖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期间农村的变迁,其中的人物来自民间故事,因而个个栩栩如生,真实可信;故事情节也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使人热泪盈眶,更多的是让人沉默不语,久久思考……具有农村生活的立体感,也显示出了一位农民作家广阔的胸怀和深厚的生活底蕴。
作者简介:

张书成,男,生于1956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学会会员,丹凤县作协理事。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数百篇(首)。《万湾农家乐》、《旅游遐想》等获丹江旅游征文二等奖。部分散文、诗歌被收入《采芝商山》、《丹凤文学》丛书。出版有散文集《棣花细语》、《棣花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