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贞冰
朗诵:杨建松 刘晴

文章小杜人何在?风雨重阳菊自开。
——元 萨都剌

1
既不是一颗孤独挺立的涧底松,也不是一蓬荒凉杂乱的山顶草,而是一株生长在阳光灿烂的高地之上的茂盛乔木。
一出生便为贵公子。
一出场便风神秀朗。
一开口便气冲霄汉。
弱冠之年就开始潜心研读《尚书》《毛诗》《左传》《国语》和十三代史书,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富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二十出头就写出了文辞灿烂、光焰万丈的《阿房宫赋》和长达五百多言的五古《感怀诗》。
其赋包含之富,文势之强,惊人惊世;其诗壮美之风,充盈之气,直追韩愈。难怪大才子苏东坡“在黄州,夜诵《阿房宫赋》数十遍,每遍必称好”!难怪清人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绝高评价“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

2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泱泱,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每每读到《李贺集序》中这段绝妙深邃的文字时,我都禁不住为你驰骋飞扬的极致文采所折服而喝彩!你在九个方面传神地描摹了李贺诗文之奇诡幽奥以至于难以言传的情状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表述自己?

通读你《樊川文集》中所收450篇诗文,我最终明白你一生最为重视的文字,是有关治国之论和用兵策议的文章,而那些我叹为观止的七绝,居然被你一把“焚稿”之火烧掉了三分之二!这是一种怎样的取舍?我想,恐怕主要还不是艺术的取舍,而是观念的取舍,理想的取舍,是对自己一生的行为与思想方面的再鉴定吧。你毕竟出生于“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的贵豪之家,祖父杜佑历相三帝,主宰十年,你岂能没有绍承祖业之志?也许,有一些不堪回首的沉沦岁月和伤感时期的记录你不想保留下来?其实,在我看来,那些被你焚烧掉了的自己的青春年华,恰恰是人生最可留恋的岁月,恰恰是诗文交响乐中色彩最为浓烈绚烂之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吹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每读到你保留下来的这些最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七绝时,我都会心生一种“小杜七绝乃真绝”之叹!
它们明亮干净却不表象化;
它们脆生果决却有余韵;
它们具象清晰却能概括;
它们纯美唯美却又厚重;
它们脱口而出却无浅直。
那是怎样的一种挺拔英爽呀!
那是怎样的一种清新亮泽呀!
那是怎样的一种雄姿英发呀!
那是怎样的一种风流蕴藉呀!

3
你一生五任朝官,四任刺史,十年幕府。
尽管有出色的用兵之策,却从来未能挥师疆场。
尽管有统领大局之政干,却一直在较低的职级上徘徊。
只因所处时期,皇帝荒淫无道,宦官擅权乱政,朝臣党争激烈,藩镇嚣张失控。
只因公相之家的祖荫太大,它既帮助了你,也掩盖了你,甚至还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譬如,花花公子的华而不实,世家子弟的长于言而短于行等等。
你心有不甘又能如何?
你怏怏不平又能如何?
晚唐之颓势折损了多少英杰啊!
晚唐之混乱埋没了多少志士啊!
杜牧呀杜牧,你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4
展开《樊川文集》,特别是你在幕府十年间写下的那些文字,细细品读的我发现,一些来自异性的安慰,尤为备受官场仕途冷落的你看重和难忘——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秀朗奇峭的公子哥般的风流绮靡的生活;
从中,我闻到了一个大有英武气概的俊才流露出的一些使其变得更加真实的浮华之气。

5
那时的你,在江西幕府,爱上了观察使府上的歌妓张好好。13岁的张好好不仅长相动人,“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而且歌唱得好,“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你三天看不见她就茶饭不思,浑身不爽。你发自内心地称赞张好好的美妙歌喉:歌唱到停顿的时候,就像玉轻轻裂开,一曲唱罢好像是丝烟收回,余音袅袅;高亢的时候,响遏行云;明亮的时候,又像水珠那样圆润;情感激越的时候,恰似繁弦急管;幽怨的时候,又好像长弦呜咽。
其时,观察使沈传师有个弟弟叫沈述师,他也看上了张好好,并向兄长讨要了张好好做妾。
出嫁前,张好好私赠曾经山盟海誓愿结连理的你诗一首----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钟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可怜的好好,所嫁非人,也只有暗暗垂泪叹苦了。
想不到六年后,你在洛阳街头遇见了好好。两人相见,悲喜交集。原来沈述师喜新厌旧抛弃了好好,好好流落到了洛阳一个酒家当垆卖酒。
临别之际,你写了首著名的《张好好诗》赠给她。这首诗也是你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据说后来在你死后,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独自驱车长安祭拜,并自尽于你的墓前。

6
那时的你,一边与诸多艳姿绝色过从甚密,放浪于扬州十里长街,以忘却远离故乡京都之苦与闷,一边又为边境屡屡告急、藩镇嚣嚣割据的国事焦虑不已,写下那么多的痛彻心扉之文,从《罪言》到《战论》,从强国方略到用兵之策,言之切切,见识非凡。其心气之高,志向之大,哪里像一个沉溺于酒色之中三十郎当岁的公子哥?分明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国家栋梁!
幕府十年间,生命深处寒。
那些丝竹管弦之后的漫漫长夜啊!
那些以酒解忧之后的落寞荒凉啊!
那些颓丧之后复为振作的青春啊!
那些伤绝之后再度激越的岁月啊!
7
从四十岁开始,你步入八年四任刺史生涯,时间之长仅次于十年幕府时期。
从黄州到池州,从睦州到湖州;
从向往到回避,从沉沦到希冀;
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急切和心酸;
每一次切换都注满了起伏与跌宕;
你的激情与壮志由焕发到颓丧;
你的抱负与理想由舒展到窘困。
你为一州府治清理苛政,你为一方水土拨云见日,你为一国宰相提供对付回鹘、平息藩镇的具体策略而被采用且见奇效,你心系高远的建言是那样的引人注目,你针对时局的谋划是那样的出人意外,它的范围远超了你的辖区和责任,它的视界反映出了你暂且寄身于一州一地的心理状态。它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关,它与长期以来大处着眼的秉性和胸襟有关!难怪《新唐书杜牧传》言:“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

8
透过你短短五十年的颠簸一生,透过你《樊川文集》中时而沉郁低沉、时而伤感幽怨、时而旷达洗炼、时而豪纵雄拔的诗文,我常常禁不住这样闭目遥思:
是什么给了你那始终向上攀升的勇气和力量?是什么绘就了后世的我们眼中的你那种雄姿英发的青春永驻形象?为什么有人处于青壮年时期却性格绵软气息恹恹;而有人年迈古稀却双目炯炯雄心未泯,两眼锐利如英雄,神色一展令人惧?为什么有人在生活中经常把现实操作与文章建构分离,而在对待文字的时候,又把那些实用的、具体的构划文字与诗章分离开来?他们分明是真不懂得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解的关系,真不知道一种只是另一种的外延和衍生,真不明白居于核心的就是生命之力的极致飞扬,就是拥有一颗无用之用的诗心。为什么说自古大勇,勇在文事?为什么那些疏治怠政的庸俗官吏,常常把一地施政搞得一塌糊涂?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构思诗词的器局和谋篇文章的能力?!为什么有一句话叫“自古文人多良吏”?说的就是诗人为良吏,说的就是没有深入的高耸诗才,哪来真正的文韬武略和治世之才?说的就是社稷不过是一篇大文章,而文章的核心不过是诗而已。没有诗,没有一颗如你一般空灵的诗心,则没有清晰的理性和强大的力量;没有诗,没有一段如你一般充满诗意的人生,就没有创造和发现,就没有摧毁无数艰难险阻和无可抵挡的生命之力!

9
哦,晚唐!晚唐!
合:“登高远望四山齐,一种风流杜牧之”!

2024年2月1日~3日小年之际于古郡江夏

作者欧阳贞冰和编者杨建松合影

作者:欧阳贞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拟出版散文集《慢生活》、散文诗集《大高原》、长诗集《绝唱》、手机摄影作品集《长方形的乡愁》、书法作品集《斗方矩阵》)曾制片30分钟大型电视综艺节目220集。有诗歌作品获全国新诗大赛奖30余次。摄影作品、书法作品、报告文学作品也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70余次。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朗诵:刘晴,网名水玲珑,朗诵爱好者,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网络建设委员会会员,半岛品读人。用我的声音祝福你,用我的讲述陪伴你!

扫描二维码
欢迎点此关注

《诗人欧阳贞冰简介》
暨有声作品目录索引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