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桃说:
作者:毋治
余偏爱桃花,她是春天的使者,来到凡间的花仙。桃花,是二八女子脸颊的红晕,情窦初开的那一抹羞涩。每一瓣残红,沾染着少女的期盼,每一片幽香,渗透着少女的心事。满树的红云,让思念有了甜蜜浪漫的色彩。
起初携手如桃花般艳柔,即使日后这份感情会陈旧,甚至凋落枯败,但我仍记得你那日最美丽的样子——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缺一不可,相互映衬。一次邂逅,一见倾心。我似乎看到,崔护转身离去时的依依不舍和怅然若失。那惊鸿一瞥,那嫣然一笑,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幽思。
游山玩水,观风赏月,寻花问柳,飞鹰走兽,舞文弄墨,人生所癖所趣所好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有所需,各有所得。有人爱荷爱兰,有人爱梅爱菊,有人爱草爱木,有人爱松爱竹。还有爱牡丹、爱玫瑰,爱山茶、爱杜鹃,爱丹桂、爱海棠,爱郁金、爱罗兰……奇花异草稀木,家的野的,土的洋的,唯一家之长,情有独钟。
人飘然一世,时过半百。也曾爱这恋那,求之不得。都为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水性杨花,见异思迁,不得而为。时至今日,才喜寻桃源,爱上桃花,交上桃运,迷上桃色。追昔抚今,梦游前缘。
桃花,从诗经走来,中国古典诗词中最美的意象,她或简静,或艳丽,自《诗经》初见到唐宋熟稔,她曾以各种形象,流连于历代文人墨客的清词丽句间。在《诗经》·初见里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盛开在唐诗宋词里,穿越历史风烟来到今天。喜欢桃花,还因陶渊明以桃花引人入胜,构建了一个世外桃源,是隐士向往的理想境界和精神皈依。
后来又读到白乐天的《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那此情绵绵无绝期,让人为之感叹。他的《题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光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又让开始对桃花的产生好感。最让我从其它草木移情别恋、见异思迁、追逐桃花的还是唐人催护的《题都城南庄》,那“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好让人魂牵梦绕,意境缠绵,想入非非。
所以有五代时期词帝李煜的《乌夜啼》“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长恨朝来寒重晚来风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对桃花谢得太早而惋惜,也如自己的大好江山一去不复返。人生如梦,这就是悲楚的命运。
宋人苏东坡又咏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蔷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谢枋得在《庆全奄桃花》中吟到:“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骚客们对桃花的褒贬泛陈,各持己见。有“桃花红,杏花红,两样春光各不同,各自呈芳蓉;倚东风,笑东风,绿叶青枝共一丛,静爱碧烟笼。满眼春光各不同,各自逞芳容。”
一到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纷飞,春意盎然,景色彩彻。一些文墨骚客雅兴大发,以此编出了许多桃花题材的故事。最早的要数春秋时期的四大美人之一的陈国庄公之女,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传说出生之日,满山遍野的桃花盛开,所以叫“桃花夫人”,后来嫁入息国国君,又叫息妫,息夫人,蔡国国君是其姐夫,羡慕美色而借机戏弄,楚国君主为之而发动战争。美得“一倾城兮再倾国,两国为她倾覆灭”。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无名氏的《桃花艳史》、烟水散人的《桃花影》都把桃花与人的情爱牵扯起来,悲欢离合、男欢女爱纠缠不清。
桃花烂漫旁亭开,红雨寒烟照碧苔,怜尽阳春三月景,呵谁折得一枝来。三月桃花开正浓,无言含笑弄春风,方才惹得游归过,流水落花一场空。你对桃花的倾爱,是对花的钟情,非人生之命运,是慕花之娇艳,色之纷呈,吟咏讴歌,赞其芳菲,颂其绝代。
问桃
天宫飘渺路遥遥,
王母盛宴赛蟠桃,
借问仙果产哪里?
出自西方天竺苗。
访桃
不怕千山万水遥,
天竺国里寻桃苗,
引得树种入故土,
家家户户竟自豪。
种桃
桃树翩翩天国来,
环绕亭台遍地栽,
前人种得树千棵,
后人安享乐开怀。
赏桃
东风袅袅三月天,
桃花含笑舞蹁跹,
粉红娇艳多妩媚,
好似观音普陀仙。
爱桃
三月桃花各纷呈,
桃叶桃枝两关情,
落红虽伴春风逝,
果满枝头喜迎人。
惜桃
桃花开后又一春,
怜惜花娇自多情,
葬花只因花早谢,
愿同花仙入香坟。
思桃
桃花凋谢树成精,
万物生长有性灵,
花仙已随流水去,
种花更怜护花人。
梦桃
花落果熟叶凋零,
梦里梦外追桃魂,
东风不与桃枝便,
护花使者枉度春。
这大概是最早描写桃花的诗句了,河畔的那一树桃花开了,明艳、热烈,邻家女子出嫁了,凤冠霞帔,妆容灿若艳霞。后世常用人面桃花、艳如桃李比喻女子容颜姣好。一闭眼恍若看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容颜,丰腴大方,雍容典雅,风姿卓卓,以及她的秋波一转。关于爱情的故事里,你最爱听海枯石烂,关于婚姻的篇章里我最爱的是白首不离。
她许是他从小就倾心的人,一袭罗裙,朝他微微一笑,颊生轻浅梨涡,一瞬间便尘埃拂尽。而他也正好是她自幼就倾慕的人,笑容温润,无论何时,只消一个转身,便能看到他安心守护在她周围。“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样温暖、稳妥的婚姻状态。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怀抱里拥有的那一份安然,就像一觉醒来就能看到那个人在身边,心里安定沉着——幸福,就应该是无声胜有声的状态。
桃花底下,有多少动人的传说?又有多少美妙的故事?桃花开在春1天,也开在人们的心里。桃花大多都是粉色的,虽说她粉得有那么一点俗气,有那么一点刺眼,你不禁要问:傲气,又高冷的,那还是人们所喜爱的肆意盛开的桃花吗?还是那为爱疯狂热辣如火的姑娘吗?
桃花一开,就是那么的艳,那么的妖,如果说一位女子宛若桃花一样,那她一定也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女子。生为女子,你认为与其矜持得任人摆布,就算是梅兰竹菊那般高洁清雅,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还不如就像桃花一样,爱得热烈,活得洒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人生的春天里,做一个本色女子,鲜艳明丽地活出自己心中的模样,挺好!“三月桃花为你开,谁言桃花不芬芳”?
春逝花落,本是人间常事。残花飘逝,落红无踪,本是人间常态。可是在黛玉心中,偏偏与他人不同。桃花树下,葬下花魂。已是消逝的花,在他心中仍就珍贵。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凄婉的无奈中,是寄人篱下的辛酸,是前途渺茫的悲歌。他不是葬花,而是葬了自己的迷惘,葬了自己的一生。花落人亡两不知,花逝了,无人怜爱,而他自己终究也不过如这一场落花,就那样死去。
“生死转破桃花劫,前世今生缘难解。”如果把一年四季最具代表性的花儿比作四个女子,她们是春桃,夏莲,秋菊,冬梅,那么,最让你宠爱的,定是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