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唤春春无语,问花花不知 1100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茫茫待天数
独斟山里溪
风来亟风去
云卷复云舒
唤春春无语
问花花不知
芳菲悲早谢
壑弦嗃苦竹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生命之衢,生命之用,生命之值,非是衣裘壮丽,非是功名盖世,而是孜孜求索于生命之德,豁然开朗于生命之道,融会贯通于生命之理,修心养性于生命之智。《论语.述而》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人生降世,呱呱坠地,元本一张空纸,清清白白,表里如一,如何完美写出自己的一生,当从立志读书开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犹如赶路,日行百里容易,百日如初太难!尘寰如浪,峰谷兼行,处于谷底困顿乃为人生常态,君子人愈困志愈艰,然而小人则“穷斯滥矣”,君子明了生命之道,即使驶入水穷之地,依旧处之泰然坐看云起,而小人则不懂“人生变幻莫测却有轨可循”之理。人生之困,非为外阻,而是困于己志;人生之惑,非为外累,而是困于己心!故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兔龟赛跑,胜之于恒。

“野人于我有何情,半掩柴门向月明”,仰察日月星辰,俯观山林鸟兽,宇宙中一切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学会与道同行,而且恒志不已。我们一生之中支撑自己勇往直前的基础是什么?是信心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意志,而人之意志来源于一个正确方向选择,这个方向就是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宏伟志愿与普世价值。 志是什么?是无怨无悔的愿力方向,是持之以恒的决心方向,是赴汤蹈火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完成本生由虫成蝶的生命蜕变,不管我们具备别样的人生价值观、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达观,只要树立了“成己达人,兼善天下”的雄心壮志,人生便有了努力方向,人,从此不再飘渺不定,而是川流不息中一泄千里,形成无限宽广的海洋。《滕王阁序》中有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由之始于足下,然后扶摇万里,俯仰天地之妙,孰观日月辉天,即使无“独领风骚”之才,但求有坚忍不拔超凡脱俗之志。
“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文化是灵魂的清香,我们的文化储备不是读书便是实践,当下时代经济发达条件优渥,已经不需古人的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但必须博览群书,分秒必争。学而不厌专心读书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融会贯通的过程,因为生命有了方向,所以人生之路不会轻易摇摆;因为思想意志坚定,所以做事雷雳风行。在曾经沧海的无限风光之中,我们不会留恋于沿路的桃源风光,不会执著于尘情世念,不为己喜,不为物悲,秀枝巅石只配鸿鹄歇脚,江河雄川仅为千里饮马,高山峰巅、江河大川不过生命旅途的一座座驿站而已。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让我想到了“到死丝尽”的春蚕,更让人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伏枥的老骥依然志在千里,而人生之志源来自哪里?来于家风之训,来于先师之范,来自人生价值的普世定位,来自良朋益友的鞭策与鼓励,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责任与敢当。一切成功源于立志与行动,而两者又互为因果,立志是行为的前提,行动是志向的验证,一旦咬定便青松无悔,当然四季雄风难撼,雷霆霜雪不畏,积水生龙,必有所获。采得百花成蜜后,我们收获的就是志愿所成,“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枫丛橘树遍寻春
柳绿花红锁苑林
谁报燕双访庭落
喜得苗野几重新
天马行空路艰艰
诗亭书径度年年
他石攻玉曝初志
明月清风照孤帆
天高云淡,壑深峦繁,众星拱月,浩渺浩烟,大自然错落缤纷的绝佳景致犹如天来飞笔,波澜壮丽,霓漫彩贯,处处彰显着鬼斧神工创造出的奥妙无穷,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自然风光以其荣颜焕发,既而层峦叠翠,俄而水天一色。人陷尘嚣之中,情迷饶乐之事,乱花渐欲迷人之眼,若走出扑朔迷离,就是向上攀登,忽见湖光山色,回澄倒影,枫叶正红,心思一乱,不知不觉迷芒复返于凡尘衰景之中了,几次迷途知返,便生坚固志心,不恋花仪鱼潜,奔向大海。自然的层次与生命的层次又何偿不似!这也是道法自然的体现,福至则心灵,犀灵则点通,从大智若愚到大巧若拙,从大音希声到大象无形,从少年无为到大器晚成,生命是一个自觉自省自修的升华过程,大愚者非愚,大聪者非明,层层叠叠的生命意境奏响五音斑斓的时空浪花,生命的层次就是文化的层次,生命的修养归根究底就是文化修养,毕竟文以载道,以文化心。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且志不强者智不达,若得天人合一之境,须入锦绣山河深处,一睹桃红柳绿的芳容,从自然层次中体感生命层次,心与景应,故而思如泉涌,笔妙生花,这种“文致深处境界出”的境受,犹如山巅之风景,“会当凌绝顶”之高,自然“一览众山小”了。古今贤君名仕赋文遗情,天下文章亦不出格物、境界、志向、情感、景致五类。而格物为先,何为格物?《大学》所言之格物就是悟达事物内理,把握自然之规律,从而序预事务发展方向,从而知天知地,知事知人,师者传道,智者行道,君子乐道,此是天下第一学问,也是生命贯通的大学之道。
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爱人,智者守愚,大勇似怯,生命的魅力在于千锤百炼而又不露锋芒,香甘不腻但又回味无穷。因为博闻强识而孜孜以学,因为前路漫漫而上下求索,从而让平凡的生命升发出不同层次,乡远不同俗,山高不同天,这便是生命境界,这亦是修心养性的次第,人类有文明层次,社会有精神层级,生命有境界层级。
《易传》曰:方以群分,物以类聚。不同境界的事物芸众,会按照本自的含章文理寻觅同类相聚,同气连枝,同疫相怜,同声相和,或流向谷深,或烟清霰散,或飞向云天,不同层次相互依存,由此天地可鉴。君子四海为家,志同而求道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志向也,乃人之动力!人无志不立,事无志不成,业无志不兴。不论在何种“类聚”之中,若想超凡脱俗必将立志向前,且持续不怠,人生最大课题,就是立志且践行。孔子曰之“吾一十五而志于学”,且孔子自始至逝一生学习不懈,故成就其圣名,人无十全十美之才,但须终生学习循序渐进,有大德大智者必会闻鸡起舞,分秒必争,毕竟行百里者半九十。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自然景致到生命景致,从高山流水之相逢便知伯牙子期之意投,一切景致也许相由心生,内心之景致,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外观之景致,就是颐养众生的山川云野,日月辰星。景致,小衍精微,景致,大向壮观,无不刻画着丰富多彩的内外世界之丰彩。 由此观之,格物、境界、志向、情感、景致五大因素融会贯通其中。“若问天道悟几许?”而人生的几重境界却犹楼风袭近,百感洞开,芊芊碎碎地溅洒出来,层次脉络清晰如镂。敢问天下路在何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而境随心转,有志者事竟成,因志在其中,故立暗室之中而不愠不躁,待曦光而心愿透神,观星斗转换而豁然开朗。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