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红军粉”故事.感受“花儿”情怀]
作者:孙振轩(男.11岁)
“端起药汤想亲人,眼泪啊,扑簌簌地落在碗中。药汤好似娘奶汁,大娘啊,您就是咱的亲娘……”随着一阵阵豪迈雄壮的“花儿”的唱起,不仅展现了宁夏老百姓的热情大方,还伴随着流传于固原市西吉县《红军粉》感人篇章的阅读,使看过的人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民国时期,有一位伟人,他带领着有志青年发动了南昌起义,也带领着军队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就是毛泽东。在长征的路上,有几名红军战士受了重伤掉队了。当他们走到西北的一个村落时,天色已晚,于是他们走到一户人家敲响了村民的大门。村民确认对方身份后,便急忙开门请红军战士进屋,为战士们采药医治伤口。战士们伤情好转后也换了衣服,帮这户人家干农活。为了报答老乡的悉心照料,红军战士手把手地教老乡做洋芋粉条。但是外乡人教他们做粉条的事还是让保长知道了,于是保长带着人到那户人家里,怀疑有红军,好在那两个夫妇把保长骗走了。这让红军战士意识到该走了,那户人家的孩子也想当红军,于是几位红军战士和一位乡村青年背上行囊,寻找队伍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到了热情好客的余大叔,有理想、有抱负的成儿,慈祥、温柔的余大娘以及勇敢、为老百姓着想的红军战士们。红军粉,它不仅仅是一碗粉条,它更是一种思念,是西海固百姓对中国革命的信念,是对热情似火的红军的感情寄托。
这首花儿正是表达了那几位红军战士对当地村民的深厚感情。《红军粉》的故事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见证了西海固人民团结一致、热情好客的民族风貌,表达了西北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以及对红军的信赖之情,更展现了老百姓与红军的鱼水情谊。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砥砺前行的国家。对比战争年代红军和百姓的生活,感悟他们浓浓的情谊,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认识到我们应当更好地学习,奋发图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号召下,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好少年。
小作者学习了不少资料,对于这样难度较大的作文也能写出一些情况来。但由于年龄小,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了解得很不够,写起来还是力不从心,难以表达感情。
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
[聆听“红军粉”故事,感受“花儿”情怀]
作者:谢佳佳(女.12岁)
在我国西北广袤的大地上,流传着一种民歌,它热情奔放,处处显示着西北人民的粗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儿。它不仅是一种极富开发价值的民族民俗文化瑰宝,还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 红军粉》花儿联唱中,有一句这样唱:“端起药汤想亲人。眼泪啊,扑簌簌地落在碗中。药汤好比娘奶汁。大娘啊,您就是咱的娘亲。”这简短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军民鱼水情。
在红军长征时,有这样一段军民情深的故事。几名红军战士因受伤而掉队,当地的老百姓收留了他们。当地的老百姓为他们采药熬药,为红军战士们疗伤;用自家的粮食供他们充饥;用自家的床铺供他们休息。红军战士们离开了亲人,却拥有了更多的亲人,他们离开了家乡,却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家的感觉。红军战士们为了报答乡亲们,便教他们做洋芋粉条。
在温暖的药汤中,我感受到了红军与老乡之间的情谊,虽然他们不是家人,但胜似家人;虽然他们不是朋友,但他们的情谊比友谊更深厚。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传承这种精神。
聆听“红军粉”故事,感受“花儿”情怀,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让我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践行这种精神。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携手同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钟声点评:
作者小小年纪,对于并不熟悉的红军故事,仅仅凭临时学习的一首花儿歌词,就能举一反三,写出这样表述比较到位的作品,很难得。可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领会是多么重要!其中一句“用自家的药”为红军战士疗伤,不妥。那个时候老百姓家里根本没有什么药,而是在野外采集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