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思母
文/冰清玉洁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清明临近,守店闲暇,不禁想起我的父母双亲。
父亲是2016年农历八月初八走的。母亲去年十月初八离世。不知不觉母亲离天我们又四月有余。往事历历在目,禁不住泪眼婆娑……
风轻轻烟雨疏疏,情悠悠清泪几许。
屋外,如丝的细雨随风飘洒。密密雨帘,落在地上,滴落心里。远处山峦氤氲起伏。云雾缭绕隐约可见。
卓依婷演唱的《潮湿的心》在我心中低吟:“是什么淋湿我的眼睛,我已看不清你远去的背影,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 宁, 听不清自己哭泣的声音……

“清明”已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今年清明是农历二月二十六,公历4月4号。今年清明节,国务院规定从4月4号到4月6号放假三天。4月7号上班。
清明节,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作为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不仅要为已故的亲人献上祭品、香烛和纸钱,进行扫墓,表达了人们对先人缅怀、哀思之情,也是人们孝道传承的一种表达。
一般来说清明节扫墓,有提前进行的,也有清明当天或后一两天。具体的时间还是要根据当地的风俗、结合天气、农忙、各人因素来决定。当然,清明也是踏青访友,朋友团聚最佳时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往年清明,大哥会提前打来电话,告诉母亲,哪天回来。母亲也会提前买好菜准备等我们回去。清明那天还有其他亲戚从市里回来扫祖祭墓。借助这天来母亲家吃饭歇息,互相叙叙旧,拉拉家常。热情好客的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准备一点家乡土特产送给亲戚。
清明前十多二十天,我们平时卖花的店主就会批来文条鲜花,炮竹,线香,钱纸之类。清明这天上午我向来是很忙的。要把所进的文条鲜花尽量在那两天销售出去。
母亲也知道我忙,于是每次等我清明下午才去为父亲扫坟。大哥早已从株洲回来在母亲家等候我们。下午,我把事先挑选好的花朵带上,同大哥一路前往。
祭祖回来,母亲早已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桌上摆好了饮料酒水。只要我们一到家,就随时入席就餐。疲惫的身体可以在与母亲,大哥的聊天中得以调整休息。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说笑。酒足饭饱之后才和老公回家。摩托车驶出老远,侧目一看。母亲还站在那里久久朝我们这边注视……
娘在家就在。母亲走后,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两个哥哥早在株洲安家生活,老家房内的摆设依然保持原样。床上蚊帐,被褥全是母亲生前洗好摆放好的。

现在回家,进门时只能看见挂在堂前父母的照片,室内冷冷清清,再也看不见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迎接我们时开心的笑脸;再也吃不到母亲为我们做的可口饭莱;再也听不见母亲温馨的话语和谆谆教诲。
母亲在时,房前屋后是瓜果飘香,四时蔬菜青翠欲滴。
去年,母亲在大哥家过年。清明时,大哥回家为父亲扫坟,母亲在市里觉得清闲不习惯。也随同大哥一同回来。回家后,勤劳惯了的母亲就把房前屋后的菜土全部挖转过来。种上夏季蔬菜:辣椒、豆角、葱和空心菜之类,还种了一块西瓜苗。
春节期间在大哥家精心调理下已恢复。回家后母亲又不断劳作,大病初愈元气不足,旧病又复发。每次看望母亲时,母亲拄着拐杖,提着一小桶水一步一拐。坚持天天给菜苗和西瓜浇水,施肥。我们劝她少劳作,多休息。勤劳惯了的母亲闲不住。说坐久了会成为一个废人,多运动一下身体舒服,时间也会过的快点。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八月份,母亲依然种了一大块白菜、萝卜。还种了青葱、大蒜等其他秋季蔬菜。

我每次回家,母亲总会提前摘好一把新鲜蔬菜让我带回家,我的生日母亲总不会忘记,来时不忘带把新鲜蔬菜。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给予我们。母亲在时感觉自己像个孩子。有人疼有人爱好幸福。
母亲走后好长一段时间,心情一直沉重。独自沉浸在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回忆中。
母亲生性好强,又洁身自好。不喜欢八卦闲聊,把时间都用在整理家务和农事劳作上。
母亲去世前几天,总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寝。吃点东西就呕出来,胸口痛的特别厉害。每次医生输完液。总听母亲轻轻叹息:“能让我胸口不痛就好了!能让我吃东西不呕出来就好了……”望着母亲哀伤的眼睛又爱莫能助。心想自己是一个神医该多好啊!可以减轻母体痛苦,也可以减轻人世多少疾苦!
母亲,今日我又想您了,若你泉下有知,护您子孙一世安康。过几天清明时再去看望您!愿天堂无病痛,祈愿母亲来生幸福。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