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班第达召的兴衰
侯建
跨越了360多年的历史,当我们辗转走进那传说中的班第达古刹遗址时,被眼前惨败的景象所惊愕,油然而生的只有满腹的悲凉,还有五味杂陈的难受。
几百年的古刹你因何而毁,这还是古寺院吗?还说是与呼和浩特市旧城的大召无量寺规模相当的寺院,可如今所见到的却是如此残败不堪的遗址古迹,到处都是掩映在荒草之中的破砖、碎瓦、乱石,早已不见了它那曾经辉煌的景象。

传说此寺庙最鼎盛时期,曾有过百余多僧人住寺,那时候香客不断,佛音萦绕。升腾的香火味与寺院繁茂的杨榆树散发出的木气融合后,弥漫在上空久久不散,被笼罩着的寺院,如入仙境一般。

那梵音悠扬,钟鼓长鸣。仿佛在祈祷一方百姓的太平,使人心灵得以洗涤而安祥。
那钟声绵长悦耳,在这空旷的山谷间悠然回响,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好似佛陀发出的强音,告诫迷茫中的人,分合始终皆轮回,万事变化有因果。

然而阴山北麓之地这佛音传唱了几百年的寺院,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在一场破旧立新的运动中毁于一旦。残破的庙宇从此后彻底断绝了香火,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现在只有那庙宇被铲除改作了农田后,打下的那口深井的水在流淌着,诉说着它昔日有过的繁华热闹祥和的过往。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永和泉村西的古刹,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初称“班定召”。1662年(康熙元年)正式落成后,赐名“杂雅班第达胡图克图”,在康熙36年又改赐名为尊胜寺。
这座位于大青山北麓的召庙,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世代流传着此召庙的由来,不免还带有许多迷信的色彩。

传说三百多年前的顺治年间,在夏秋之际,曾有一队巡查官员途经此地,行至午时饥渴难耐,便林间小憩。
兵丁在东边小溪中取水,捧于众官员喝下。饮此山泉水后,甚觉此水甘甜爽口,余香未尽。都有些不忍离去,便传令于兵丁林中扎营,歇住几日。兵丁却又听得当地村民传言,说是此间乃为九龙汇聚之地,取水处正是九龙之口。

这传言被巡查官员得知,着实也大吃一惊。敢言九龙者乃定非寻常之地。又见方圆几里那独有的奇特地理景观,也觉得非同一般。这一片榆杨树木高大繁茂,郁郁葱葱,枝叶茂盛。那遮天蔽日之势,置身其间馨香静怡、居之舒适祥和似入佛境。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方,灌木丛生地势平坦,少风多阳,真可谓是藏风聚气的绝佳宝地。
其中有位官员懂些阴阳地理五行学说,甚知此处非同寻常,乃定是佛仙修行之地。回朝后随即联名呈书上报。顺治帝礼佛,知悉后下诏书,勒令归化府择其山口那一方平坦之处兴建寺庙,选最好的汉白玉石和优质的山榆木修建。直至康熙元年,始建成了这座象征着高贵神圣的庙宇。奉请了八方道法神灵神像居于其间纳受香火,敬香朝拜的人们络绎不绝,开始了它几百年的辉煌岁月。
(摘录)其规模与样式完全仿照归化城大召无量寺格局,共有九九八十一间房。前面正中是山门,两侧为前殿,有四大天王神像。由山门入院,院中置一大香炉,东西两侧是廊房,正面的大殿,外观为跳台式三层楼,内供五位神像。庙院西边有一座与正殿等高的白塔。由此组成一个呈正方形的建筑整体。庙宇落成即由无量寺派出大喇嘛班定来住寺。因此地四面环山,气候益人,水质绝佳,后来便成为了大召的避暑召。

现在从遗留的房根基础目测,此召庙有俩座禅院组成。东禅院很大,遗址被河水冲刷现已残缺,连同溪边那口伸手可取水的九龙井也不复存在。
正殿有四排,后排地基可见,中间痕迹却难以寻觅。十几年前当地农民用铲车推平,变为了良田。只留下残缺的碎瓦块和破砖石四面隆起,围成了一块四四方方、齐齐整整的几亩水浇地。
宝塔基石也早已消失殆尽,只有被寻宝人从中央掏挖下丈余的深坑还在仰望着天空。
西殿在东殿的西南角,地基隐约尚存,虽碎砖烂瓦堆积着,但还能看到庙宇的大致轮廓和布局。
此召庙是清早期开始修建,到大清朝灭亡而衰,历经了两百多年的辉煌。随着时代变迁,到民国时期,这里被反动的官兵和土匪掳掠去了大量的佛像。据说当时有一军官打靶取乐,还打瞎了多个天王佛像的眼晴。
此后这召庙逐渐开始衰落破败,因无佛像供奉,香火之银无法取得,无生存之途,住寺僧人也先后散去。只留下几座年久失修的大庙宇和禅房,还孤寂地矗立在那里,让路过或还愿的人们还有些许安慰。

1958年后,为了修盖武川县东梁电影院,因需要大量的砖石檩木,就将大雄宝殿和其它圣殿拆除。拉走了不用花钱而又现成的汉白玉石、榆梁木和青砖、筒瓦等。
1966年开始的文革,寺庙又第二次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起初淳朴的村民们认为寺院是供奉神灵的场所,还能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但随着新思潮的洗涤,现代的学校,村委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进入,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渐渐地淡化,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破坏。
文革年间是此寺院的终结点,当时的村民还都对佛殿佛塔佛像敬畏不敢下手,而一个楞头青小伙子却毫无畏惧,一股脑地爬上已半残的佛塔顶部,丢下去几束炸药,炸毁了几百年神圣的佛塔,至此这庄严的古刹毁于一旦。
爆炸声惊动了远近的村民,也彻底惊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魂。
古老的寺庙院落所留下的最后一点遗存,仅剩的大钟、佛像和青铜器也被周边村民哄抢一空,而后就变成了现在的瓦砾场。
1982年包产到户后,村民为了拓展土地,先后又将自然而生的大片粗壮的榆杨砍伐,留下了现在的几棵古榆,挂着彩带作为了古庙的标记,也算作对古刹佛仙的忏悔吧。

被丢弃在水井房旁边,仅存的大约150CmX80Cm的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刻着碑文。十几年前也被村民拉回了院里,当作了垫脚石,后来这唯一的古刹证物也不见了踪影。
从此庙宇不复存在,三百多年的古刹就这样被埋在了废墟下,它那辉煌的影子将永远留在人们口囗相传的记忆中。
我们默默地从疑似的庙门口走了出去,走过了这沙砾碎石还夹杂着些破砖瓦的河道。又都不约而同地回过头来,凝望着这虚幻之地莫名的感叹。对那榆杨树下曾经有过的杂雅班第达胡图克图召无言以述,只有各自的叹息、悲伤和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