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出了个刘胡兰,15 岁英勇就义,英雄事迹选入小学课本。毛泽东亲笔为她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河南省平舆县这片热地上,同样出现过一位这样的女英雄,她就是革命烈士魏金芝。
1934 年 5 月 18 日,魏金芝出生于平舆县万冢镇大赵庄一户农家。父亲魏久富是小学教员,思想进步,让她入学读书,给她讲当地农民组织红枪会、联庄自卫队与日寇土匪英勇战斗的英雄故事,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爱憎分明的烙印。
1947 年刘邓大军南下,途经平舆一带,留下部分武装干部开展地方工作。魏金芝的家乡很快建立了民主政权,成了汝东解放区。有胆有识的魏金芝,在党的基层组织培养教育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村里办起解放小学,她是学校的义务辅导员;村里办起了姊妹团,她是姊妹团团长;村里组织妇女联合会,她是妇女联合会主任。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走村串户,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妇女学习识字,宣传革命道理,传唱革命歌曲,动员广大妇女送子女亲人参加解放军,带领妇女们纺棉织布做军鞋军衣支援前线,救护伤员。除了做好妇联会的工作,魏金芝还经常给贫苦群众讲共产党为人民做主、带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大道理,整日废寝忘食,为革命奔忙。
由于魏金芝工作大胆泼辣有魄力,在群众中威信很高,上级党组织看中了她出色的工作和组织能力,发展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命她为姚桥乡乡长。入党后的魏金芝,更加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积极领导剿匪反霸斗争和开展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中,她立场坚定,秉公办事,绝不图一毫私利。有一次,村干部将从地主家搜缴的一盆土靛抬到她家,她得知后立即交公,并告诫家人,决不能利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谋私利。在她的带领下,姚桥乡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1950 年 7 月,平舆境内连降大雨,洪汝河多处决口,姚桥乡一带平地积水一尺余深,交通阻断,部分民房倒塌,魏金芝带领乡干部和基干民兵,迅速组织村民,全力投入护堤防洪和灾后安置工作。
谁也没有想到,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会利用天灾之机发动武装叛乱。 7 月 25 日夜晚,谋划已久的匪首韩振文,带领悍匪韩贯三、刘长斌等 30 多名匪徒,包围了姚桥乡乡公所。魏金芝正在和三区公安员阎满良、姚桥乡民兵队长赵金山、农协主席魏久元一起商量灾后重建工作,毫无防备,来不及反抗,就被荷枪实弹、蜂拥而来的匪徒绳捆索绑地抓了起来。
匪徒们将魏金芝等人抓住后,不敢停留,一直把他们带到大赵庄村北的荆河岸边才停下来。匪首韩振文叫嚣道:“说吧,把你们知道的秘密都说出来,我可以免你们一死。”魏金芝一听,马上怒斥他道:“你凶什么?有胆子怎么不敢白天来?摸黑下手算哪门子英雄?今天你杀死我们,人民政府绝不会放过你们,一定会为我们报仇雪恨的。你等着看吧,过不了几天,就是你们灭亡的日子,只怕你们临死的时候,绝对没有我们这样的表现!”韩振文气急败坏地问道:“你真的不怕死?”魏金芝昂首挺胸,响亮地回答:“我们是为新中国而死的,心中有信仰,就不怕死!”恼羞成怒的敌人,对她连刺数刀后,又在她身子上系着大石头,投入波涛滚滚的荆河之中。年仅 16 岁的魏金芝,就这样英勇牺牲了。
事后,人民政府很快肃清了这股匪徒,并在姚桥乡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赞扬魏金芝为“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如今,魏金芝烈士的尸骨埋在家乡的土地上,她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塑一尊半身雕像,矗立在万冢镇郭寺小学校园内。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前来参观、缅怀先烈者络绎不绝。每逢清明节、建党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来临时,当地的许多党员和学生都会自发地到这里来,缅怀英烈。

平舆人有诗赞曰:
有谁不怕死,万冢魏金芝。血染新中国,赤心梦更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