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春天的故事
信义庄
时维暮春,杨柳依依,杂花生树,渐欲痴迷驴行的我,在憧憬和欣喜中,跟随驴友一头扎进了泰山深处。
泰山与我并不陌生,年轻时求学泰山脚下,几乎每天下课后都要去“大众桥”、“黑龙潭”转转,周末的时候也曾雨中、雪中、雾中、花中登过泰山。参加工作后,有一段,几乎每年必爬泰山一次,泰山“玉泉寺”、“彩石溪”等等也曾多次涉足,一直骄傲地认为,对泰山那是烂熟于心。想不到,此次驴行,从最初一刻开始,脑海中固有的泰山形象彻底坍塌了。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晨曦中从曹家庄东去,在樱桃园、茶园边悠悠漫步,幽幽的山谷,淡淡的晨雾、柔柔的暖阳,湿润的空气,满眼的绿色,啾啾的鸟鸣,朦胧梦幻,任谁心都醉了。
樱桃红了,樱桃黄了,用不了几天,这甜甜的山樱桃就该上市了;夏至草那奶白色的小花开了,夏天马上就要来了;蜜蜂在耳边飞来飞去,嗡嗡作响,暮春时节,这要飞多远、飞多久,才能采回花粉?!
路边惊现一块残碑,疑惑间正欲相问,一块“藏峰寺遗址”字样的蓝色标牌,蓦然闯入眼帘。走进山谷,总感到丝丝禅意,原来这里竟是一处古寺遗址。驻足细观,想不到,这“藏峰寺”竟始于元初,且是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泰山六大古寺之一。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当年的寺院僧舍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几块残碑,一汪泉水,令人唏嘘。
古寺所在,必是风水宝地。就此,忍不住与帽檐大哥聊了起来。帽檐大哥笑着说:谁说不是,你看这“藏峰寺”,深居山谷,紧邻泉池,前有溪水潺潺,后有高山密林,绝对是钟灵毓秀之地。对了,泰山最好的“女儿茶”就产自这地。
“快看、快看,那儿有大片的山苜楂”。近日让“山苜楂”迷的神魂颠倒的“大长腿”,扯着嗓子大声地喊。众驴顺着其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见路边,一簇簇、一片片,长满了碧绿肥硕的山苜楂。队长说:激动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个进山有的是!山里不仅有山苜楂,还有山蒜、黄精、穿山龙、四叶参、紫草等等,保准让你采的胳膊发麻,叫苦不迭。
天好蓝,蓝的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风好柔,柔的让我恍如在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春天所有的美好,似乎都汇聚到了心海。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只是跟着队长、帽檐大哥、众驴,在诗意盎然的松林中,在光影斑驳的小路上,在萌动勃发的春光里快乐行走。
峰回路转,空气中清香弥漫,侧脸观望,山坡上竟是大片盛开的槐花,沁人心脾。“马驹石沟”口,几方土黄色的岩石堆积在路边,独特别致,耀眼夺目,引众驴纷纷驻足观赏;队长、老李更是登上巨石,眺望俯视,一抒情怀。
进沟了,进沟了,大家注意脚下。拐进“马驹石沟”,沟内乱石硌脚、杂草丛生,但在众驴面前,这些根本不算什么。就连那七岁的驴友“猴哥”,都是一脸的风轻云淡。有春光里的美好,谁还在乎这些!
“沟里沟外两重天”。从小在山沟里生活的俺,最喜欢的莫过于钻山沟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深沟,总是藏着太多的神秘。深沟的尽头必是水的源头,深沟的顶端定是云的故乡。沿着深沟前行,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定会让你沉醉忘归。
循着沟底小路上行,忽左忽右,沐浴着春光,不停地在一块块岩石间闪转腾挪,让众驴的老腰好一番运动。沟底虽看不到潺潺流水,但却无时不感到水的气息。不说沟地乱石间那嫩绿的水草,单看那岩石缝隙间盛开的苦菜花,你就会明白,那水就在你脚下静静流淌。将耳朵贴近沟底,摒除杂念,你会听见哗哗水声的。
这沟底的景致,完全不同于沟上。沟上是高高密密的松林,这沟底却是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灌木。转过一处斜坡,眼前的景色把众驴惊的目瞪口呆;悄悄摸一把下巴,还在!定定神,细品眼前的景色,这是泰山?这是地球吗?这不是电影“阿凡达”中外星球的场景吗?!一棵棵缠满藤萝的树干直插蓝天,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天上是绿,脚下是绿,石头上也是绿,满眼绿意流淌。
好一阵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在“无语”的赞叹中继续前行,脑海中对泰山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一路前行,一路采挖,众驴从沟底渐渐来到了左侧山坡之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这里的山林又发生了变化。沟底的泰山柳不见了,高高的麻栎树多了起来,透过稠密的枝叶,左侧的“黄崖山”巍峨壮观,神秘莫测,瞬间萌生了攀爬的念头,禁不住不时观望,猜度着、想象着那山顶、那山右的一切一切。再行,取而代之的则是泰山最主要的树种赤松、油松、黑松。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此时,恰值松树开花之际,那淡黄色的芽苞,顶端红红的花蕾,让俺大开眼界,原来这松树也能开花,原来这花蕾也是如此的妩媚。
下到垭口,想不到队长与帽檐大哥都在等候,让俺好生感动。继续前行,忽闻花香浓郁,沁人肺腑,暮春时节,这山顶之处能有什么样的花开?行不多远,只见山崖边,松树下,一簇簇一片片的紫丁香,正在肆意绽放。此时此刻,心真的是醉了,不知该用啥样的语言,来表达眼前的美丽,只听“大长腿”用颤抖的声音,不停地在说:词穷了,词穷了。
在山石间奋力攀行,很快来到山顶,只见众驴正聚集于此,或游目骋怀,或赏花拍照,个个笑容满面。那老爷们“老李”不知何时变成了“花痴”,此刻正抓着一大枝的丁香放在鼻子上嗅闻,远观仿佛是要把这花儿吃掉一般。“花婆婆”、“大长腿”等,则站立崖边,兴奋地用相机记录着悬崖的峻峭和花儿的美丽。此时,帽檐大哥悄悄走到我的身边,指着面前的群山向我介绍起了泰山的地形地貌和传说掌故。“这里是西灶岭,前面沟里那块巨石看见了吗?那就是有名的姜美人石,有空我们一起去走走啊” 。
站立此处,眺望着四周峻峭的山峰,轻嗅着山花的芬芳,在春风的爱抚中,无限感慨。这泰山真不愧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前心目中只有那个历史文化名山,今天终于见识了自然遗产的秀美泰山。
开心中,众驴合影留念,补充点能量,继续大步前行。一会在山脊丁香花中漫步,一会在山坡松林下穿越,转到西灶岭下的时候,栎树的新绿,含苞的毛杜鹃,几朵蓝精灵般的小花,又给众驴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刚刚走到一处不大的垭口,“大长腿”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快看,快看,那是什么?”顺着“大长腿”手指的方向,只见山崖下,一片青绿之中,一块巨石,如一条金黄色的大鲤鱼般正昂首天空。太震撼,太惟妙惟肖了,这大自然的神奇真是难以想象。
在赞叹、感慨中一路上行,灌木野花中,隐隐发现前面一片金黄,走近一看,又是一块巨大的黄色泰山石。岩石有一段近两米高的地方,把众驴好一番折磨。俺和几位驴毛,如果不是“老李”生拉硬拽,那是根本上不来的。
上来后踏行不久,忽见一块巨大的岩石横在眼前。这石,似是自上而下被刀劈过一样,呈片状竖立山顶,十分壮观。队长说:这石头被驴友戏称“三面红旗”,大家看像不像?小心地绕行一周,不得不说,驴友起的名字确实恰如其分,在赞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让俺也不得不对驴友丰富的想象力,由衷佩服。
抚摸着眼前的奇石,环视眺望着四周的青山绿水,呼吸着新鲜清爽的空气,众驴个个心旷神怡,纷纷在巨石前打卡留念。老李站在巨石边拄杖而立,笑傲江湖;“花婆婆”金鸡独立,冯虚御风;而帽檐大哥什么也不说,大步跨出,一下就笔直如山神般站到了悬崖边,一块凹凸不平仅容一人的石头之上,那气魄、那淡定,直接让我等目瞪口呆,佩服地五体投地。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众驴沿山脊继续前行。十一点四十左右,来到一处背风向阳之地,考虑到下行还要较长时间,队长提议休息补充能量。每次的驴行,众驴都会自备许多可口的水果,集体消费。令人意外的,此次帽檐大哥竟背了一个西瓜上山,那“大长腿”是白香瓜,“立奕”则是脆甜瓜,简直成了一个瓜的世界,直把队长乐的两眼眯成了一条线。抽刀切瓜,聚而食之,其乐融融。山坡上,松林下,和煦的春光里,大家开心合影,让美好化作了永恒。
移步前行,能量充足,众驴精神抖擞,大步如飞。前面山坡,突现一片红黄相间的巨石,从下面看,似雨后春笋;从上面看,似红莲盛开。其形其色,让众驴啧啧称奇。前行十几米,路旁又见一块既像大头娃娃,又像外星人一样的巨石,引人遐思。小路蜿蜒上行,几块豆腐块状的巨石,错落相叠,卧在路旁,煞是好看。众驴沿其旁开心上行,突然,三块巨石搭起的一座石门,陡然呈现眼前,让人匪夷所思。弯腰收腹小心通过,没走几步,又是一段近四米的巨石陡坡,奋力攀上,抬眼观望,前面山崖巨石,像人像物又像神,令人梦幻迷离。这泰山,什么时候变成一座奇石园了。
稍作盘桓,眺望一番泰山极顶,辨识一下方位,队长肯定地说:这里是风门西顶,下行不远就是我们下山的“脐子沟”沟口了。不知是植被茂密的原因,还是方向出现了错判,寻找沟口小路的过程竟十分的艰辛,直到看见对面山坡满山遍野盛开的连翘,那下行的方位方得确认。山下的连翘已落败一月之久,而山上的连翘却正在怒放,这泰山真是神奇。
方向定了,心也就静了下来,悠悠地在栎树林下穿行,任斑驳婆娑的阳光洒落身上,开心幸福在每位驴友的脸上恣意流淌。
一路下行,十几分钟后,众驴来到了传说中的“雪中饮酒处”。“雪中饮酒处”,多么诗意的名字,没来之前,在脑海中反复勾勒了无数的画面,想象着各种各样的场景。近到眼前,虽说有点失望,但这形状、纹理独特的锥形巨石,高大稠密的栎树林,青青的草地,弧状的垭口,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入沟不久,也许是体力问题,也许是有人着急去沟口采“山苜楂”,众驴下行渐渐拉开了距离,老迈的俺,渐渐被甩在了后面。
孤独地行走在长长的深沟里,并不寂寞。峻峭的山崖上有将军、有神仙、有美女,不时地与俺轻言细语;啾啾的鸟鸣,在耳边唱响,那一刻,仿佛刘天华正在空中拉响《空山鸟语》;轻柔的风,吹拂着新绿的树,抚摸着嫩绿的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走到一处转弯,帽檐大哥正在一棵粗壮的泰山柳下等俺。待俺近前,帽檐大哥说到:你知道这沟为何叫“脐子沟”吗?我说:不知道,帽檐大哥说:你跟我来。随后,帽檐大哥就带俺左转上行,来到一处有许多石屋遗迹的地方,指着沟中一座拔地而起的锥状山峰说:“看,那就是脐子峰!像不像人的肚脐?”细细察看,在这群山环绕的山凹中,这凸起的山峰,真是神似人的肚脐。帽檐大哥说:沟中有山如脐,谓“脐子峰”,因了这“脐子峰”,这沟就被称作“脐子沟”了。
走过一处水草萋萋的凹地,绕过几块巨石,忽闻水声潺潺,难道还有“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扭头看向帽檐大哥,大哥只是微微地笑,什么也不说。刚刚拐过一个斜坡,就见队长正坐在沟边的一块岩石上休息,“猴哥”则低着头在拨弄什么。近前查看,原来这沟底真有泉水流淌,这“猴哥“正在开心地玩水呢。起步前行不远,帽檐大哥指着一处涓涓细流说到:看到水流中的天然石桥没有,那可是咱“脐子沟“的一宝啊。只见这石桥呈拱形,宽约10公分,长约30公分,拱顶距水面约15公分,天然形成,惟妙惟肖。真不知什么因素作怪,走近石桥的那刻,俺竟“老夫聊发少年狂”,颤巍巍走上石桥,平伸着双手,一扭一扭地走过了石桥,企鹅般笨拙的姿态,傻傻的表情,让众驴个个抿嘴偷笑。
绕过“脐子峰”,众驴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帽檐大哥、疯狂哥、刘大姐等几位泰安驴友,健步如飞,很快就不见了人影;老李、花婆婆、小马等,负有采摘“山苜楂”任务的驴友,也很快各奔前程。拖后的只有老迈的俺和责任重于泰山的队长了。
在绿野仙踪中不停地下行、下行、再下行,就是走不到沟口,问队长,队长总是说:快了,快了,但半小时后还是看不到沟口。在疲惫不堪,神情恍惚之际,终在下午三点半左右出沟。出沟的瞬间,只见那“小马”正守着一大袋的“山苜楂”,躺在一块巨石上闭目养神,思考人生;而那超级勤快的老李,仍在山坡上不停地采摘着“山苜楂”,唯恐采的不够,回家挨打……。
“生命、生活,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真正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
朋友,让我们走进泰山,奔向旷野,去尽情地享受这一切的一切吧。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