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亚丽
在这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最美时节,看着绽放枝头,娇艳欲滴的迎春花,我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一位书画功底深厚 ,谦和内敛,说话间诗词佳句妙语连珠,嘴角上扬,微笑常挂在嘴边的天水籍著名国画家——曹宝凌老师。
曹老师早已声名远播,享誉陇上,家喻户晓。他是一位热爱生活,阳光乐观,坚毅执着,积极进取和与时俱进的快乐达人。不经意间,你会被他灿烂的笑容,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种植的盆栽及与孙儿独享天伦之乐的快乐氛围所感染。亦或被他常常徜徉在名山大川、溪流湖泊 、古老村落或漫步在花香满径的满园春色里的写生画面所动容,所沉醉。
曹老师自幼酷爱书画,天资聪颖,善思好学。他师承天水书画名家张琮、董晴野先生,在师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儿时艰苦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勤奋,刻苦、踏实、孝顺、懂事、执着,自强自立的坚毅品格。
上初中时,曹老师说:当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画大报头,工农兵形象及大批判专栏,也是初中时期的主要绘画对象。当时他就曾画过一张用十六张全开铅化纸拼接的报头,那个报头拼接起来有七、八平米,能糊满一面墙。出类拔萃的绘画天赋当时就被天水著名美术教育家张琮老师慧眼发现,随后有幸被收为天水一中美工组成员。在张琮老师的精心栽培下,他更加的勤奋努力,积极进取。在他持之以恒的辛勤付出下,扎实过硬的绘画功底为他更为广阔的绘画创作空间打下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陇南插队生活的独特环境让他感悟到大自然山水的空濛和雄奇。陇南插队生活的艰苦磨练也铸就了他的刚毅品格和执著坚守。艰苦的知青生活丝毫没有改变他从小有个画家梦想的夙愿。他在广袤无垠的陇南田野开阔了视野,磨砺了意志。在农闲之余,不断观察花鸟鱼虫和山川风物一年四季的更迭变化,他将知青插队生活的这一段人生经历视为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在孤嘈寂寥的农村插队生活中,他饱读诗书,不断自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绘画知识,在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中广泛涉猎,吸取养分。并不断钻研历代画论、画作,临摹古帖,与古人对话,精进自己的书画水平。在闲暇之时,还不忘大量吟咏背诵唐诗宋词和学习创作古体诗词,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书画水平。
文革后期,睿智多才的曹老师在下乡插队的几年间,还学会了木工、厨师等多门手艺,并在劳动之余,他仍然自修书法及中国画的创作和提高。
1979年,曹老师回城之后,有幸遇到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恩师——天水书画界泰斗董晴野先生。董老师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奇才。董老师毕业于浙江美院,深得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等艺术大师真传。董老师对眼前这位悟性极高和刻苦用功的学生偏爱有家。在董老师惜才爱徒和淳淳善诱的悉心教诲及指导下,他对中国古代绘画史和名家画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临摹和研究。同时,也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进行了规范系统的学习,在名师董老师深厚文化底蕴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下,使得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突飞猛进。无论是技法、构图亦或意境,都有了飞速的提高。其画作题跋文思泉涌,笔下生辉。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幅幅画作灵动唯美,饱含情趣和哲理。
他回城之后,到天水市皮毛厂做了一名工人,工作之余仍痴迷于绘画,在此期间,他先后结识了天水书画名家周兆颐、万惠民、张玉璧、已故天水市文联主席程凯先生等文艺界名人。由于恩师董晴野老师及诸位名家的点拨,他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他的国画技艺不断提高,在一幅幅水墨丹青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真是名师出高徒,他不负恩师厚望。他在平日的习画过程中,不忘董老师的教诲:真正做到了“书画同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家必须是文化和艺术上具有全面修养的人”,“学画要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志向,将来才能有所建树”等等的肺腑之言。他将恩师的嘱托铭记于心,并日复一日的付之于行动。正因为有着名师的指点和教诲,他的山水画南北风格兼而有之。构图上既有北方的雄奇和粗犷,又有南方的婉约和典雅。他的画作题材广泛,立意新颖,意境深远;以形写神,气势磅礴,浑然天成。且让心灵沉浸在国画的深邃与辽阔里, 从而使其作品古今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的无穷魅力。
曹老师诸多殊荣的取得都与他常年累月锲而不舍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名师的点拨分不开。如今他已是天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水文联委员,天水市书画院特聘院士,天水市老年大学国画讲师。其作品山水画《渔歌晚唱》收藏于甘肃省美术家画廊,《石门秋色》在中国北京书画研讨会上获银奖,《霜叶红于一花》获甘肃省首届群星艺术展铜奖,《石门月夜》入选全国名城名家展,花鸟画《壮志凌云》获甘肃省政协书画展金奖,《莽莽大野 巍巍铁壁》获甘肃省首届写生展优秀奖。2003年出版《曹宝凌书画集》。
2003年他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采风活动的过程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曹老师说:这次采风行程1万多公里,意义深远。通过这次采风,使他对国画、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全新的认识。通过这次艰苦卓绝的采风活动,让他用多彩的画笔将《莽莽大野,巍巍铁壁》通过绘画的特殊语言及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人文气节进行了完美演绎。
河西走廊的莽莽群山和西部山水的雄浑苍茫及名山大川的游历写生为他的画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行万里路同读万卷书一样重要,正是他的采风阅历和生活感悟从而使其他的作品既有秀润飘逸的风韵,又有刚健挺拔的雄浑。
曹老师说:董晴野先生教给他的不仅仅是绘画的画法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作为一名画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那就是要在不断学习中国国学文化、美术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论,运用绘画的画法,展现给世人厚重的画理、画境、画趣和画意。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美术的历史,与绘画艺术是相辅相成、一脉相通的。
他的山水画清润空灵,高古雄奇,气韵非凡。正如书法家吴永昌先生在卷题记中所写:“宝凌此卷,写家山一隅,陡令耳目一新,如入武陵。似王希梦千里江山,若张大千长江万里,王张何人?宝凌能比肩者欤!抑或所云,无细流之汇,沧海将不复存焉。”是的,曹老师的山水画清新雅韵,厚重大气,独树一帜。
在明德书院杨天霖院长组织的书画名家走进乡村、走进军营、走进学校、走进医院送书画及捐资助学活动中,每次都能看到曹老师笔耕不辍和脚步不停辛勤耕耘的身影。每一次的公益活动中都会看到曹老师默默无闻,埋头伏案,从始至终专心致志巧妙构思,精心创作着一幅幅清新脱俗,行云流水的水墨丹青。他的画作细腻入微,诗意清雅,且绘笔独特,情景交融,每一幅作品总能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无论是花鸟、鱼虫或梅兰竹菊,亦或山川河流,他都以艺术品位和人生意境的高度,以自由、野逸与疏放怡情,能够让每一幅作品匠心独具,熠熠生辉。由于他扎实过硬的绘画功底和勤于笔端的历练观察,他的画作清新质朴,意趣盎然,贴近生活。且由于他极高的悟性,他的创作灵感如井喷般似汩汩清泉恣意流淌,酣畅淋漓的以千变万化的笔墨语言,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
同时,他还是一位教学有方的优秀教师。他在天水老年大学任教十几年来,兢兢业业,治学严谨,认真负责。 作为天水老年大学的国画教师,他经常告诫学员:一个追求国画境界的人,必须要培养自己具有哲学家的头脑,杂技演员的技能,诗人的情怀。他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座右铭,先后培养了上千名学员,且多位学员的作品曾在市、省及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他多次被学校评为“天水老年大学优秀教师”和“学员最受欢迎的老师”。学员普遍反映,听他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和书画义卖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平凡的日子里,曹老师将光阴过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模样。自由的行走在红尘陌上,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内心所想,简单、快乐、恬淡,平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俗世烟火里,用手中创意的笔描绘着春天最为壮丽的景色!
刘亚丽,女,甘肃天水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在国家、省市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及散文百余篇,并有作品获奖。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渭水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