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见狼 跟着嗥
文/孙虎林
“啪!”猝不及防中,右边脸颊上挨了一巴掌,火烧火燎。我扶着供销社柜台,慢慢转过身子。眼前站着一个比我高的男孩,双目圆睁,凶神恶煞般瞪着我。他身后还有两个矮个男孩,幸灾乐祸地笑着。

我头脑发懵,不知怎么回事。我从未招惹过他们呀,而且,根本不认识他们。我和发小步行二十几分钟,到村南的大营供销社去买东西。当时,正指着货架朝售货员说话。不曾想平白无辜挨了打。我知道这仨坏小子欺生,只能忍气吞声,捂着脸走开,连东西也忘了买。挨打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来大营村。
几年后,我上了大营初中。同村五六个小伙伴心知肚明,结伴同行。就这样,每次走进人家的地盘,我们还是提心吊胆。总有一帮坏小子聚在一起,尾随身后,无缘无故追着叫骂我们。眼看我们已经走到十字路口的皂角树下,都能看见自家村子了,他们还不死心。一边叫骂,一边朝我们扔石子。这几乎成为每天上学必须经受的受辱考验,心里倍感屈辱。何况,辱骂我们的,还是一群小不点儿。没办法,谁让学校在人家村子呢。
初二那年,我独自一人走在学校西围墙边,那儿有一座大池塘,塘边长着几棵高大的柳树,树上的鸟儿叫得正欢。我边走边看,心里一阵高兴。猛然间,一个身影挡住去路。抬眼一看,我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眼前的小子横眉立目,一脸杀气。我不敢挪动半步,他可是打遍校园无敌手的小霸王,下手又准又狠。看着我逆来顺受的样子,他张口就是一串侮辱人格的脏话。我翻了他一眼,他大声喊道:“你再翻眼试试,看我不把你眼珠抠出来踩碎。”说着便扬起了巴掌。这时,蹲在池塘边洗衣的村妇直起腰来喊了一声,他才悻悻然离去。

上小学五年级时,一夜之间,我被村里小伙伴孤立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都不理我了。在此以前,我威信很高,是村人公认的“孩子王”。我学习很好,作文时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也因此,身边聚拢着一大群小伙伴,邻村玩伴甚至把我戏称为“军长”。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成了孤家寡人,心里好孤独。
从这天开始,上学路上,我独来独往。曾经的玩伴却成群结队,欢声笑语。那时,我形单影只走在前边,他们故意跟在后边,一路起哄刺激我,几乎天天如此。我实在受不了这番戏弄,哭着告诉了娘。娘一气之下,赶往学校告诉了女校长。原指望校长给我撑腰,未曾想她却在全校集会时,不点名地大大数落了我娘一顿。说我娘偏心眼儿,溺爱惯子,也不找找自家孩子身上的缺点。我听后大失所望,回家后也未告诉我娘。好在他们只是孤立我,并未上手打我。半年后,小伙伴们陆陆续续跟我说话了。但我风光不再,再也不配做“孩子王”了。我至今不明白当年被孤立的原因。心中留下精神伤害的阴影,久久不曾消散。
班上还有一个任姓同学,天天受欺负。他家成分大,地主出身,父亲在生产队被监督改造,时常挨斗挨批。每到课间,他便被同学挤到墙角,又掐又拧,又踢又打。他忍着疼痛,不敢吱声。所幸,任同学苦尽甘来,高考制度改革后,发奋努力,一举考上北京防化学院。毕业后一路提干高升,直至以副师级待遇荣休。多年以后,在他所在的城市相聚,把酒言欢之间,他竟然说了这么一句话:“当年上小学时,只有你没欺负过我。”那一刻,我无言以对,只是用力捏了捏他端酒杯的胳膊。可见,幼年时遭受霸凌的心灵伤害旷日持久。
曾经有一部国产影片《少年的你》,直击校园霸凌,整部影片压抑冷漠,令人窒息。今年春节档影片《第二十条》亦触及校园霸凌。看来,此类事件已经成为寄生在校园的毒瘤,屡禁不止,到了全社会必须直面严峻现实的程度。近日,河北邯郸三名未成年少年残杀同学的惨案,举国震惊,更是将霸凌一词变成血淋淋的热词。三位恶少的残忍行径自有法律裁决。只是,处于弱势的受害方忍气吞声,委实令人气断声吞,悲愤难抑。

当年,尚未出现霸凌一词。事实上,这种悖于天理的违法行为一直存在。因为,人性是复杂的。并非如《三字经》所言那样,“人之初,性本善。”有些人,与生俱来便带有作恶的基因,这已为遗传科学所证明。陀斯妥耶夫斯基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性之恶,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学佐证。在此,笔者怯于探讨人性善与恶的哲学命题。只想陈述一下有关霸凌的定义。霸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持续性长时间的恶行。它对个人的心理、身体和语言造成攻击。由于霸凌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权力或体型等不平等因素,受害者往往无法有效反抗。霸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他们通过对受害者身心施压达到欺凌他人目的。霸凌体现在肢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等几种霸凌行为上。厘清了这一概念,旨在唤醒受害者一方,对霸凌者勇敢果断地说“不”。
亲爱的孩子们,当你面对霸凌时,不要露怯,勇敢地抬起头来,直视对方不怀好意的眼睛。然后审时度势,伺机脱身,寻求援助。倘若身陷困境,无法逃脱时,看准机会,绝地反击,痛快淋漓地打回去。须知有这样一条古训,“遇见狼,跟着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为了活命,必要时不得不奉行以暴制暴的生存法则。
2024年3月28日
作者简介:

孙虎林,陕西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青春祭》《半生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