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春
我最怀念的人是母亲。母亲过世已经20多年了,母亲的身影常在睡梦中呈现眼前,打开我记忆的闸门。
母亲谈氏,裹着小脚,慈眉善眼。母亲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连个大名都没起过,是位典型的农家女。母亲是我们家的顶梁柱。父亲年青时体弱多病,农田重活不能干,都是母亲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农活。支撑着我们家的一片天地。
记得,我七岁时,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帮助母亲扶犁梢耕田。我和母亲两人抱着犁梢,还没耕几趟,在田头转趟时,我被犁梢刮倒了,小腿摔伤,耽误上学个把月。伤口好了,母亲要送我上学,我对母亲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在家也能帮你做点事,你太苦太累了。”妈妈听我说要休学,急了,忙说:“傻孩子,不读书,就像妈一样,睁眼瞎子,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连顿饱饭都吃不上,那哪行?妈再苦再累,也要供你读书上学,学好文化,做个教书先生,就不会像现在吃糠咽菜了”。我记住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做个教书先生就成为我的人生标杆。
我还记得,1949年,家乡虽然解放了,但是,由于连年战乱,加上天灾,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父母把我留在祖父母身边上学,他们带着弟妹外出逃荒要饭。当年,我在淮海一中二分校初中毕业,先后参加淮阴中学和盐城师范招生考试,结果都考上了。妈妈对我说:“孩子,读高中,哪有钱,读师范,吃饭不要钱,就读师范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用父亲的一件旧褂子改成书包,让我带着上学。又把他们外出讨饭时,好人送给父亲的一双旧棉鞋找出来缝缝补补,塞到书包里。三年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当上一名人民教师,圆了妈妈的心愿。
妈妈虽然没文化,但为人处事,通情达理,深明大义。庄邻都夸她是“大好人”。在家里,我的奶奶和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和我的老伴,我的老伴和我的儿媳,在我的记忆中,四代婆媳,都和睦相处,亲如母女,别说吵架,连脸也没红过。有诗为证:“和美家风助族荣,满堂欢乐喜融融。孙贤子孝天伦享,四代婆媳脸未红。”对外人,母亲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记得,我8岁那年,一天,我和几位小朋友在门前汪塘边玩耍,一孙姓小朋友不慎落水,衣服被泥水弄脏。跑到我家向我妈妈告状。跟在后边的几位小朋友都说是孙姓小朋友自己掉下水的。妈妈一声没吭,立马找来一身衣裤让小朋友换上。又将脏衣洗干净,带着孩子来到孙姓小朋友家,将孩子和衣服交给家长。回到家中,我说:”妈妈你这样做,不是太委屈自己了吗?”妈妈说:“孩子,自己委屈一点不要紧,不能委屈别人。”妈妈这种高尚品格,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妈妈和奶奶一样,怀有一副慈善心肠。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到春天,青黄不接,常常吃上顿,没下顿。就是这样,门口来了讨饭的,哪怕吃的山芋叶、榆树皮熬的汤,也要盛一碗给人家。
妈妈,儿这辈子最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在你去世的时候,因跌伤卧床不起,未能和你见上最后一面。
妈妈,今天可以告慰你的是,儿子一家老小,在你的佑护下,平平安安,日子过得很好。几十年来,儿没有辜负你的期望,始终怀着一可感恩之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尽了自己的努力,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和嘉奖。我本人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淮安市道德模范”、“淮安好人”、“新时代淮安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我和你的儿媳周发玉获评“淮安市十佳缘分夫妻”、“淮安市最具亲和力夫妻”。我们家庭,先后获评“淮安市创卫标兵户”“淮安市书香家庭”、”淮安市五好家庭”“江苏省五好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这是儿子对你养育之恩的点滴报答啊。
妈妈,儿永远怀念您!
202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