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罗宗志文集卷六•高崇文萃》汇集了作者近20年来倾力创作的散文、纪实、评论文章(包括一些著名作家为作者的作品、书籍写的序及评论)共40余篇,有的在各种文学报刊及官方网络平台发表,有的曾在各种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奖。现整理成集,名曰《高崇文萃》,将陆续在都市头条推出,为新时代文学增添隆重的一笔。
《罗宗志文集》总共分为六卷,卷一为长篇小说《乡魂》(已出版);卷二为长篇小说《乡梦》(待出版);卷三为中短篇小说集《爱,可不可重来》(待出版);卷四为诗词集《翰苑心韵》(已出版);卷五为诗词集《翰苑清音》(待出版);卷六为散文集《高崇文萃》(待出版)。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鼎力支持,亦欢迎作家学者为本文集撰写序或评论。文稿将一并辑入文集并赠送作品集及作者亲笔书法作品,以示鸣谢!
(作者微信号:gc894357378 通讯邮箱894357378@qq.com)
陈伯忠烈士
党的农运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记革命烈士陈伯忠
大革命时期,陈伯忠同志积极参加农民运动,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在广宁、四会等地开展工农运动,建立农民自卫军,组建中共四会县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及农民自卫军军长。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初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者,更是党的农民运动政策忠实的执行者。
二十世纪初叶,由于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肆虐侵略,致使中国大地灾难深重,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打倒帝国列强,推翻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民族联合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中庄严诞生,并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的斗争刚领。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继而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强调“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必须与工人握手进行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把革命建立在工农特别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力量的基础上。1925年1月11日—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党要想领导民族运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取得农民运动的指导权”……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系列关于开展农民运动、打倒帝国列强、推翻封建统治的大政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由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农会组织,涌现了大批农民运动坚定的领导者和农民运动政策忠实的执行者。陈伯忠同志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陈伯忠故居
陈伯忠出身于广东省广宁县江头乡(现为四会县黄田镇)的一户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就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向来乐善好施。10岁那年,他被送到母亲娘家石涧乡一间私塾读书,聆听私塾先生讲些像洪秀全、屈原、岳飞等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陈伯忠酷爱这些历史人物,并深受其影响;每次放假回家都模仿着故事里的英雄人物去做豪侠仗义的事。如见到村中的童友孤儿陈任没有饭吃和衣服穿,就不声不响地从自己家中弄些大米和衣服给他。陈伯忠后来转入广宁县元恺学校读书,经常用家中给他的钱物去帮助有困难和失学的学友。
1921年秋天,陈伯忠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在省城遇上同乡共产党员周其鉴,在他的引导下,很快结识了当时在广州的同乡罗国杰、黄世禄、龙启炎等,与他们一起组织同乡同学会,利用假日聚集研究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探索社会问题,一起学习进步书刊,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923年的春天,陈伯忠和卢季循、李耀光、朱节山、梁肇干、龙启炎等人,各自通过本县同乡学生会、旅省同学会和亲友关系,把思想进步斗争性强的一大批青年团结起来,建立了“广东新学生社”,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4年4月,周其鉴、罗国杰、胡超等人到广宁搞农民运动,缺乏活动经费,陈伯忠知道后,马上去串联和发动广宁籍留省学生捐助,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当时筹集银元近300元,全部捐献给广宁,有力地支援了广宁农会的筹备工作,使广宁农民运动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当时全国农民运动的先河。
1924年7月,陈伯忠参加了由共产党人林伯渠为部长、彭湃为秘书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彭湃等农民运动的领导人。同年8月21日,陈伯忠在第一届农讲所结业,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调回广东的广宁县,参加领导农民运动。他返回广宁后,参加了由周其鉴主持召开的县农民运动领导人会议。会后他按组织分工回到家乡黄田地区开展农运工作。他先身士卒,先革自己的命,拿自己家开刀,向众多佃户、债户减租减息,把自己家的田契租契债权债券统统烧掉,并开仓把自己家的粮食和钱财分给贫苦乡亲,博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动员了像陈子英、陈子贤、陈扁、陈任等积极分子参加了江头乡农会。在成立庆祝大会上,他发表演讲,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党的农运政策,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江头乡农会的成立,给附近各乡农民很大的鼓舞,纷纷要求陈伯忠前去帮助成立农会。他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带领农民积极分子到黄田、村心、洛口等地进行革命宣传发动工作。
江头农会旧址
1924年10月6日,广宁县农民协会成立,陈伯忠被选为农协会副委员长。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全县掀起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减租减息群众运动,但却遭到地主豪绅的疯狂反抗。江屯、谭布等地的地主召开“保产大会”,组织所谓“业主维持会”,购买武器,招收800多个土匪,建立民团来对抗农民协会的革命行动,而且声言要“实行武装收租”。当时的农民协会领导人周其鉴和陈伯忠深刻地意识到:要维护农民协会的权威,保卫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队伍,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于是通知各地农会立即收缴公枪,陈伯忠还从家里拿出几支长短枪,充实农会武装。县农民自卫军成立后,陈伯忠担任农民自卫军军长。在陈伯忠的领导下,农民自卫军不断向反动武装发动反击,多次击败反动民团的进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斗争的胜利,有力推动了广宁、四会一带农民运动斗争蓬勃发展。
陈伯忠烈士墓
陈伯忠在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不怕反动武装的威胁,坚定立场,不屈不挠,直至被反动民团暗害,壮烈牺牲!表现了对党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成为忠实执行党的农民运动政策的优秀典范。
(本文2021年获肇庆市党史学习研讨会征文优秀奖,被《四会文史》第30辑采用,并在《西江日报》发表。)
作者(右2)参与禅踪之旅采风活动
罗宗志个人简介及创作成果
个人简介:
罗宗志:(笔名高崇,书斋号:隽逸轩),汉族,广东省四会市黄田镇人,归国华侨侨属,四会财政局退休干部。2006年参加广东省作协文学院第一期(总第十期)小说创作高级研修班学习,2016年参加广东(肇庆)长篇小说高级研修班学习。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汉诗协、中诗协协会会员、肇庆市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肇庆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中国散文学会东莞创作基地特邀作家、都市头条网络平台认证编辑。与人联合创办四会市诗词学会、四会市楹联学会并任执行会长。2013年创办《玉城》杂志并任执行主编;2019年与人创办《楹联大观》杂志并任执行主编;《龙甫文史荟萃》《人文罗源》《罗源风采》等书籍执行主编。
创作成果:
著有长篇小说《乡魂》(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中国文学》连载)《乡梦》两部、中短篇小说集《爱,可不可重来》一部、诗词集《翰苑心韵》(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翰苑清音》两部 、散文集《高崇文萃》一部、诗文合集多部。作品发表散见《中外文艺》《世界华文作家》《当代华文文学》《中国文学》《财政文学》《作品》《贵州文学》《齐鲁文学》《诗词选刊》《雅剑诗刊》《珠风小说》《商海儒风》《香港散文诗》《羊城晚报》《珠海特区报》《西江日报》《肇庆作家》《西江文艺》《星河诗刊》等全国各地报刊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诗刊微信平台等各大网络平台;作品曾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诗词类一等奖;《小说选刊》首届、第二届全国小说创作笔会征文二、三等奖;石膏山杯“我与自然”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全国财政系统建党90周年征文三等奖;《创新大旺》全国诗词楹联征文三等奖;《广东文学院》主办的“星湖之春”征文三等奖;广东观音山全国诗词征文大赛三等奖;“金城杯•中国梦”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肇庆作协、西江日报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诗词类一等奖等多项全国、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奖。作品入选《世界诗歌年鉴2022卷(汉英对照)》《当代中华诗词库》《中国当代诗词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肇庆当代新诗选》《肇庆作家文集》《肇庆文学》等大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