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
作者:魏庆军
诵读:大魏哥

春天的雨比较寻常,而最寻常的是清明时节的雨。
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恍若行人眼中悲凉的泪水。柔滑如丝的风,潇潇如烟的牛毛雨,吹着、下着……漫山遍野的绿,泛出如雾的碧翠,到处透着生机的美、清冷的念,透着希冀与憧憬。

草长莺飞,雨细燕斜。柳枝也早已泛绿,微风中摇摆着长长的垂丝,不断轻拂游人的脸颊眉眼,一不小心,扫的眼泪婆娑。而这时候,往往是轻雨烟濛,不知是兴奋还是伤感,目光里多是水汪汪,满是思念和期待。
清明好时节,生机而苍凉,渗透着一种思念的情,一种伤感的美。
她的名字叫魏清明,一位远房的姑。

她春天出生,临近清明节,正是“和风细雨燕子斜”的季节。
她一出生就寄养在莱芜老家口镇河北村的一户沈姓养母家中。
当时父亲母亲正忙于南征北战,甚至还没来得及给她取名。而八个月后,父亲却永远倒在了淮海战役最后的战场上。

魏广玺,华东野战军二十二师六十五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淮海战役甲级战斗英雄、著名烈士。
淮海战役打到最后一天,一个叫王庄村的后山坡上,敌人暗堡火力凶猛,部队几次冲锋受阻,副团长兼参谋长魏广玺头部被飞来的炮弹皮炸伤,鲜血直流,简单包扎了一下,又冲到最前沿阵地,观察敌人暗堡火力情况,头部中弹永远倒下了。炮兵根据他探测出的暗堡火力,很快敲掉了敌人暗堡,三分钟后,淮海战役全面胜利结束。他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了这片鲜血浇灌的的热土上。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主席的这首《采桑子·重阳》深刻诠释了乐观的革命人生哲理,而战场上黄灿灿的弹壳,正象那盛开的黄菊花一样美丽,一样芬芳。正是有了无数的魏广玺一样的人民英雄,才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赢来了今天的幸福与和平,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经部队首长研究批准,魏广玺的夫人部队卫生员朱庆珍和通讯员小郭,将烈士的遗体辗转运到泰安火车站,又雇牛车冒雪运回一百多里外的莱芜区口镇河北村安葬。那时,寄养在老乡家中的烈士的遗孤女儿,才刚满八个月。

母亲抱起还不会说话的女儿,饱含热泪的给女儿取了一个乳名“清明”。上小学后,她用稚嫩的小手,第一次郑重又认真的,在书本上写下自己那饱含思念的名字:魏清明。
英雄牺牲时,他的胞妹魏峰正在淮海战役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救治伤员。二〇二一年春月,魏峰老人委托笔者,为济南市莱芜博物馆捐赠了一枚珍贵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魏广玺,生于1920年,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鲁中军区武工队队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独立营营长,二十二师六十五团参谋长、副团长职务。指挥参加了无数次战斗,机智多谋、英勇善战,九死一生,充满传奇。
当时的军区战报上还刊登了题目为“独胆英雄魏广玺”的战斗事迹。
1944年底,为解放济南,配合八路军大反攻,魏广玺独闯敌占区,与当时的伪历城县六区区长谈判,黑夜中被一百多鬼子汉奸包围在一个大院子里,魏广玺用驳壳枪迅速打掉汽灯,双枪点射横扫击毙十几个敌人,在嘴巴被子弹贯穿打碎四颗牙齿的伤情下,纵身跃上厕所土墙,成功突围回到部队……

魏清明从小就格外懂事,把对英雄父亲的思念,渗透到学习生活中,一直是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1973年山东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莱芜、泰安工作,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先后获得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共青团山东省委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两次出席山东省共青团代表大会、两次出席省妇女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要永远记住过去,记住历史,记住我们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工作,建设好我们美好家园。
清明,春光里充满悲愫之美的节日,让我们每个人都记住她!纪念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多么凄美的诗,多么凄美的清明雨!

我禁不住也填曲一首:[双调·水仙子]清明雨(中华通韵)
柳丝荡荡水潜鸭,莲盖摇摇锦跳花,杜鹃声咽江如画。雨漓漓洗渚沙,梦婆娑、白水孤筏。满眼生新绿,只心寻故家,烟雨天涯。
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我觉得却不是凄凉,应该是温馨的,是一种爱、一种传承、一种希望……
魏庆军,济南市莱芜区人,高级教师,国家一级太极拳社会指导员,莱芜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济南诗词协会老干部散曲社会员。

朗诵者简介:大魏哥,真名魏开银。生命中曾有一长段无悔的军旅生涯。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济南钢城区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山钢集团朗诵协会会长。曾经的各种头衔,各种奖项,到如今年过五十,已破名利,悟红尘,万千纷繁之后,终沉淀于声音,厚重中多了沧桑,故事中延伸着故事,才能留给自己慢慢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