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苏阡陌染,鹤远江湖澄110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艳艳万花丛
翩翩小鸟灵
春苏阡陌染
鹤远江湖澄
平生乐善道
尘薮重真情
饮德先自醉
开务比天诚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窗外林风习习,冷案墨香纷纷,穿梭于简约古朴的书径文海之中更让我品尝到精神世界的富丽堂皇,春夏秋冬,嬗更不息,生命就是这样,我们踏着初暖乍冷春草走来,冒着绵延夏雨一路走去,灵魂的旅程又在秋寒中观望驻足,仰望毛毛白雪的飘然而至。一路上我们丢下过很多很多有形的东西,但却没有放弃承载灵魂世界的精神小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神游太虚,醒入寂寥,山青水秀中赏百花争艳,披星戴月中望烟波浩渺,在灵与肉构筑的生命世界里,身体孑然构成我们灵魂的小屋,这个暖暖的小屋一次次为我们的灵魂挡风遮雨,无论灵魂挣扎得多么辛酸苦痛,无论精神压抑得多么长城般严密,然而馨馨小屋从未抛弃它的主人而独自远航。从朝霞到夕阳,我们见证着时间的无情与慷慨,生命的记忆中,这方小屋为天地留下了四季如歌的兴隆与颓衰,我们没有让小屋永恒清新的能力,但我们却拥有不屈不挠的灵魂意志。我们曾经为自己构筑过的灵魂小屋,却依旧温馨,尽管屋外的世界绿草如茵,桃红柳绿。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当生命走过大半,回忆,又常常成为生命的一个部分,儿时记忆犹新的志同道合的玩伴今在何处?初生牛犊无畏天地,少年时代那种改造世界的冲动,那种经天纬地的绝志,那种江山指点的激情,在层层年轮的作茧自缚中渐渐地退缩到生命的小屋里,感受着一席之地的风光日丽与温情无限。大千世界缤纷呈递,日新月异,而自已生命的小屋却愈感精致与踏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读书闲余,高台之眺,山水尽收,日来月过,寒暑不住,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文人的世界简单而清纯,书是升华思想的唯一路径,有时候轻轻推开烦劳,放下古帧锐笔,远离尘嚣世侩,孤自站在高台巅峰上迎来朝阳漫天,送去晚霞丝尽,似乎亦如生出半醉半醒之间,努力突出混沌朦胧之荫遮,或有游文走笔之妙以抟辞修句,或有胸花腹放之情入澎湃万千,皆源于芊芊陋室构成了文人的一方精神乐土。也许生命像流动的涧溪,日子像浮漂的水草,一切在灵动欢快中定格出一个个画面的永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上青山依旧,夕下几度霞红。

白花明若霜,馥香溢前窗 110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白花明若霜
馥香溢前窗
山高自有色
德华亦生光
书深勤作径
笔肃墨含香
灵犀与谁寄
孤影入莲塘
知识日新月异,文化以一贯之,知识是创造国家硬实力的重要因素,而文化则属于国家软实力的中心内容,那么文化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借用杜甫的古诗来作比喻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文化用其独特无二的实力与魅力随风潜夜润物无声,同时也化现出源源不断的无形力量,推动人心趋向光明大道,“先生施教,弟子是则”,前人布道,后人承德。文以载道,大化天下,这是文化的本意内容!文化以其承载蕴涵的道理、义理、法理、哲理以及价值观等指引人们的方向,化导人们的灵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标准,若久久为功,则习惯成自然,文化如风,国风、民风、家风,风风互推,世风、德风、校风,风风互助,让大道之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形成过程。文化从哪里来?我们的文化既源于家庭社会熏陶,又源于文化学习与文化修养。古人文化作品犹如撒豆成兵,看似林林总总却又井然有序,因为文以载道,一以贯之,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到汉史、三国南北朝赋,再入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名清小说,览之不绝,读之不尽,漫卷诗书,味道浓稠,望之心动,喜之欲狂。
文人的使命就是弘道布德,数典承祖,就是让世人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就是为往圣继绝学,就是为万世开太平。我们重构民族文化自信应从何时开始?从眼前做起,从当下做起,机不可失,时不待人。我们重构文化自信又从谁开始!学前稚童,愈小愈好!只要中国文化的命根还在,就一定重展唐诗宋词诸子百家的大道雄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自信从谁开始!从朴素良善慎终追远的中华儿女开始,从幅员辽阔生生不息的中华大地开始,从与日月同春且以一贯之的中华文明开始,文化传播自古就是文人的天职!春苏林婉,夏苑蓬蕃,秋云锁月,雁阵惊寒。举目自默,灯火孤燃,大道天赋,弘毅人间,天佑中华只待星火风起,文化大同自以道统燎原。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