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平教授投稿授权发布
近日我给校长书记都讲了些啥
作者: 林耀平
近日,我应桂林市七星区教育局的邀请,给所属的公办、民办各校校长书记讲课,我都讲了些啥?想归纳一下。
我讲的标题是:《严守纪律,讲究方法,带好学生》。围绕这个题目,我讲了三个大观点: 一是法律法规是不能犯的;二是育人方法是有讲究的;三是化解纠纷是有好招的。现就这三个观点作些具体回顾。
关于“法律法规是不能犯的”。核心意思是: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作为学校领导应当严守工作纪律,不能用手中的权利搞贪污腐败、贪脏枉法,并告诫大家:“被关进铁笼子了,没有不后悔的。”我具体讲了四个小观点: 一是做个清醒人。众多的腐败分子被关起来以后许多人都大喊、甚至大哭道: “我要那么多钱干啥?我真的太后悔了……”说轻一点这是糊涂,说重一点是明知故犯、顶风作案。把话说白了: 第一次腐败,一般来讲是糊涂,是不清醒,但反复多次、甚至贪得无厌,这只能说是目无法纪、把自已往绝路上越陷越深了,那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了。二是做个干净人。这里我讲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品质上要干净;另一方面是物质利益上要干净。绝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干那些“吃拿卡要”的事。三是做个带头人。在这个问题上,我说: 你们都是带“长”的人,希望“在方方面面带好头,包括遵纪守法、刻苦学习、更新知识、教书育人、勤勉自律、作风纪律、团结友爱等等方面都要带好头”,不能做其他老师的“尾巴”。四是做个示范人。就是在教学上能给老师、学生们讲一堂高质量的示范课,这是一校之长的基本功,没广博的知识,没有厚实的口才,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做不到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到。

关于“育人方法是有讲究的”。我问: “孔门四科”有哪位校长讲得出来?讲得出来的请举手!问了两遍无一人举手。“孔门四科”,即: 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在古代,德行这一科没学好,其它科是不能学的。德行科主要是“四书五经”这些古之经典,一个人把“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学好了,人生的底色就打好了,美好人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言语科就是学会说话、学会说好话,对人避免说尖刻、伤人心的话。政事科就是日常上班所从事的工作事务,养家糊口的本领等。文学科就是“吹拉弹唱跳玩”等文化体育技能,就是孔老夫子讲的“六艺”。

在具体的育人方法方面,我给校长书记们提了三点希望: 一是提高自身素质。我说: 学校最让人头疼的是“熊孩子”。在这方面,我说: 只要你足够“强大”,就能让“熊孩子”做到口服心服,我列举了我亲历、当场“现炒现卖”教育好一个三年级“熊孩子”的过程,仅十来分钟,就让他口服心服。我说: 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育人者的本领问题。二是发挥老师作用。我说: “一个校长书记全身都是铁,能打几个钉?”大家一定要发挥好每位老师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就等于给你当了半个“家”了。三是营造向上氛围。什么是“向上氛围”?我说了四个方面: 一方面是师生都具有爱党爱国的情怀;另一方面是刻苦学习的风气;再一方面是团结友爱的气氛;最后一方面是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关于“化解纠纷是有好招的”。我跟大家说: “我在军、地工作了四十三年,一直在党政军警民五大块工作,积累了许多化解纠纷矛盾和处理棘手的人、事、物问题的经验。”核心的“林氏草根理论”和做法有三点: 一是宣传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法。我举了处理“人命关天”的大事例子,处理的结果是: 让死者的父亲感动得要跪地致谢。二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连哄带吓唬。我举了“上访二十年,用二十分钟成功化解”的老积案例子。三是抓住关键,切中要害,逐个击破,仁至义尽。具体的办法就是“耐心倾听法,触动身心法,发自肺腹法。”我还告诉校长书记们: 化解各类纠纷矛盾,有个出发点,那就是: 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别人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带着一种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心态去处理,而不是相反。如此,就有了正确处理纠纷矛盾的思想基础了。当然了,对那种蛮横不讲理、没有基本人性之徒,我们也不能“心慈手软”。在这方面,孟子老夫子教给我们一个方法。他说: 遇到纠纷矛盾,先问问自己: 我有错否?没有!再问问自己: 我的态度怎样?很好!那么,对方还是蛮横不讲理,怎么办?孟子说: 你就在心里想“我今天遇到一个畜牲了,你跟一个畜牲在一起,还值得去生气吗?”但是,只是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能说。此乃古训啊!
总之,这堂课约七十分钟,大家非常安静、认真,而且绝大多数人记了好多笔记。授课结束时,听讲的舍不得的目光与感叹,让我久久难忘!深感听我讲的收获满满、领悟之深。

(v^)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 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三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五个县、区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我的经历 无法复制》。




